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河南省实验中学 柴红森 北京师范大学陈红兵老师为此次调查提供了调查问卷,特此致谢!为了摸清中学生学习行为中自我教育意识的水平,笔者特地引用了杰克帕斯(Jacobs)和帕里斯(Paris)研究小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测试问卷(见附录一), 对笔者工作单位的高一年级两个普通教学班的11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百分比见附录二),其结果分析如下:表一:得分及人数百分比(满分40分,总人数110人)40分 折合百分制 人数 所占% 32~40 80~100 21 19.1 28~31 70~79 43 39.1 24~30 60~69 36 32.7 20~23 50~59 10 9.1 因原试卷是针对小学生而编制的,故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非完全合适,一些题目显得过于简单。但从测试结果百分比的趋向特点以及对照高中新大纲(2000年2月版)的要求来看,仍可看出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于学习行为的评价性、计划性、监控性等方面自我意识的特点。试题的设计是从计划性、监控性、评价性、阅读条件知识(阅读条件的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维度上来测评被试者阅读意识中监控意识的。试卷有20道题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问卷调查,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河南省实验中学 柴红森
北京师范大学陈红兵老师为此次调查提供了调查问卷,特此致谢!
为了摸清中学生学习行为中自我教育意识的水平,笔者特地引用了杰克帕斯(Jacobs)和帕里斯(Paris)研究小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测试问卷(见附录一), 对笔者工作单位的高一年级两个普通教学班的11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百分比见附录二),其结果分析如下:
表一:得分及人数百分比(满分40分,总人数110人)
40分 折合百分制 人数 所占%
32~40 80~100 21 19.1
28~31 70~79 43 39.1
24~30 60~69 36 32.7
20~23 50~59 10 9.1
因原试卷是针对小学生而编制的,故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非完全合适,一些题目显得过于简单。但从测试结果百分比的趋向特点以及对照高中新大纲(2000年2月版)的要求来看,仍可看出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于学习行为的评价性、计划性、监控性等方面自我意识的特点。
试题的设计是从计划性、监控性、评价性、阅读条件知识(阅读条件的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维度上来测评被试者阅读意识中监控意识的。试卷有20道题,每类维度5题,题目混排,每题有三个选项,按上述几个维度的合理性分别赋予0、1、2三种不同的分值。
从测试结果来看(表一),体现出具有全面、灵活阅读意识的人数尚不足五分之一(19.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阅读活动中缺乏灵活的自我调整方法、自我寻找解决途径的意识,这种缺乏是自我教育意识的缺乏。2000年版的新大纲增加了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即要积累、熏陶、审美感悟,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和运用,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而具有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正是个性健全的一种表现。
测试所反映出的是什么具体素质的缺乏呢?表二所得数据颇能说明问题。
表二:不同题类所选人数的百分比(表中"是""否"代表所给选项的合理性分值分别为2分或0分)
计划性% 监控性% 评价性% 阅读条件知识%
题号 是 否 题号 是 否 题号 是 否 题号 是 否
4 32.7 7.2 1 37.2 10.9 5 64.5 26.3 2 60.0 20.0
9 86.3 0.9 3 51.8 27.2 8 45.4 17.5 6 79.0 4.5
12 90.0 8.1 7 42.7 6.3 10 79.0 10.9 18 69.0 17.2
13 88.1 4.5 14 80.0 1.8 11 13.6 10.0 19 24.5 10.0
16 57.2 24.5 15 32.7 20.0 17 69.0 20.9 20 24.5 52.7
"是"项 平均比:70.86 "是"项 平均比:48.88 "是"项 平均比:54.3 "是"项 平均比:51.4
由表二可以看出:计划性题类的合理项平均选择比例达70.86%,这说明高中学生(即便是一年级),在十年左右的读书过程中,阅读中的计划性意识尚可,可谓训练有素,"应试有余";然而阅读中的监控、评价和阅读条件理解和把握这几个方面的意识就显得差了一点,仅在中间比例上下。当然每一类所反映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
比如第一类计划性试题,五个小题的合理性选择相差较大,高的可达90.0%(第十二题),低的只有32.7%(第四题)。第四题是:
