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寻荆楚文化,弘扬凤凰精神——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 正文

探寻荆楚文化,弘扬凤凰精神——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研究性学习   阅读:8978

概要:终春秋之时,楚国已为中华大地上最强大的国家,泱泱大国,雄踞南方,势盖诸霸,威震北国。战国前期,楚仍顺势发展,在南方大力开拓。楚威王时,东取越国浙江以西地,使江东沃野为楚所有,再南遣庄跻入滇,扩地数千里。战国时,楚国的疆域,以司马迁之说已包有三楚:西楚(淮北、陈、汝南、南郡等地),东楚(彭城以东、东海、吴越、广陵等地),南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楚国疆域最大时为楚怀王初期,东面、南面尽于海;东北达山东莒县、泰安;北抵河南太康,襄城、鲁山;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四川铜梁,荣经及方南雄楚;西南到广西桂江流城,淮水,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几乎统一了整个中国的南方。楚国政治军事的日益强大和国力的迅速昌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楚国疆域的不断扩张,促进了楚国的开放性以及与其他各民族的融合,带来了经济与荆楚文化的高度繁荣。二、荆楚凤文化探源凤文化是荆楚文化的精髓,它产生、发展于文化繁荣的荆楚之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实,龙与凤作为前古先人的图腾,早在举夏新石器时代几乎同时伴生。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凤亦称之为“凤鸟”“凤凰”,它缘起于古代先民对鸟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对于

探寻荆楚文化,弘扬凤凰精神——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标签:研究性学习范文,http://www.51jxk.com

终春秋之时,楚国已为中华大地上最强大的国家,泱泱大国,雄踞南方,势盖诸霸,威震北国。

战国前期,楚仍顺势发展,在南方大力开拓。楚威王时,东取越国浙江以西地,使江东沃野为楚所有,再南遣庄跻入滇,扩地数千里。

战国时,楚国的疆域,以司马迁之说已包有三楚:西楚(淮北、陈、汝南、南郡等地),东楚(彭城以东、东海、吴越、广陵等地),南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楚国疆域最大时为楚怀王初期,东面、南面尽于海;东北达山东莒县、泰安;北抵河南太康,襄城、鲁山;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四川铜梁,荣经及方南雄楚;西南到广西桂江流城,淮水,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几乎统一了整个中国的南方。楚国政治军事的日益强大和国力的迅速昌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楚国疆域的不断扩张,促进了楚国的开放性以及与其他各民族的融合,带来了经济与荆楚文化的高度繁荣。

二、荆楚凤文化探源

凤文化是荆楚文化的精髓,它产生、发展于文化繁荣的荆楚之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实,龙与凤作为前古先人的图腾,早在举夏新石器时代几乎同时伴生。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凤亦称之为“凤鸟”“凤凰”,它缘起于古代先民对鸟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对于禽鸟“沟通天地”自然功能无比尊崇和慑服的敬畏心理。作为一种被神化,美化和理想化的鸟的形象——凤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以较为完善的造型而普遍出现在了中原沃土上,但它却是在我们楚人祖先将它由中原带至荆楚之地后,才真正创造发展成为与龙文化相媲美的凤凰文化。

楚人崇凤,实源于其特殊的社会心理,它与楚族祖先从中原迁至南方后艰苦创业,建家立国的特殊经历,及其在同中原各国与周室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当时,楚人在夏商之际由中原迁入荆山一带蛮荒之地后,一直被华夏之国视为“荆蛮…‘楚蛮”,楚人不服,反以蛮夷自居以抗“礼”北上。东周时期熊绎五传至熊渠开始大举向东扩展,便与周分庭抗礼,宣布“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春秋之时,楚王熊渠十一传至熊通更“欲以观中国之政”,要自立为王并大势进取,“始开濮地而有之”而威震周室。这种传统的对立意识反映到文化领域,便构成“你崇龙我便崇凤,但我仍然敬龙”的文化心理。具体表现在楚人“敬龙而崇凤”上,叶公好龙的典故便反映了这种心态。由于楚人实为黄帝之后,是最早发祥于中原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的部落,自然禀承了华夏文明的传统。因此,既然是龙的传人,敬龙即尊祖。然而,楚人所特有的独立意识与创造精神决定了他们必然要从龙与凤中选择凤并将它神化、美化,以塑造新的偶像来寄寓自己的理想。楚人“崇凤”还反映在“凤智胜于龙威”的文化心理上。如果说龙是力量的象征,那么在楚族人的心里,凤是本民族美的化身。凤凰外形取禽鸟之长,集羽族之美,五彩相和,体态高洁华贵,品质集德、义、礼、仁、信于一身。除了美丽绝伦,凤还是智慧的象征。在楚墓出土文物中有许多龙凤共处的图案,其中有一幅“龙凤相蟠纹绣图”以龙凤相斗为主题:一只凤大步向前追逐一条龙,龙反身作躲避状;再有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龙凤人物御舟”帛画中,一男子头戴高冠,手持缰绳,站立在龙身上。男子背后的舟尾上凤凰单腿站立昂首视后,一路警戒,保证安全。这些便是“凤智胜于龙威”的心理在艺术上的表现。正因为楚人崇凤,便将凤喻为楚王,就如晋文公自喻为龙一样,楚庄王将自己自喻为凤,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楚王以己与凤作比,加之伟人屈原及之后的文人艺术上渲染,从此,便为凤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使之成为荆楚文化中最具永恒魅力的绚丽的景像。正是这样,凤凰文化经过数代楚人的浸润和陶冶,不断被人赋予了愈益瑰丽多姿的文化内涵,从而展示出高翔远引,独立独行,展翼雄飞,声震九垓的意象特质和摄人心魂的美感。

