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叶圣陶论语感» 正文

叶圣陶论语感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21

概要: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吟咏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人们在一读一听中,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正如叶圣陶说的:“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24]指导好吟咏要理解在先,叶圣陶在分析如何把握吟咏的语调的时候,还特别强调必须“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好“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他具体指出:“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是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2

叶圣陶论语感,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
。”可见,吟咏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人们在一读一听中,便可直接迅
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正如叶圣陶说的:“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
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
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24]
  指导好吟咏要理解在先,叶圣陶在分析如何把握吟咏的语调的时候,还特别强调必
须“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好“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他
具体指出:“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
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
低后高。意义是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
、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
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
、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
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25]
  第二,重视白话文的吟咏。叶圣陶认为,白话文与文言一样,也须花一番功夫去吟
咏。他说,“白话一样可以吟咏,大致与话剧演员念台词差不多,按照国语的语音,在
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多多用工夫,使听者移情动容。”[26]翻看当今的中小学语文课
本,其中不乏精美的散文、小说(如《春》、《故乡》、《竞选州长》等)和感人肺腑
的抒情诗(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回延安》等),还有鲁迅犀利的杂文,闻一多
慷慨的讲演稿……这些白话文都是指导学生朗读、吟咏的好教材。《新大纲》[27]在阅
读训练中增加了“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的要求,原则也是指从“白话
文”中“找出”。可见,重视白话文的吟咏有多重要。
  第三,讲究吟咏的方法。至于吟咏的方法,叶圣陶特别提到了范读和美读。
他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
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28]比如,有位教师在教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的《法庭诉讼》一场时,就成功地利用了范读来启发学生对语言的情趣敏感。课文中
同样一句赞美鲍西亚的话,那“公平正直的法官,博学多才的法官”。当它出自夏洛克
之口时,这位教师读得稍快,语调上扬,重音在“法官”,这么一读,夏洛克那浮滑不
实,阿谀奉承的丑态便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当它被葛莱西安诺用来“回敬”夏
洛克的时候,教师读得意味深长,语调稍慢,中间稍作停顿,“法官”二字重音轻读,
教师这样一略加改变,同学便轻松地悟出了,这里葛莱西安诺在对鲍西亚表达深切的理
解和叹服之情。不难理会到,同学们在聆听范读中,已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绝妙的语感教
育。
  “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叶圣陶主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
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倘“
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
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29]叶圣陶这里说的美读“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
读”,“一般只适用于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和抒情散文”,阅读时,“要尽量去体验
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30]比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优美的
抒情散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美读。读“大海朦胧欲睡”一段,可用轻柔的语音,舒缓
的语调,让人体味到大海落潮时的温柔美;读大海“终于愤怒了”一段,语音加重,语
调高昂,让人领略大海咆哮时的雄壮美。
  (二)培养语感分析能力
  “所谓语感分析,就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
而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如这是什么词性、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31]从叶圣陶语感分析的实践,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种语
感分析的方法。
  其一,抓住关键词。叶圣陶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
这两句诗中的关键词是“直”和“圆”。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
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
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
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
界啊!”[32]抓住了对这两个字的品味,“旷远,荒凉,静寂”的大漠宛然就在我们的
面前。这里并没有作任何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诗句所描写
的画面。
  其二,细细吟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叶圣陶指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
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足以奠定全幕的基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
的杂念放下,专心一致看那下文的发展”[32],“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
起一种快感”[34],好的结尾是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象嚼橄榄,
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象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3
5]细细吟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如叶圣陶读鲁迅的《秋
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时指出,“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并不寻常的说法,拗强而特异,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
,而以下文章的情调差不多都和这一句一致。”[36]可见,把握了文章的开头,就能感
悟出全文的基调。同样,领悟了结尾的点睛之笔,则能把握全文的中心。
  其三,揣摩、了解作者的心境。我们还以上面《秋夜》的开头为例。从字面看,是
介绍墙外有两株枣树,意思很平常;从修辞手法看,这里用的“反复”修辞格似乎也没
有必要。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一定不难领悟到这句话的语境意义,这里正隐含着
作者孤独寂寞的心理感受。又如,我们在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我没有亲
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一句时,不难发现,这里用的三个逗号
,使文句变得断断续续,罗罗嗦嗦,然而,正是这样的语言形式向人 们揭示了鲁迅先生
当时极度悲痛的心境。
  其四,把握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叶圣陶以读《孔乙己》为例
说:孔乙己的故事是从“才可以笑几声说起,以下一连串说到笑。孔乙己一到“所有喝
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说了两回。在
这些时候,小伙计“可以附和着笑”。此外还有好几次说到笑。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
”贯穿着的,取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
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地步,故事里并没有点明,可是咱们从这一点想
开去,不是可以想得很多吗?”[37]叶先生这里启发我们去想些什么呢?意思是再明白
不过了: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
社会;就是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此外,还有诸如辩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揣摩语序的变异和超常搭配的;分析语言
的空白处(包括虚笔、无言、休止、省略、残缺等)的隐含意义的等等语感分析训练,
都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
倾向”[38]。吕淑湘说,“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还说,“所谓‘斟
酌’也很少是有意识地进行字义、句法的分析,多半是直觉地感觉这个字不合适,换那
个字才合适,直觉地感觉这么个说法不合适、换另一种说法才合适。这里所说‘直觉地
’不是什么本能,而是已经养成的语文习惯在那里起作用。”[39]叶圣陶对语文习惯有
更进一步的诠释。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
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40]还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
成习惯才行。”[41]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叶圣陶又明确提出:“
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语感:阅读教学的核心
《叶圣陶论语感》相关文章
  1. 叶圣陶论语感
  2. 叶圣陶论语感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叶圣陶论语感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叶圣陶论语感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叶圣陶论语感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叶圣陶论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