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计划总结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教学总结)» 正文

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教学总结)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计划总结   阅读:8876

概要: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多介于学科型课程与经验型课程之间,只不过,有的更靠近后者,比较“前卫”,而有的更靠近前者,中规中矩。3.课程容量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不容否定,知识的量是课程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指标,还应该考虑学习者(即学生)参与操作、参与思考的量,即学生活动的量,思维的量。学生在学习相应内容时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多少“闪光”的念头,发现了多少独到的思路,等等。当然,经验的积累、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亦应成为课程容量的构成因素。因而,确定课程容量的根本标准在于课程内容潜在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力求使上述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一般地,影响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1)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即应根据课程内容的抽象程度确定容量。抽象度高,则教学中的知识的容量当然就应少一些。(2)内容的教学价值。这不仅是指其在理论或应用中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其中蕴涵的思想、训练思维的有效利用价值,也包括进行思想和世界观教育及心理训练的利用价值。(3)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即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教学总结),标签:计划总结范文,http://www.51jxk.com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多介于学科型课程与经验型课程之间,只不过,有的更靠近后者,比较“前卫”,而有的更靠近前者,中规中矩。
3.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不容否定,知识的量是课程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指标,还应该考虑学习者(即学生)参与操作、参与思考的量,即学生活动的量,思维的量。学生在学习相应内容时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多少“闪光”的念头,发现了多少独到的思路,等等。当然,经验的积累、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亦应成为课程容量的构成因素。因而,确定课程容量的根本标准在于课程内容潜在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力求使上述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
一般地,影响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1)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即应根据课程内容的抽象程度确定容量。抽象度高,则教学中的知识的容量当然就应少一些。(2)内容的教学价值。这不仅是指其在理论或应用中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其中蕴涵的思想、训练思维的有效利用价值,也包括进行思想和世界观教育及心理训练的利用价值。(3)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即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的班级,教师还应注意分层实施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交互作用,这也会对课堂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课程的学习时间等,也是影响课程容量的因素。
当然,通常情况下,课程容量是一个比较宽泛、笼统的概念,既包含着课程内容的深度,也包含着课程内容的广泛程度和综合程度,还包含着课程内容蕴涵着的思维的深浅程度。
4.编写体例
不同的编写思想、编写理念,常常造就不同的教科书编写体例。教科书编写者之所以精心设计特定的教科书编写体例,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将教学材料分化为可供连续学习的内容元素和基本技术元素,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的能力基础和经验基础,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基础以及人格基础。因而,进行教科书研究,分析教科书的编写体例非常重要。
【案例呈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体例不同学科的比较
国内某套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如下编写体例:章主题图——节名称——问题情境——问题串——明晰——例题——随堂练习(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作业(含两个层次:习题,试一试)——章后小结
相比之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的音乐课程,其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别具一格。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长期以来,音乐教材形成了一些常见的编写体例。有研究表明:
(1)根据选材范围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常见体例:歌曲集——以单一的声乐作品为材料加以编排; 器乐演奏教材——以器乐曲以及乐器演奏法为材料加以编排; 音乐欣赏教材——以音乐欣赏作为主体材料的单行本教材; 其他单一形式的教材; 综合学习领域教材——以具体教学形式的类别为纲进行综合编排。
(2)从内容组合单位的大小以及教学时数的长短上可以分出两种体例,一是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内容组合与编排,二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内容组合与编排。
(3)根据教材教与学对象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种体例,一是以教师教学需要为中心编排的体例,另一个是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的编排体例。
(4)根据教材内容的内涵与外延,可以有三种体例:以音乐文化为中心的编排体例;以音乐基础知识为中心编排的体例;以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的编排体例。
正如这位研究者指出的,从理论上看,音乐教材的编写体例可以多种多样,并无“定法”,也不能以“好坏优劣”加以简单划分,而应当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落实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对教科书体例加以定位和评判。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使用的大多数教科书都采取综合编排(台湾称做“混合编辑”)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安排灵活多样,栏目设置富有人文气息。
5.呈现风格
教科书的呈现风格是教科书内容特征的重要方面,也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教科书编写中的具体体现,更是教科书编写者独具匠心的结晶。
一般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研究,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方式方式、版面呈现方式、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既可以开展单方面的某一版本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分析,也可以进行不同版本呈现方式的对比研究。前者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后者主要运用比较法。
【案例呈现】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呈现风格
这套教科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了三种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构建多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教科书的一大鲜明特色,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表明,三种呈现方式分别是“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活动体验”则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三种呈现方式侧重点不同,又是彼此交叉互相交融的,往往探讨活动中有研习,研习中有探讨活动,而探讨是核心,研习是基础,贯穿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有的专题就采用了混编的方式。三种呈现方式在教学实际中有一定的比例,所以每个模块只安排一个“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这样既突出了文本研习的基础性,又保持了多种呈现方式的均衡性。
显然,这样的呈现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仅如此,深化教科书呈现方式的研究也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再创造。
众所周知,教科书编写过程实质上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直接关系着教科书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教科书的风格和特色,影响着广大师生对教科书的评价。再创造既涉及教科书内容,又涉及教科书形式,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科书形式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主题+时序”作为这套教科书的主导的呈现方式,同时把兼顾时序性作为再创造的侧重点,以反映历史本身的发展逻辑和学习者认识历史的逻辑,也弥补了课程标准在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方面的某些不足。
相比之下,进行中外同类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对比,其结论不仅仅是教科书特色和风格的对比,更能体会出中外教育的差异。有研究表明,中美生物学教科书呈现方式既具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从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上,美国教科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方法和探索能力上,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跨入科学探索者的行列,教科书的结构遵循了由总到分再综合的特点。从教科书的概念呈现方式上看,美国教科书中概念的引入透彻、深入,比较重视概念的全面理解。从教科书的版面呈现方式上看,中美教科书均重视插图精美、新颖,教材图文并茂,图或图群描绘了栩栩如生的生物世界,帮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使生物科学的学习变得富有乐趣。从语言呈现方式上看,美国教科书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感情色彩,教科书的可读性强。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学习与已有的经验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由于它的生活化,更有利于解读新知识,活化新知识以及在生活中实践新知识。
6.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综合性是课程综合的属性,意味着课程综合的程度,有时也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
近年来,我国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计划,中小学教科书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课程综合化思想: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要形式,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形式为主,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注重学科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学科之间内容的综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良好品质和综合能力。
对教科书而言,课程的综合性可以体现在教科书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教科书的结构,也包括教科书的内容,既包括作为学科内部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也包括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科技乃至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综合,特别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趋势,对教科书的课程综合性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计划总结计划总结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计划总结
上一篇: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浙教版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