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2017年广州市中考诗词赏析大全» 正文

2017年广州市中考诗词赏析大全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212

概要:《行路难(其一)》赏析《行路难》共三首,作于天宝三年(774)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时。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前四句写酒宴时的情绪。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如果是在平日,号称“酒仙”的李白一定会豪饮而醉的,然而今天,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第五六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一个身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抱负之时,却又被“赐金还山”,不得不离开长安,这不正是“欲渡黄河”时“冰塞川”、“将登太行”时“雪满山”吗?这该让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啊!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想到了曾在政治上坎坷过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虽然如此,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矛盾复杂的心理面前的又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会在离宴上表现出自己的消沉和气馁,他相信尽

2017年广州市中考诗词赏析大全,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行路难(其一)》赏析
《行路难》共三首,作于天宝三年(774)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时。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前四句写酒宴时的情绪。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如果是在平日,号称“酒仙”的李白一定会豪饮而醉的,然而今天,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第五六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一个身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抱负之时,却又被“赐金还山”,不得不离开长安,这不正是“欲渡黄河”时“冰塞川”、“将登太行”时“雪满山”吗?这该让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啊!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想到了曾在政治上坎坷过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虽然如此,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矛盾复杂的心理面前的又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会在离宴上表现出自己的消沉和气馁,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他唱出的最强音。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渔家傲》赏析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写到了秋天,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作者先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并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中,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他们离家万里只好借酒浇愁,但是敌军未退、边塞未宁,怎么能够回家见亲人呢?这一句写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下边“羌管悠悠”句,写不时传来的悠悠不断的羌笛声,使战士们思念故乡,无法入睡。但是,由于朝廷的对外政策,使他们守边多年却不能报国逐敌,而这笛声,也就伴随着他们度过了日日夜夜。“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3.《观刈麦》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不禁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种无法平静的心情,惭愧的心理正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第六册
《汉江临眺》赏析
楚国接连着三湘流水,荆门通往各条河流。江水仿佛从天地外流来,青山在水气中时隐时现。州郡城镇好似漂浮在南方的江水上,波涛汹涌好像震撼着远处的天空。襄阳真是风清日丽的胜境,就留给我这山翁醉酒观赏吧。
诗歌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首两句先写襄阳的地理位置,接着四句描绘水都风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其中“流”“有无中”“浮”“动”又把这山水写活了,似有醉翁观景的妙处。真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手笔。末两句写出观景人的心境和对襄阳美景的赞叹。朗读这首诗,我们不禁会联想到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个山水田园诗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诗一开端便直抒胸臆,把自己心中的郁结尽情吐出。“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每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正是诗人长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政治的日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三、四两句突然一转为出境界:面对着辽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的畅饮高楼的豪情逸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有刚健道劲的建安风骨,下旬以“小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这两句自然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七八两句进一步渲染双方的豪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这一豪情壮志不仅是诗人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他因对现实不满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既与诗的开端相吻合,又淋漓尽致地把“长风万里”的境界推向了昂扬的情绪高潮。然而,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的愁思汹涌,恰似谢朓楼前滚滚东流的宛溪水,刀斩更流,酒浇更愁,诗人极欲摆脱忧愁,可又无计可除。此两句写饯别时的感叹,为全诗的又一大转折。最后两句,写饯别时作者的自明心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兼有放浪不羁倔然不仕两层意思,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饱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一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显示着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诗中完美地统一起来,而自然与豪放的语言风格也和谐地结合了起来。
《浣溪沙》赏析
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而词意仅仅是写悼惜春残,感伤年华的飞逝而已。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去年天气旧亭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就眼前景来抒写情怀。在落日的余晖中,常常使人产生暮年之慨“几时回”是无疑而问的设问句,抒发了诗人感慨年华将逝之情。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花落”。“燕归”是眼前景,“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两句属对工巧流利,意致缠绵,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动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其时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与恨,只不过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这首词借写“出猎”表现了作者要求保卫边疆,随时准备抗击辽与西夏贵族统治集团侵拢的决心。上片写出猎的盛况,写得有声有色。下片写渴望效命边疆的豪情壮志,气概非凡“鬓微霜,又何妨”,作者不仅不服老,还希望朝廷能够“遗冯唐”,让自己去“射天狼”,消除边患,一个英姿焕发的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词风格豪放,对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抒写柔媚情趣的婉约词风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张籍《秋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