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正文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01-04 17:03:55]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149

概要: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2010•浙江温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项为之强________(2)徐喷以烟________(3)兴正浓________(4)鞭数十________[答案](1)颈,脖颈(2)慢慢地(3)兴致,兴趣(4)鞭打(用鞭子打)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答案]B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2010•浙江温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________
(2)徐喷以烟________
(3)兴正浓________
(4)鞭数十________
[答案] (1)颈,脖颈 (2)慢慢地 (3)兴致,兴趣 (4)鞭打(用鞭子打)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答案] B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二)(2010•浙江丽水)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2)徐喷以烟(    )
(3)鞭数十(    )
[答案] (1)观察 (2)慢慢地 (3)打(鞭打)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答案] A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8.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象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二、(2010•广东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题目。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10.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三、(2010•山东济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 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________
[答案] 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四、(2008•江苏潜江)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答案] A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 C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7.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1] [2]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七年级下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2.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七年级上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3.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4.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七年级下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5.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议论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6.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八年级上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7.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8.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八年级下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9.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0.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九年级上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1.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传记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2.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九年级下册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1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课文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