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语言观是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来源,这是通过考察自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以来的理论发展得出的结论。可是,语文教育发展到今天,语言观的视域还并没有成为语文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具有首要地位和独特价值的研究领域为人所重视。从二十世纪初到以“语文”命名语文教育的近五十年里,达成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这一基本认识,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大成果,也使得此后的语文教育研究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上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然而目前语文教育却忽视了从语言观的视域中发掘理论资源,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在这一基本认识上又陷入混沌而造成的。尽管语言观在语文教育中是一种边缘处境,但为数众多的处于讨论中心的观点却都是在一种或偏激或狭隘或专业的语言观基础上阐发而来的。在无意识的情况之下运用语言观所得出的结论,是在一种感觉经验之上建立起来。由于缺乏理论应用的自觉性和批判性,因此在运用当中也就难以避免以偏盖全地看待祖国语言的本质。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缺乏对语言观的自觉认识和运用关系密切。我们下面将分析当前语文教育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育在发展的总趋势中所经历的迂回。1
语言观: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视域,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语言观是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来源,这是通过考察自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以来的理论发展得出的结论。可是,语文教育发展到今天,语言观的视域还并没有成为语文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具有首要地位和独特价值的研究领域为人所重视。从二十世纪初到以“语文”命名语文教育的近五十年里,达成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这一基本认识,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大成果,也使得此后的语文教育研究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上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然而目前语文教育却忽视了从语言观的视域中发掘理论资源,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在这一基本认识上又陷入混沌而造成的。
尽管语言观在语文教育中是一种边缘处境,但为数众多的处于讨论中心的观点却都是在一种或偏激或狭隘或专业的语言观基础上阐发而来的。在无意识的情况之下运用语言观所得出的结论,是在一种感觉经验之上建立起来。由于缺乏理论应用的自觉性和批判性,因此在运用当中也就难以避免以偏盖全地看待祖国语言的本质。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缺乏对语言观的自觉认识和运用关系密切。我们下面将分析当前语文教育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育在发展的总趋势中所经历的迂回。
1.“语文”含义之争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尤其是普通中学的语文教育,关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这一问题的本质与叶圣陶等上一辈研究者的问题相比并没有任何超越。经过上一辈研究者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已经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的基本属性,即其属于祖国语言教育这一领域,并在语言观的视域中进行语文教育的理论建设。尽管单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观点存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所凭借的理论基础都与自己的结论始终保持了一致。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叶圣陶由“国文是心灵的学科”到“语文是工具学科”的转变。
显然,从五六十年代kai始一直持续至今的对语文性质的热烈讨论,不止一次地表明了人们对语文教育在教育的类概念上的归属模糊不清。人们仿佛是完全忘记了语文教育发展的前五十年所取得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只是埋头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样一来,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断裂、经历迂回。关于“语文是什么”的争论,表面上看是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其实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就必然隐含着对语文教育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进行探索。所以,始终与“语文是什么”相伴的就是语文教育的性质问题。可以说,它们是具有同质性的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如果说前者主要涉及的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那么后者则涉及到对语文教育的价值判断。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使用“教育价值”一词,而非语文教育的“性质”这样的说法。“语文是什么”与语文教育的价值二者都无法回避教育内容,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两个问题表现出可以相互印证的统一性。对“语文是什么”的直接回答,就是对语文教育内容的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隐含着对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因为选择者必然受制于他对那些内容的教育价值所做的判断。而不同的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则具体体现为不同的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一门课程设置的理由基于对所教内容的教育价值的基本判断。这样看来,教育内容的取舍是与人们对它的教育价值的认识直接相连的。讨论“语文”的含义,既是对语文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确定应当达到的教育目的;同时在所认同的教育价值和所制定的教育目的的基础之上,规定相应的教育内容。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语文是什么”与学科性质的探讨,前者从教育内容入手,后者则直面教育价值,这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论证、相互说明。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方式,从哪一个角度入手,结果将是殊途同归。
