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2017年高考古诗文鉴赏备考方略(人教版高三)» 正文

2017年高考古诗文鉴赏备考方略(人教版高三)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426

概要: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 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龚自珍 清奇瑰丽 郑 燮 刚劲清新 黄遵宪 浅俗新颖⒎答题示例:[示例一]: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二诊)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

2017年高考古诗文鉴赏备考方略(人教版高三),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 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龚自珍 清奇瑰丽 郑  燮 刚劲清新 黄遵宪 浅俗新颖

⒎答题示例:
[示例一]: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二诊)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示例三];(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2、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3、怨气候酷寒。4、怨景色单调。
[示例四]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

[示例五]
2007年浙江卷第16题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①刘诗含蓄深沉;吴词温婉悲凉;赵曲明快直露。
步骤②刘诗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步骤③这三篇作品语言特色各异,均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五、分析主旨型题
⒈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⒉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⒊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⒋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⒌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2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见前文)。
⒍答题示例
[示例]2007年海南、宁夏卷第二大题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9、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步骤①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 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步骤②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六、分析技巧型题
⒈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⒉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⒊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清•诗丐《绝命诗》)
※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晚唐•罗隐《自遣》)
※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名氏《四喜诗》)
※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间接抒情
⑴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⑵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④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绘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与情的关系。
第一,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如张继的《夜桥枫泊》。
第二,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①触景生情: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如杜甫的《登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分类讲练(人教版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