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干宝的《搜神记》、刘庆义的《世说新语》 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和记述某些奇闻轶事的故事,这类作品中的不少篇章,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有较为完整的艺术结构,也有艺术上的想象与虚构,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唐代传奇 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 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这时文言短篇传奇的兴起,标志着古典短篇小说的创作开始趋于成熟。唐传奇虽然也写奇闻,但不是把它作为事实来记载,而且更多的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的艺术概括、集中和典型化。更具体、生动、细腻。 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并说所引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虚构、想象 讲究文采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像,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引用的目的是用它来说明文学作品的特点,从而让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区分开来。) 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二必修),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干宝的《搜神记》、刘庆义的《世说新语》
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和记述某些奇闻轶事的故事,这类作品中的不少篇章,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有较为完整的艺术结构,也有艺术上的想象与虚构,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唐代传奇
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
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这时文言短篇传奇的兴起,标志着古典短篇小说的创作开始趋于成熟。唐传奇虽然也写奇闻,但不是把它作为事实来记载,而且更多的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的艺术概括、集中和典型化。更具体、生动、细腻。
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并说所引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虚构、想象 讲究文采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像,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引用的目的是用它来说明文学作品的特点,从而让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区分开来。) 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知道它有长处。缺点、长处都必须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生命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作用是:本是说明历史著作的特点,这里用来说明古典小说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善恶必书的特点。)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
作用是:这里说明古典小说善恶必书的特点。) 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涵着鉴戒。
作用是:古代小说的创作立足于现实)
第1一第6自然段中,几乎是每段解说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时期及特点,为什么第3自然段要插进来写文学的定义问题?文中用两个“正是”对这个文学定义作了解释,这个解释正确吗?
一是为了指出萧统《<文选>序》中所指的文学并不包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二是引出这个定义是为引出对唐代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情况的叙述;三是为说明唐代小说具有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提供理论上的参照标准。这样看来,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目的还是在说明古代小说的发展,即说明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已经成为一门从历史中独立出来的文学门类。
宋元话本演义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传奇衰落了,随之兴起的话本,话本经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
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
阅读第二部分 ,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A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B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实录)
C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
D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作者如何论证第1条规律
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
作者如何论证第2条规律
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2.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提示:
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
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
作者如何论证第3条规律
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实,其它为群众热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
3.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
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作者如何论证第4条规律
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4.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
写作特点
1评论精当,一语中的2论据典型,以一当十3纵横交织,结构严谨4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讨论:
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
将讨论结果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拓展与延伸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结合书后的练习三和练习四,进一步开展探究性阅读与研究,能有把握地运用古代各种不同的小说作品来证明小说发展规律,能根据几部不同的小说作品的阅读与研究自己总结出小说发展的规律。具体内容略。
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东:《东周列国志》(余邵鱼) 西:《西游记》(吴承恩)
三:《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水:《水浒传》(明。施耐庵)
桃花:《桃花扇》(清。孔尚任) 红:《红楼梦》(曹雪芹 高颚)
官场:《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金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