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 人名、身分 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 人名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前,知颍瓜犹在,相顾 人名 巧拒送礼而去。◎天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 时间、地点、传主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 地点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 职务(代人) 传主“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 特定行为 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 传主。 上表救灾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去籴。后淮北人复请 地名饥,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 地名于河北。 地名。 促进通商(说明:加横线的为与传主有关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名词术语;加浪线的是与其他人和事有关的名词术语;加【】号的为传主官职或工作地点变化(即层次内容变化)的标志;◎为各层意思断开标志。“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的整体感知,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 人名、身分
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 人名
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前,知颍瓜犹在,相顾 人名 巧拒送礼
而去。◎天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 时间、地点、传主
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 地点
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 职务(代人) 传主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 特定行为
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 传主。 上表救灾
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去籴。后淮北人复请 地名
饥,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 地名
于河北。 地名。 促进通商
(说明:加横线的为与传主有关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名词术语;加浪线的是与其他人和事有关的名词术语;加【】号的为传主官职或工作地点变化(即层次内容变化)的标志;◎为各层意思断开标志。“说明”部分加横线的为层意。)
阅读参考:199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16题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愿意做官,他认为应该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该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 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到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 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 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答案D)
附二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整体感知训练 (画出名词术语,圈出传主官职和工作地点变化的词语,用竖线断开层次,简述层意。注意运用前面提到的方法)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日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贪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梯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2004年全国高考题)
参考:2004年全国高考第14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 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径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 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 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的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答案A)
上一页 [1] [2]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