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气篇(高一)» 正文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气篇(高一)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班级管理   阅读:8507

概要: 我一直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三个标准,曰字顺、意顺、气顺。前两个标准都很简单,至于第三个标准,好文章应当一气通贯、一气呵成、圆畅通润,简而言之叫气顺。“气”这个东西,说起来是很玄妙的。唯物主义者一般不谈“气”,因为它实在是虚无缥缈之物。我虽然坚信物质的作用,但也略略相信一点精神的力量,因而对于“气”,不至于迷恋,也稍稍有一点研究。“气”的历史,在中国文化里,算是源远流长了。比如祖国中医理论就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上的三大宝,俗称三宝。中医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基础,似乎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但是中医能治病,这个就是硬道理,你即使心存疑惑也得认可。当然,也有人说中医终将会推出历史舞台,我总觉得这论语下得武断了些。回到精气神这“三宝”,精是生命之源,主要指血液、津液;气是内养五脏、外濡肌肤的无形物质;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体体现。我觉得,这三者中,气其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精是气的基础,而神是气的表象。有很多人练气功,入静的时候,有气感。大气功师甚至能够发功,靠什么发功?气。外气。这叫做带气发功。但是西医专家说,所谓气感,其实是本体感觉。本体感觉人人都有,只是平时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气篇(高一),标签:班级管理范文,http://www.51jxk.com



