•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标题:最佳切入点» 正文

标题:最佳切入点

[10-16 16:55:02]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298

概要: 5、体裁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常常表明课文的体裁类别。如《论雷峰塔的倒掉》、《陋室铭》、《岳阳楼记》、《介绍》、《自序》等。 6、杂合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往往包含上述的二个或二个以上方面的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象、事件、感情色彩)、《曹刿论战》(对象、中心事件)、《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对象、感情色彩)等。 正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纷繁复杂,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将一篇课文大卸八块,这样做,不仅使教学重难点不能明确和突出,而且使课文在人为的斧铖之下失却整体的美感和魅力,同时,也因老师讲述过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有的老师凭着三寸笔、三寸舌在三尺讲台上扮着主演的角色的舞台,导致口头与扳书的结合肆意地剥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深度的抑制状态,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空间,缺乏主体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教学程式下,我们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正确的语文思维的教育目标只能让我们深感捉襟见肘,深感力不从心。然而,如果我们以标题切入语文教学,围绕文章的标题,结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设置一些

标题:最佳切入点,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5、体裁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常常表明课文的体裁类别。如《论雷峰塔的倒掉》、《陋室铭》、《岳阳楼记》、《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呐喊>自序》等。 

    6、杂合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往往包含上述的二个或二个以上方面的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象、事件、感情色彩)、《曹刿论战》(对象、中心事件)、《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对象、感情色彩)等。 

    正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纷繁复杂,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将一篇课文大卸八块,这样做,不仅使教学重难点不能明确和突出,而且使课文在人为的斧铖之下失却整体的美感和魅力,同时,也因老师讲述过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有的老师凭着三寸笔、三寸舌在三尺讲台上扮着主演的角色的舞台,导致口头与扳书的结合肆意地剥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深度的抑制状态,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空间,缺乏主体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教学程式下,我们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正确的语文思维的教育目标只能让我们深感捉襟见肘,深感力不从心。然而,如果我们以标题切入语文教学,围绕文章的标题,结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答疑,则可起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三、《曹刿论战》课堂自录(上) 

    

    时间:1998年4月 

    地点:十堰市第六中学 

    班级:初三(3)班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大文豪托尔斯泰有一部名著,它就是《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侵略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曹刿论战》所记的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反侵略战争。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曹刿论战》。(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标题是“曹刿论战”,这个标题是否原作标题?请同学们阅读注释①回答这个问题。 

    生(1):不是,题目是后加的。 

    师:很好,这个后加(重读)标题是否合适,为什么?请同学们用3分钟读完全文后从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两个方面考虑。 

    (生读书思考,师巡视。片刻,生举手。) 

    生(2):这个标题很恰当,它不仅明确地指出了本文的中心人物, 也准确地概括了全文的中心事件。 

    师:非常正确!有哪位同学根据他的回答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生(3):本文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 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胜强齐的全过程。 

    师:一篇文章的标题之中,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词,这就是“题眼”,请问本文标题的题眼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我们能否根据这个字确认课文的文体? 

    生(4):课文标题的题眼是“论”字,即“论述”之意。 但我们不能由这个“论”字就认为它是一篇议论文,事实上,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师:回答得很好!有哪位同学能够结合叙事文体的特征说说本文是一篇记叙文的理由?  

    生(5):从记叙的要素看,有时间:十年春;有地点:长勺;有人物:曹刿、庄公;有事件:长勺之战全过程。同时,它有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师:非常精彩!请同学们为他的回答鼓掌!(掌声) 

    师:有哪位同学根据他对本文故事情节的概括为依据划出本文的层次结构,并用四个字分别概括本文叙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生(6):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入见庄公”,为开端; 第一自然段剩余部分,写曹刿、庄公“战前问答”,为发展;第二自然段写“齐师败馈”,为高潮;第三自然段写曹刿“战后论战”,为结局。 

    师:回答得同样精彩!请同学们也为他鼓掌!(掌声) 

    师:描写战争,可以写战前的准备、战斗的惨烈、英雄的壮举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哪些部分,略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提示联系课文和我们前面所讲内容回答。 

    生(7):本文以对话的形式详写了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即“战前回答”和“战后论战”二个部分,而战争进程只用几句话轻轻带过。 

    师:作者在内容着笔上作如上安排和中心有何联系。 

    (师巡视,生思考,很快有生举手) 

    生(8) :本文写作目的或者说中心在于通过曹刿对战争原理的论述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好!请同学们根据他的回答,在课文里找出曹刿爱国思想具体体现和反映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的文句?请同学们把这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作为我们的课后思考题,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这二个问题。 

(师出示小黑板) 

(问题1:在课文中找出曹刿爱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反映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的文句,并作简要分析评价。) 

    (问题2:本文标题是“曹刿论战”,曹刿无疑是本文中心人物,但文中庄公也是一个重要的形象,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庄公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的形象,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就一无是处,我们应如何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形象?) 

    (师巡视至下课) 

  

附一:板书设计 

 

附二:教学后记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一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据此,笔者设计了以标题切入课文,围绕标题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学习这篇课文。从二节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对“战争”这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内容的《曹刿论战》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听起来不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且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明确了课文的体裁、中心,并通过对曹刿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同时,通过对庄公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后,我面对同学们踊跃的发言、精辟的阐述,感到了一种尝试成功后的糊涂和困惑,更令我感到惊喜不已的是本课荣获十堰市茅箭区“金烛杯”教学大赛一等奖!为什么用标题切入新课会取得这样意料不到的效果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而且,在以后教学中多次尝试了这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更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深层的思索,开始为我的尝试寻找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撑,这可以说是写作本文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我自认为本文的论述难堪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但我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许会对同仁们有些许的启发。恳请赐教! 

            


参考文献 

(1)、陈盛杰《心理学》第114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

(2)、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40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

(3)、索波列夫《控制论的若干基本特征》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64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年5月版。

此外,还参阅了:

(4)、王颖《大系统思维论》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1月版,

(5)、杨小薇《现代教育理论》(因残页,出版社和版本欠奉)

  

(原载于《十堰教育》2000年第二期)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马家河路3号
电话:0719-8780582     电子信箱:zouliq@sina.com

              制作:邹立群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摭议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思维培育
《标题:最佳切入点》相关文章
  1. 标题:最佳切入点
  2.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标题:最佳切入点
  3.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标题:最佳切入点
  4.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标题:最佳切入点
  5.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标题:最佳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