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在《花未眠》一课的自渎中,我们就“我在生活中邂逅的美”、以及“我错过了什么?”的问题交换看法,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启发又能激活学生的联想,学生多情了,对美的认知敏感了,细心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在一次课前的“文化快餐”的活动中,有两个学生谈到“性”的问题,下面的学生听得个个面面相觑,他们有的不好意思,有的担心老师会不满,他们讲完之后也很紧张,用眼神偷偷地扫视着我,但我就他们的话题,坦然地谈出我对“性”的看法。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我告诉他们这很正常,一些教育先进的国家,性的教育已经堂而皇之地走向讲台。但学生缺乏性科学的知识,性道德观念尚未形成,青少年的鉴赏能力有限,模仿性强,老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辨明,走出性与情感的朦胧;引导学生在优秀的爱情作品的感情熏陶下完善自己的情操。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们在一个平台上互动,参与学生的争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研究。开放的课堂教师随时要接受学生的挑战,背诵比赛,我也是对垒中的一员,学生会毫不客气地点我的将。学生在自讲《〈名人传〉序》,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员
新课标 新角色——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换摭谈,标签:语文新课标内容,http://www.51jxk.com
在《花未眠》一课的自渎中,我们就“我在生活中邂逅的美”、以及“我错过了什么?”的问题交换看法,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启发又能激活学生的联想,学生多情了,对美的认知敏感了,细心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在一次课前的“文化快餐”的活动中,有两个学生谈到“性”的问题,下面的学生听得个个面面相觑,他们有的不好意思,有的担心老师会不满,他们讲完之后也很紧张,用眼神偷偷地扫视着我,但我就他们的话题,坦然地谈出我对“性”的看法。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我告诉他们这很正常,一些教育先进的国家,性的教育已经堂而皇之地走向讲台。但学生缺乏性科学的知识,性道德观念尚未形成,青少年的鉴赏能力有限,模仿性强,老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辨明,走出性与情感的朦胧;引导学生在优秀的爱情作品的感情熏陶下完善自己的情操。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和学生们在一个平台上互动,参与学生的争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研究。开放的课堂教师随时要接受学生的挑战,背诵比赛,我也是对垒中的一员,学生会毫不客气地点我的将。学生在自讲《〈名人传〉序》,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让我像学生一样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学生在讨论中纷纷说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听吧:秦始皇、屈原、曹操、关羽、李白、康熙、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鲁迅、冰心、海子、史铁生、吴怡、杨立伟、谢霆峰、姚明、中国男足、李洪z、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耶稣、爱迪生、贝多芬、达尔文、爱因斯坦、希特勒、拿破仑、萨达姆……真是五花八门,我对学生提到的“希特勒、蒋介石、李洪z”提出异议,学生毫不相让;视希特勒为英雄的学生说“希特勒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英雄。”我反问到“你是德国人吗?你是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啊!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讲仁慈的人来说,你能无视希特勒生灵涂炭的滔天罪行吗?问问罗曼·罗兰,他会赞成你把他当作一个英雄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会答应吗?”学生年轻好胜,眼神不服“阴魂不散的纳粹分子代表不了全体德国人,我相信,热爱和平的德国人绝不会视希特勒为英雄。”给他机会,查资料,写文章,阐述观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缺点的存在,况且学生敢想敢言;对于思维独到甚至思想偏激的学生,教师更要注重导引。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与学生交换信息,还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我们还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查资料,下载资料;我的文章在报上和网上发表,学生欣喜感到自豪;我们还互通网址,交流信息,并乐此不疲。
教师角色转换,随之带来的思考还有:
1、 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的知识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继续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大事。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只有置身于知识的泉水中,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应战者,才能完善教学策略,才能“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能够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特殊情况做出及时、灵活、妥当的处理, “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
教师不再做“春蚕”或“蜡烛”,要成为溪流,要成为大海中的浪花,永不干涸,永远激越。教师的思想也要如此,停滞的,是一泓缺乏生命的死水,死水是安全的,但载不去远航的帆。
2、胸怀宽广,宽容学生,具备一定的亲和力。
