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对现代文阅读的一点思考[力荐]» 正文

对现代文阅读的一点思考[力荐]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453

概要: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 王中华 “信息”的概念被正式引入语文教学(见《考试说明》)。我们知道,信息,除语言文字外,还包括图表资料、数据、让定符号及其排列组合的形式等等。现代文阅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对考生进行“信息处理”的考查,这种题型令考生乃至语文教师深感头痛,近年来的高考信息反馈,我们可以看到(我想无需列举数据)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是最不尽如人意的,它甚至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癌点”。 回避矛盾是万万不行的,放弃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研究是愚蠢的。让我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学了三年,考生面对现代文阅读题(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显得那么无奈,那么一筹莫展,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到底有没有它自身内在的规律,我们到底能不能给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这些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孜孜以求的探索。 窃以为,现代文阅读呼唤“理性思考”。 实际上,在教、学、考的实践中,许多人感到,仅靠大一统的“语感”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固然,没有语感的积累,缺少揣摩体味的过程,不行;然而,没有理性的“高标”,语文教学恐怕依然朦胧。 考生的理性思

对现代文阅读的一点思考[力荐],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   王中华 

    “信息”的概念被正式引入语文教学(见《考试说明》)。我们知道,信息,除语言文字外,还包括图表资料、数据、让定符号及其排列组合的形式等等。现代文阅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对考生进行“信息处理”的考查,这种题型令考生乃至语文教师深感头痛,近年来的高考信息反馈,我们可以看到(我想无需列举数据)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是最不尽如人意的,它甚至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癌点”。 

    回避矛盾是万万不行的,放弃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研究是愚蠢的。让我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学了三年,考生面对现代文阅读题(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显得那么无奈,那么一筹莫展,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到底有没有它自身内在的规律,我们到底能不能给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这些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孜孜以求的探索。     

    窃以为,现代文阅读呼唤“理性思考”。 

    实际上,在教、学、考的实践中,许多人感到,仅靠大一统的“语感”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固然,没有语感的积累,缺少揣摩体味的过程,不行;然而,没有理性的“高标”,语文教学恐怕依然朦胧。 

考生的理性思考或说理性活动的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在阅读以其学科(如:生物、物理、天文、数学、考古)的知识为内容的文字、数据、图表资料时,调动和使用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没有它们的依托,不借重于严谨的逻辑力量,深入的理解和正确的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操作过程的“条理性”,面对一篇文章,阅读什么,怎样思考,如何表达,这一连串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它叫做“信息处理过程”,它起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正确理解各种重要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是依题意辨别和筛选相关信息,特别是提炼隐含信息;再次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能够概括、阐发、解释;最后是根据要求作定向表述。可以这样说,由于近年来的高考侧重于多角度、多层面的测试,侧重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因此,没有较高的理性思考的能力,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尤其是主观性试题),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 

    现代文阅读自有其基本的方法,高中语文统编中介绍了六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研究性阅读和专题阅读。从高考现代文阅读实际需要来看,应重点掌握其中精读、略读、速读和比较阅读四种。在操作上注意各种阅读方法配合使用。因为教材和其他同仁对此论述颇富,在此恕无再述。我这里主要是想通过对一则一般现代文述理文的阅读及其答题的典型错误的分析,试图诠释对现代文阅读的理性思考。 

材料: 

阅读下面一段文宁,完成1—5题。 

     

文艺的两重性 

    文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两重性,而文艺的商品性是外在的,低层次的属性,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是它内在的高层次的属性。 