讨论“语文”的含义,现在较为普遍的是将“语”和“文”拆开分别予以解释的方法。“语”是语言,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分歧主要在“文”上,是文字、文章、文化、文言还是文学。人们希望通过对“语”和“文”的解释,获得“语文”在祖国语言教育课程中的完美含义。尽管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只坚持上述种种要素其中之一了,而是尽量将“文”所包含的意义加以丰富。有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前者用于交际,后者施于教育,二者存在质的差别[5]。这种说法看似明辨了两个概念,实则完全取消了在语文教育领域中讨论“语文”的合理性。将“语文”的原初意义(语言文字)与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对立起来,它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思路的堵塞和语文教育所依据的首要的理论的丧失。因为你不可能妄图在与语言隔绝的情况下谈论语言的教育。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本来就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课程内容总以一定的科学为背景,将“语文”一词的惯例意义丢掉,而旨在学科教育领域重新建立人们头脑中的“语文科”的概念,这就因为断绝了此门学科的根本而陷入困境。只能说这是论者为探讨语文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却在一开始就有岌岌可危的迹象。不过即便是在此种认识前提之下,这一观点还是得出了语文科是“以语言为核心,包括文学和文化等”[6]的结论。
我们看到,上述表面不同的两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都因害怕遗漏某些东西而进入了一片漫无边际的领域,从结论看来,这一结论所关注的焦点是,语文教育仅有语言是不够的,还应加上某种或某些别的东西。目前,得到反复论证和广泛认可的一个结论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以语言为中心,包括文学、文化,以及汉语言独有的文言等。如果从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所一直依据的语言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结论,则不难看出其中包含着的矛盾。
“以语言为核心”的思想——无论是拆字的解释还是试图重建语文科概念的方法,二者有着共同的思想顾虑——即在肯定语言的基础上,必须不能遗漏另外的种种组成部分:文化的,文学的等等(甚至文章、文字这样的更为琐细的成分)。由于这一顾虑的存在,也就导致了其研究结论的致命缺陷:忽视了语言本性中与上述种种“应加上的”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是相反,在一开始就站到了与语言的本性截然相对的立场上了。矛盾之处也由此显露无疑:将具有内在联系的东西人为地划清界线,然后再寻求它们在语文教育中的融合。这一观点几乎要亮出语文教育决不是语言教育的牌子,这可是彻底地将语文教育所隶属的上位概念否定掉了。归根结底,这一观点也是在一种语言观的基础上进行立论的。只是在对语言认识上的偏狭造成了其结论内部蕴涵的矛盾。对语言本性认识上的片面或者局限,是造成上述观点对语言与文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之间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体现的关系视而不见的根本原因。而目前,在语文教育领域中,语言观的偏狭同时又是造成许多论调轻视语言研究在语文教育中的根本地位的首要原因。我们看到,有许多观点是站在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立场——比如斯大林的和索绪尔的语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在语文教育中由于重视语言而将教育的生机扼杀掉。语言观视域的非自觉运用造成了语言概念偏狭,而反过来,由于对语言认识的局限,又造成了对语言观这一传统而有效的理论资源的摒弃。这两方面纠缠在一起,相互阻碍,相互非难,更加造成了语文教育研究对语言观的理论价值的漠视。
基于一种偏狭的语言观,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语言的含义就走上了过于专业的领域,于是,从语言研究中汲取语文教育的理论反而成了最不明智的做法。这就造成了当前语文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对语言观的故意遗忘。只是规律终究是规律,规律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可以从尽管被遗忘但却又无法拒绝的对语言概念进行了非自觉运用中看得清楚。尤其是给语文教育定性的种种讨论,实质上,就是要在语文教育中明确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语言观。
由于视野的局限而形成一种片面的语言观念,并因此将语文教育研究所必然依据的语言观的理论价值有意无意地忽视掉,而希望在另外的基础上建立语文教育的基本观念。这样做,一方面,脱离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缺乏一种开放的、自由的理论汲取的眼光,我们比起世纪初的学者来就显得逊色了。
2.“语文”和“语言”的冲突
语言观的偏狭集中表现为语文教育研究话语中“语言”的缺席。确切地说,是“语文”和“语言”并存甚至混淆使用。在象征最高权威的教学大纲那里,赫然醒目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7]的判断,将“语文”一词在语文教育的话语体系中具有的不容置疑的中心地位标示的明明白白,然而接下来的阐述,却仍然免不了使用“语言”。仅举其中“教育原则”一项的情况,“语文训练”、“语文能力”与“语言训练”、“语言能力”同时出现,反映出在语文教育中我们所应把握的核心概念的缺失和对所应明确认识到的某种根本性要素的茫然。在“语文”和“语言文字”的措辞上,我们看到,2000年颁布的试验修订版高中教学大纲[8],有了些许改变。仍然是开篇将“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删除了“教育原则”一项,尽量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样的词语来指称语文教育所涉及的核心内容。而且,修订后的大纲已经能够让人有将语文教育从过去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之感。大纲所给予学生和教师的指导是点到为止,教和学都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度。强调祖国语言所具有的文化、文学、审美的教育价值,是此次大纲修订的一个主要思想。尽管有了种种令人振奋的改进,这反映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创新。但是,“语言”或者“祖国语言”这样的用语仍然未能正大光明的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