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学生的各种不同感受与兴趣;只要学生感到有趣、精彩的、关注的,就可以谈,可以探究。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要能接受怪才、偏才,欣赏奇才、狂才。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居高临下地传授知知识,也决不可板着面孔皱着眉头,动则训斥、变相惩罚;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求知的位置上,用一种娓娓道来的促膝谈心式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这种亲和力,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胸襟,要如辽阔的大地,容得下一条条不同个性的河流,即使其流速是缓慢的,流量是细小的,质地是浑浊的;容得下一座座不同姿态的山丘,即使其形象是平凡的,山势是陡峭的,山顶是荒凉的,高低是不一的。
另外,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教师的扶植引领、参与调度,然后才可逐渐放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是无序,不是盲从,不是形式,不是做秀;课内是主战场,要绝对利用好。
学习新课标,让人眼界开阔,创新思路更加明朗。创新意识在良好的情态中爆发,智慧的火花在新课标搭建的平台上闪烁,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三年前的课改,我做了诸多的尝试,热情、智慧、魄力转换成无数的教育机智,课课改革,堂堂创新,劳累着痛苦着但又是快乐着。设计文学讲座,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小说改编成剧本,剧本搬上舞台,办手抄报,,出杂志诗刊,书法大赛、演讲大赛、辩论大赛,当小记者,主持节目,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的全新局面,使学生得到空前的锻炼,学生有了空前的收获,思维活跃,身心健康,高考成绩斐然。这些,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改革是必然的,改革才有希望,创新才有出路。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我又充满了强烈的尝试欲望,创新意识活跃着,创新行为进行着。新课程、新课堂,闪烁着人文的光辉,这是教育人空前未有的体验与享受;新境界,新角色,映照着人性的光芒,这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最新体现,更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呼唤。它必将打破封闭多年“中规中矩”的教育方式,搅乱传统的“师道尊严”,让教师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这涌动着的春潮,势不可挡,然而实践的道路依旧相当艰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界的同仁们,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路同行。
附一份活动方案:
珍重生命 热爱母亲
——有关生命和母亲的思考
(语言表达、交流训练一——大型讨论活动课)
活动背景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审视,对母爱亲情的体验,对人生之路的思索感悟,感动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学生不仅领会了课文的内涵,同时也开始认真地思索生命和亲情的问题。这是一个感情熏陶、思想教育的极好契机,学生心有所动,思有所悟,在这情感激荡的情境下,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就生命和母爱亲情进行深入地思考,会受到意外的效果。
教育成果不止表现在各种试卷上,不只表现在升学率上,我们更应该把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结合起来,设计这种形式的活动,初衷也在于此。
活动设计
1、 由老师拟定讨论题目;
2、 分组讨论研究,派出若干个代表发言;
3、 由课代表主持讨论会;
4、 制作课件或利用黑板(板书课题,营造气氛)
5、 准备相应的音乐或歌曲。
6、 活动进行时,每一位学生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对此次活动做出
小结,写出评价语。
7、课后阅读冰心的诗《纸船》,摘抄有关生命与母亲的名言。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明确生命的意义,珍视青春,珍爱健
康,珍重生命;
2、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热爱母亲,认识母亲真挚无私、博大深挚、
毫不张扬的爱,深切感悟母爱是人间爱的极致、美的极致。
3、 明确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与博大无私、深厚无穷的母爱有着必然和
永恒的因果关系。
4、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口语表述与交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 主持人登场,导语引入;
2、 音响画面背景:(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映放满文军的MTV《懂你》
3、 讨论发言开始;
4、 主持人或各小组长做本组发言的点评人;
5、中间穿插有关“母亲”歌曲的演唱;王宏伟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穿插有关“母亲”的诗句(慈母心——汪国真。半是喜悦,半是悲哀;最难于人言的,是慈母的情怀;盼望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掉下来。)
5、 特邀发言人,就“我的生命与我的母亲”题目,谈出看法;
6、 老师向学生诵读自我创作的散文《生命之忧》、《小时侯,常吃河
豚鱼》(内容是有关生命的思考和赞美母亲的)
7、 主持人总结。
8、 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关生命的(母亲)的思考》
9、 全体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10、 在MTV《祝妈妈长寿》的音响画面中宣布活动结束。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新课标,语文新课标内容,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