    文艺的矛盾品性在古典时代还未显现出来,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形成,文艺也未商品化,同时文艺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也未分化。古典时代文艺被看作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因此有所谓“美善相乐”、“真善美统一”“寓教于乐”等信条。其实,文艺内在矛盾仍然存在,只不过被抑制、掩盖住了。中国古代讲“文以载道”,计划经济时代讲“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以意识形态性来制约娱乐性、审美性。西方近代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娱乐性仍处于从属地位,并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分离,成为文艺的基本属性之一。于是,文艺的品性发生分裂,它不再是和谐完美的整体,形成了以娱乐性为主的俗文学、俗艺术和以审美为主的纯文学、高雅艺术(或者兼有意识形态性的严肃文学和艺术)。当然,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也有雅俗之分,但远没有达到市场经济时代这样严重的对立。 

    应当说,文艺的商品化是历史的进步。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依附于政治伦理,作家艺术家依附于国家、权贵,不能获得文品和人格的独立,而且,文艺脱离大众,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利。只有文艺的商品化经过一般中介物的中介,才打破等级界限,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获得普及。同时,文艺以其娱乐性(当然也还有审美性)为大众所推崇,从而摆脱了作为政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获得独立发展,作家艺术家也走出宫廷和权贵之家进入市场,成为自由职业者,获得人格的独立,他们不再抑他人鼻息,而可以作为自由的个性来创作。 

    但是,另—方面又必须承认,文艺的商品化也有消极方面,文艺的本质是“自由的精神产品”,它与市场经济处于深刻的对立之中,文艺的商品化虽然使作家、艺术家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异化——对商品的依赖关系,金钱可能腐蚀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文艺的审美品格和社会价值。文艺的商品化在带来俗文学、俗艺术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纯文学、严肃文学和高雅艺术的困顿,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其他艺术形成相敌对,就是指那些难以适应商品化的文艺形式(如诗歌)。 

  

   原题: 

 1.根据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概述文艺的两重性□□□□□□□□□□□□□□□□□□□□□□□□□。  (不超过21个宇) 

    典型错误 

    一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  外在的,低层次属性,高层次属性 

    三  商品性,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     

    本题考查考生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表述的能力。 

    “文艺的两重性”,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中可谓语意显豁,答案凸现,应该说极易定位。题干已经提示“两重性”,是要求考生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两”指明数目,隐含有“一方向是××性,一方向是××性”的句式定向。“性”指属性,应该回答属性实质,句式也应为“××性”,其它,就是答非所问。同时,有字数限制的简答题,表述上应该简明扼要。 

    本题正确答案:一方面是商品性,一方面是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 

    错误一,考生习惯于随意性的文摘,大约是平时的阅读训练定位于最低标准所致。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缺乏辨别和分析,答非所问。 

错误二,概括偏移。概括作为一种简明扼要的表述,不单要求“抽象”,尤其要求“确指”。“外在的、低层次属性,高层次属性”只在评价属性的一般特征,没有指出属性的实质,即“属性是××”的实质肯定判断,偏离了要求。 

错误三,句式表达不明确,导致产生“三性”的语意歧义。     

启示:本题答题信息筛选范围小,概括要求的能级不高,只要认真阅读,仔细审题,揣摩题干,吃透隐含信息对答案内容和句式的要求,答出正确答案应该不是难事,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上述典型错误,它启示我们:①要摒弃边看边写,拣一个是一个的“文摘式”的答题习惯。②概括要“确指”。概括,是一种思维和语言操作,它要求对具体的材料和内容加以抽象概括,且要提炼山核心——要“确指”。 

原题: 

    2.本文第2段中的中心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的矛盾品格还未显现出来。 

    B、俗文学、俗艺术与纯文学、高雅艺术是怎样分离的。     

    C、文艺矛盾品格的历史发展。 

    D、市场经济促使了文艺品性的分裂。 

    本题考查的是把握文章段意的能力。段的阅读是文章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读懂了段,懂得了“读段”,也就懂得了“读文”。词不理解,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句中去揣摩。句不理解,可以分析它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抓主干;是复句,辨析其复句关系,分析复句的语意重心;分析句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以及修辞的运用。段的阅读、基础是字、词、句,但更重要的是抓“关系词”。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