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正文

鉴赏诗歌的形象(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922

概要:(2)请简析颈联的形象特点,并简说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试题。〖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张可久山容瘦,木叶凋。对西窗尽是诗材料。苍烟树杪,残雪柳条,红日花梢。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1)小令前六句写出了怎样的景物?这景物是怎样发现的? (2)七、八句的议论与前面的写景有什么联系?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1.(1)咏物诗 诗写了一棵落寞的奇树。这棵树无花无实,但

鉴赏诗歌的形象(冀教版七年级必修),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2)请简析颈联的形象特点,并简说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试题。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



张可久



山容瘦,木叶凋。对西窗尽是诗材料。苍烟树杪,残雪柳条,红日花梢。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1)小令前六句写出了怎样的景物?这景物是怎样发现的?



                                                                                            



(2)七、八句的议论与前面的写景有什么联系?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1.(1)咏物诗  诗写了一棵落寞的奇树。这棵树无花无实,但高大挺拔,禽鸟也不愿理睬它。它象征着正直的人不被恶俗社会所重视。



(2)这两句对主体意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这样一棵大树,却连小鸟都不愿在它身上做巢栖息。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那种趋炎附势、贬抑人才的世相的批判,对怀才不遇、难为世用的深沉感慨。



2.(1)诗人描画了这样一幅自然山水画,在挺拔秀美的山峰上有一个禅房,人在此瞻仰高峰,俯瞰深壑,远观四周,雨过天晴时,夕阳西下,天宇清新,山峦洁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



(2)这自然景物是为展示人物情怀节操的陪衬的。在此高雅深邃的山景中,方显出主人公眼界的高远,襟怀的阔大,志趣的高雅。诗人借景写人,称颂纤尘不染的人格操守。由此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



3.(1)茅舍里飘出炒茶叶的清香,竹篱外传来缫丝的声音,山里人家一派劳动的和谐快乐的场面自然推出,体现了诗人愉快欣赏的心情。



(2)诗人正在享受着农家和乐的劳动协奏曲,不期遇到卖药归来的客人,便毫不犹豫地跟随着一起步入深山导云中去。透露出诗人更喜欢隐逸山林的情怀。



4.(1)这位“歌者”是孤苦无告,身陷绝境的民间演唱艺人,他忍饥挨饿,街头卖唱,希望得到救助。



(2)从对歌者催人泪下的描写诗句和能够体会其中寄予中,可看出诗人对这位歌者充满了同情怜悯的态度。



5.(1)上片写出了青山碧绿,花朵娇艳的自然景色。



(2)下片写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飘飘,摇鞭吟诗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愉快得意的心情。



6.(1)净草,阶上净草,雨后阶上净草;鸣鸟,竹林,竹林中鸣鸟。这是一幅初雨过后草青阶净,竹林鸟鸣的清新山居图。



(2)这联诗写人物形象,他洗头发,晒太阳,抖衣服,吹吹风,一派清洁清爽的面貌,要表达的是诗人保持高洁情志的情怀。



7.(1)写出了几幅宜人的图景:秋风萧瑟,树叶凋零,山姿清矍,暮霭笼罩山林,春柳点缀残雪,艳阳映照花丛。这些景物都是从书房的西窗朝外看发现的。



(2)后两句是映衬欣赏美景需要平和的心态,世俗庸人难得有此眼光。表达了诗人对“闲人”的否定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鉴赏诗歌的语言(冀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