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这一部分里“新大纲”将原大纲“内容和要求”合二为一,分类更清晰,也更合理。 1、“课外阅读”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同时,2000年3月13日,《中国教育报》登载了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对中考语文卷作如下规定:“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意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事实上,这个“意见”代表着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这二个精神对指导我们阅读教学有何意义呢?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子”的功能就是生发,就是为了让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服务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拓展。而像过去那种阅读材料源于课内的中考试题,导致了猜题押题的种种弊端和大搞“题海战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对学生整体语文阅读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选取相关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设置相关的问题检测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的
扫描新大纲——初中语文新大纲的学习与体会,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三、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这一部分里“新大纲”将原大纲“内容和要求”合二为一,分类更清晰,也更合理。
1、“课外阅读”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同时,2000年3月13日,《中国教育报》登载了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对中考语文卷作如下规定:“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意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事实上,这个“意见”代表着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这二个精神对指导我们阅读教学有何意义呢?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子”的功能就是生发,就是为了让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服务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拓展。而像过去那种阅读材料源于课内的中考试题,导致了猜题押题的种种弊端和大搞“题海战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对学生整体语文阅读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选取相关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设置相关的问题检测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同时,也可以结合文体知识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做,不仅符合“新大纲”的精神,而且有利于突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应试教育“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弊端。
2、“口语交际”
“新大纲”将旧大纲的“听说”改为了“口语交际”,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为学生日常口头交际的机会远远多于书面表达,注重说话培养,使学生善于运用口语进行交际,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能力。同时也可以淡化为适应升学需要而囿于重读写、轻听说的狭隘功利意识,坚定地树立为了学生的终生需要而加强听说训练的思想,使学生在互渗互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训练的思想。况且,教育部“中考指导意见”中也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方法很多,如让学生复述阅读材料的内容,转述最主要的阅读内容,进行口头作文和辩论演讲等多种方式。
3、“作文训练”
“新大纲”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教育部的“中考指导意见”也规定:“写作文不能设置题障碍,要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根据这两个精神,我想重点谈二点:
(1)、淡化文体
近年来,我市中考作文题大都以记叙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叙事能力,但长期单一文体的命题思路,给初中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1、学生的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能力被忽略和偏废;2、为了应付考试,本来擅长说明和议论的同学不得不忍痛割爱,他们与中考不合节拍的说明和议论的能力不同程度地退化。事实上,无论记叙,还是说明、议论、抒情,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语言表达和作文能力。因此,无论是从大的命题背景,还是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上看,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使他们在写作上的个性得到体现,都是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
(2)、写“真情实感”
“新大纲”规定的字数是一个较大的数字,如果不鼓励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写真情实感,恐怕学生一个月都坚持不了。恰恰只有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过多地设置障碍、增添附加条件,允许学生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广泛取材,他们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写作,展示他们多姿多彩、丰神摇曳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他们的作文才不会流于空洞和形式。
4、关于文言诗文比例:
“新大纲”规定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这比旧大纲的比例大10%。这恐怕是出于强化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目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通过典范的文言诗文阅读材料的学习,使他们继承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和精神气质,正如前文所述,这一点在当前商业社会氛围中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教学指向。
四、关于“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新大纲”的这一部分有了很大变化,这章有很多新的提法是旧大纲所没有的。如:“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等。
这些新的提法,我的体会是: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力;
2、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4、要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摈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5、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即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向他们各个生活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关于“教学评估”
这是一章新加的内容,对评估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为准确的表述。
在教学评估的原则上提出“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并明确指出:“语文考试要以主观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我认为,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的规律的,它在以下几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变以考试作为评估学生成绩和教学成效唯一依据的现实。
2、强调考主观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
过去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以四选一的客观题为主,但是这种题型检测的结果往往只能得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映不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式,扼制了学生创性的发挥,严重地干扰了教学的目的和方向,因此“新大纲”规定“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因为主观题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考查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可以说,以主观题型为主的检测方式已成为今后语文考试的一个方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适量的阅读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主观题型的训练,注意知识和能力提高的外延性和内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阅读思维,兼及思维品质的各个层面,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但是,矫正不能过正,我们还是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技能能脱离实践性训练养成。否则,脱离了“双基”的阅读教学,使我们又开始了一个筑建虚幻的空中楼阁的愚行,最终也必将收获镜花水月般的空幻。
3、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大纲”规定:“不能用……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这其实是对过去语文教学中肢解文章、罗列考点“细致”分析的现实和剥夺学生主体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矫正。这个规定必然使教师无可回避地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其它
1、关于“教学设备”
在这一章里,重点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已成为各科教学的一个方向。因为它的使用,有利于把各种文字形象和语言表述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说过,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才会钻得深。可以说,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在他们到困难的时候,自然生发出克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通过其它方式设置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