"因时间有限,如果你只能读一篇课文中的一些句子,你将读哪些句子? 1)课文中间的句子 2)代表课文意思最多的句子 3)精彩的句子"
合理性选项为第二项,在所有被试中只有32.7%选择此项。它的干扰项是第三项,选择比例达60.0%。这说明在具体的任务限制中(如"因时间有限,如果你只能读一篇课文中的一些句子" )学生对任务的选择缺少一种"注意"的分配("代表课文意思最多的"),而仅只是注意到了细节信息的丰富("精彩的句子"),表现为"有句无篇"。
再比如第二类监控性试题,"是"类选项所得平均比例是四类试题中最低的一个(48.88%),其下的五个小题有三个所得比例不足一半。例如第一题:
"下面哪种方法是记住一个故事的最好方法? 1)重复读每个字2)尝试记忆3)用自己的话写一遍"
三个选项的合理性比值分别是0、1、2,全部测试学生对于这三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0.9%、51.8%、37.2%。第一个选项,因其明显的死记硬背而被大多数学生排除在外;二三两个选项都有其科学性,故表现出较高的选择率。仔细分析这两种选择可以发现,"尝试记忆"的51.8%的选择率,也较明显的高出了"用自己的话写一遍"的37.2%的选择率。尝试记忆是对记忆信息的强化,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它只是对故事"文本"的识记;而"用自己的话写一遍"则是在对故事信息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概括(阅读监控),以外显的形式(如写出来)达到对信息高效率的记忆。测试学生之所以选第二项的比第三项的多,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以外显形式来监控内心活动的意识。
类似的还有第七题:
"当你不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时,你怎么办?1)再读一遍2)试探所有字词的意思3)思考一下段落中的其他句子"
这三个选项的选择率分别是50.9%、6.3%、42.7%,而三个选项的合理性比值分别是1、0、2。值得注意的是一三两个选项。超过一半选率的第一个答案其实仅只注意到了反复阅读对于理解的作用,是一种阅读意识的呆板,它所缺少的恰好是第三个答案所最为看中的整体阅读意识。能够从整体出发,多方建立联系,正是自我监控能力强的表现。
与此相反的是当一些外部条件较少时,阅读活动往往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灵活性。比如第二题和第十四题:
"为了学习自然或社会科学你要阅读一些东西,你是怎样来记住所读内容的? 1)问自己重点是什么2)跳过不理解的部分3)集中精力全部记住所读的内容";
"假如你为写一个读书报告正在读书,哪种方法对你帮助最大?1)大声读不认识的字词2)用自己的话写下所读内容3)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这两个题的选答率分别是60.0%、20.0%、20.0%和1.8%、80.0%、18.1%,其中选择较集中的"问自己重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下所读内容"的选项正是合理性比值最高的项,它们的选择率分别达到了60.0%和80.0%。这说明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具有较清醒的整体自我监控意识。它不同于一、七两题,那两题是任务具体明确的题目(属于任务指定型),如"记住一个故事"、"不理解句子时",在具体的任务下,学生的首选方法就显得不够灵活,缺乏主动调整的意识。这两题(二、十四题)却是范围性的任务(任务指向型),只有任务的指向,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加入了更多的主动监控成分,它表现出了灵活的自我调整意识。这也是人们下意识的一种自我调整,特别是当附加的任务指令比较少时,它的表现就更为鲜明。这正说明了学生自发的自我监控(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在繁复低效的、明确生硬的教学指令下,是如何扭曲挣扎着生长的。
该调查问卷中的数据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整体阅读意识、问题评价意识以及对任务的分析意识,这反映出自我监控、自我教育意识的缺乏。所以,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加强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附录一:测试样卷
阅 读 元 认 知 意 识 量 表
姓名___ 性别___ 年级___ 学校 ___
仔细阅读下面的每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 "∨" 划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记住: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你只要选择和自己情况相符合的或比较符合的答案即可。
1、下面哪种方法是记住一个故事的最好方法?
1)重复读每个字 2)尝试记忆 3)用自己的话写一遍
2、为了学习自然或社会科学你要阅读一些东西,你是怎样来记住所读内容的?
1)问自己重点是什么 2)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3)集中精力全部记住所读的内容
3、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你怎么办?
1)利用上下文来看它的意思 2)问其他人 3)不去管,接着读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