   我一直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三个标准,曰字顺、意顺、气顺。前两个标准都很简单,至于第三个标准,好文章应当一气通贯、一气呵成、圆畅通润,简而言之叫气顺。
 “气”这个东西,说起来是很玄妙的。唯物主义者一般不谈“气”,因为它实在是虚无缥缈之物。我虽然坚信物质的作用,但也略略相信一点精神的力量,因而对于“气”,不至于迷恋,也稍稍有一点研究。
  “气”的历史,在中国文化里,算是源远流长了。比如祖国中医理论就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上的三大宝,俗称三宝。中医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基础,似乎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但是中医能治病,这个就是硬道理,你即使心存疑惑也得认可。当然,也有人说中医终将会推出历史舞台,我总觉得这论语下得武断了些。回到精气神这“三宝”,精是生命之源,主要指血液、津液;气是内养五脏、外濡肌肤的无形物质;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体体现。我觉得,这三者中,气其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精是气的基础,而神是气的表象。
  有很多人练气功,入静的时候,有气感。大气功师甚至能够发功,靠什么发功?气。外气。这叫做带气发功。但是西医专家说,所谓气感,其实是本体感觉。本体感觉人人都有,只是平时人的注意力不会集中到这上面来,入静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至于气功师发功,那是扯淡,人家司马南赏金百万好几年了,也没见有气功师拿走。
  可是,用西医的解剖学理论来解释中医的“气”,我总觉得不是那么令人信服。生命的形成,本来就不是细胞的叠加那么简单,你看那胚胎的发育,起初都是一样的细胞,后来,怎么就或成为肌肤、或成为骨骼、或成为神经、或成为内脏,最后,就合成为一个人。当然,不一定就是“气”的作用使然,但是,在生命体中,气的原理,应当是存在的。
  相学大师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看出一个人的成就,我也看过一些相学方面的书,基本不懂。但是有一点我却是知道的,看一个人,不仅仅要看其“形”,更要看其“神”。有很多伟人,虽然“形不足”,如五短身材,但是“神有余”,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其“神”足可以弥补“形”的任何不足。据说“神有余”有以下一些特征:眼光清莹,顾盼不斜,眉秀而长,精神耸动,容色澄澈,临事刚毅,处众逍遥。其坐也,如界石不动;其卧也,如栖鸦不搭。喜怒不动其心,荣辱不动其操,万态纷错于前,而心常一。所以,若是有人觉得自己身体方面“形不足”,去做美容甚至整形并不是上策,修炼“神”才是良方。神是气的表象,气又以精为基础,因此,根源还在内里。林肯说,一个人四十岁之前的长相由父母决定,四十岁之后的长相由自己决定,便是这个道理。人的气质很多时候是后天形成的,气质无形,但能够决定命运。
  古代兵法里也大致有这样的论述,比如《太公兵法》有这样一段: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负之征,为之奈何?”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 武王问姜太公,和敌人对阵,在战斗之前,如何辨别胜负征候。太公回答,从精神上便可察觉出来。明智的将军,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精神力量。以前战场上,陷于困境一方常常组织一些人数不多的“敢死队”,往往收到奇效,靠的就是一股气势。稍微弱一点的对手,并不是被这几十几百个勇士击败的,而是被这股气势击败的。战场上,胜负常常在毫厘之间,气可鼓而不可泄,一旦出现这种此消彼涨之势,胜负也就立现了。
  台湾学者胡兰成有一套“风头理论”。他说,女人的相貌,是要有秀气,虽是平平凡凡的相貌,细看时有一股秀气逼来,她就是美人了。又说,无论男女,行动处是要有风头,做学问也是。如胡适当年就有一股风头,像搓麻将,风头顺时你打错牌也会和,风头不顺,你牌打的都是,也不会和。
  胡兰成所谓的“风头”,就是 “气”了。他说的打牌的例子在我们身边确是常常应验的。无论是搓麻将也好,打扑克也好,一些生手,刚刚开始玩时,总是“气”很旺的,一手牌好的吓人,而且怎么打怎么有,歪打歪有理。还有男士与女士玩牌时,女士的牌势似乎要比男士稍微旺一些,我有时也会为此而困惑。
  于是,只能理解为有“气”的存在了,“气”盛之时,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气”就像是一件护身宝衣一样,令“气”盛之人毫无后顾之忧。那些困难险阻大约也如同妖魔鬼怪一般,看到其人有宝衣护身,料想不是对手,悄悄退了回去,藏匿起来。
  然正如同胡兰成所说,风力所转,终成败坏,所以久赌必输。也就是说,“气”只能罩得了你一时,却不可能罩你一世,“气”盛必有“气”衰,所以,还是曾国藩厉害,时刻提醒自己“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因而能够大功告成之后,急流勇退,留下千古佳话。
  以前玩电子游戏,我方战机也好,坦克也好,刚出场之时,有那么几秒,身着“宝衣”,正是“金刚不坏之身”,可随意冲撞,可是,很快便恢复原形,不得不谨小慎微,极尽闪转腾挪之能事。现在想来,虽是一小小细节,也是寓含深意,极符合客观规律的。
    所以“气”之盛衰、有无,决不可等闲视之。气不顺之时,喝生水都会塞牙,任你有多少才华,也只能空怀报国之志。
   “气”的理论,可以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大抵不太成功的班主任,都是比较忽略学生身上的“气”的存在的,一有时间便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上课做题,总觉得这样心里踏实。尤其在学生气不顺之时,更是死死压住,极可能造成两败俱伤,效率低不说,效果适得其反才让人扼腕叹息。
  忍不住要建议这些班主任去学一学围棋。初学围棋之人,只知死活,不懂围地,往往双方棋子相互纠缠着从一个角杀至全盘,直到有一方被歼灭。棋力稍进一步便会知道,个别棋子死活事小,围空才是大事,于是便不再拘泥于简单死活,攻击对手之时也并不是要把对方全部吃死,乘机捞取实地才是目的。当然,能够全部吃死也甚好。再后来,研究棋谱,摆弄定式,细细体会“得空”与“得势”的两分棋形,便体会到,一味围取实地也并非高明之举,得势才是上策。“外势”高于“实地”并且能够转化为实地。而至于掌控全盘之“势”,便更非业余不入段棋手所能领悟的了。
  在象棋里,这种“势”的概念也同样明显。双方子力相当,可是,先行者总是掌握着微弱的优势。到了中盘,除非出现重大失误丢了大子,通常情况之下还是双方斗“势”,一方会逐渐取得棋势的主动权,如能细心把握,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便可以动手擒王了。也有劣势之下苦苦挣扎,并一举扭转形势翻盘的。更绝的是象棋里还有主动弃子取势的,送一个棋子给对方吃,从而取得整盘棋的主动。既有弃子取势,当然就有贪吃而失势的。势同样可以转化为子力,有时候为了缓解危局,一方不惜送几个棋子给对方吃,以苟延残喘。所以,吃子并不是目的,争取棋盘局势的制高点才是下棋双方共同的目标。
  围棋与象棋中的“势”便是“气”的一种。不在于现有子力多少,不在于现有实地多少,而是着眼于将来。因此,即便是一个只要抓成绩的班主任,抓成绩也要抓得有效率一些,他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气”,而不是学生现在的成绩。现在的成绩好固然好,但是将来的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这学生身上的“气”,大约可以有以下三种:
  一曰志气。志气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上完全可以反映出来。一个人有没有坚定目标,碰到困难会不会轻易打退堂鼓,全在于志气的大小。骨气也是一种志气,意志是否坚强也全在于志气。一个有志气的人你看他的眼神就可以看的出来,那种目光是坚定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有咄咄逼人之势的。坦率而言,碰到有如此志气的学生,有没有老师教他都不是那么重要了,他已经能够把握自己命运了。就算他成绩现在差一点又怎样呢?你可以预见到他的将来。
  二曰灵气。按理说这灵气似乎应是天生,不是人人都有的。其实不然。灵气跟自信有很大关系。有灵气之人总是能超水平发挥,而没有灵气之人正常发挥水平已属不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来是一石头, “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感乾坤宇宙之灵气,成为古灵精怪的齐天大圣。石头都有灵性,更别说人这个“天地万物之灵”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的学生走出来都是神情暗淡,目光呆滞,题目做的越多,灵气丢的越尽,你说这教育还有甚生命力。我们正是要把目光放长远,不仅关注目前的成绩,更关注他将来的成就,怎能为了取得暂时的分数而扼杀了其灵气呢?所以说,题目不一定要做很多,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1] [2]  下一页


Tag: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班级管理
上一篇:班级管理心得体会——集体篇(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