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 正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626

概要: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1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A.(1)与(2)与相同,(3)与(4)与不同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C.(1)与(2)不同,(3)与(4)相同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1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与相同,(3)与(4)与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1.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3.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4.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5.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6.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1、2、4 B.1、5、6 C.2、3、5 D.3、4、6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

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

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

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

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17.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18.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第II卷(共90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 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 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最后两句划线)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应试心理与答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