三、弘扬凤凰文化精神

了解楚族立国与兴盛的历程和荆楚凤凰文化探源,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那种坚忍不拔,志存高远;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如何深深融入凤凰文化之中的。随着荆楚凤文化的积淀、扩展与丰富,世代延续,逐渐升华,稳固的凤凰精神成为一种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给后人。探寻凤凰文化就是要精心摄取其精神风貌,完美心态、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中的优秀特质,以弘扬凤凰精神:对自我,要像凤凰那样,“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不与燕雀为群”而具有超越自我、品洁行芳的心性;对他人,要像凤凰那样“拔毛御风雪,抠眼变神灯,啄岩填湖水,自焚求更生”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对社会,要像凤凰——我们祖先火神祝融,生前能“光融天下”,死后化为火鸟变为火凤凰那样,具有燃烧自己、光耀人间的奉献精神;对事业,要像凤凰那样敢于飞越天池,扶摇直上九万里,击水拍浪三千里,而具有不断开拓,拼搏进取的精神;对理想,要像凤凰那样,有博大的心胸,无比的包容性,追求龙与凤的融合——“龙凤呈样”的完美理想,而具有关怀民族和睦、人间祥和的博爱精神。总之,凤凰精神是我们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尚的人文情怀,弘扬凤凰精神将能赋予我们立国、立民、立人之本和开拓创新之源!

(初三(五)班  刘应璜  毕程程  伍姗姗  龚倩  伍林  张碧筱)

四、展示评鉴,完成建构

第一阶段的研究初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学们已深刻懂得,九龙渊旁的金凤广场竖立迎空欲飞、高雅优美的金凤就是为了让我们荆楚子民牢牢记住,要世世代代弘扬凤凰精神。和那尊与之相对,顶天立地、神形傲立的九龙柱则共同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包容天宇、龙凤呈祥的文化。

虽然本项课题的研究尚远未结束,但大家在最初的研究中,已深深感受到了荆楚凤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以及它所独具的审美性、开放性、包容性与创新性的永恒魅力。那么探索中的欢乐如何共享?辛勤与智慧劳动的成果如何展示呢?

总课题组又一次组织全斑同学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同学一致表示要全面展示成果最好的形式是一项生动活泼、有丰富楚文化内容、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活动设计如下:

 

沙市艺术中学初三(5)斑主题活动方案

(一)课题:梧桐生矣,凤凰鸣矣——弘扬凤凰精神,树艺中学生形象

(二)目标:①进一步了解荆楚文化,领悟凤凰精神的真谛。再次受到凤凰文化的熏陶。②将凤凰精神与树立学生新形象结合起来。明确新世纪学生新形象的目标,培养人文精神。③培养学生活动中相互关怀的健康情感、合作交往的能力。

(三)内容:将同学们研究的七个子课题内容浓缩为三章。

第一章崇尚自然,英才荟萃

展示荆楚名人的华美诗篇和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从而领悟仁人志士与黎民百姓热爱荆楚大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境界,激励学生崇尚爱国主义精神,光大荆楚民族正气。

第二章拼搏进取,无限超越

用竞赛讲故事的形式,讲述金凤凰的美丽传说和荆楚历史伟人拼搏进取无限超越的故事,让学生吸取凤凰文化的精髓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懂得做人的真谛,树立自身新形象。

第三章志存高远,品洁行芳

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艺术特长,用音乐、舞蹈、舞台剧、小品、乐器演奏等形式赞美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志存高远,品洁行芳”的人格魅力以及凤凰对他人、对自我、对社会、对事业和理想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同时畅想对未来的憧憬,展示艺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四)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楚龙”和“楚凤”两组,通过男、女两位主持人相互配合、调度,将上述内容如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活动形式包括有诗朗诵、讲故事,问题抢答赛、音乐舞蹈、舞台剧、器乐演奏等。

(五)活动器材:主题活动会标、龙、凤队标,服装道具、乐器、音响设备、多媒体设施等。

班会活动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如期举行了。同学们以饱满的激情,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主题活动形式,展示了自己用辛勤与智慧的汗水换来的丰硕成果。我也和同学们一道,再次体验了探究的艰辛与合作的愉悦,分享了成功的欢乐与美好的情谊,获得了一次情感与心智的升华。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获得了许多交往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增添了见识与生活积累,写出了质量很高甚至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提高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而且接受了荆楚文化与精神的熏陶,认识了凤凰精神的精髓,积淀了文化底蕴,提升了境界。同时,我也因此寻找到了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创新的途径。

摘自《语文学习》2002年6月

上一页  [1] [2] 


Tag: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