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01-04 15:34:24]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475

概要: 多媒体展示缺少作者和题目的《苏幕遮》词,)师:大家看一下这首词,大家猜一猜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还是李清照?生:李清照师:大家的判断还是挺准的。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是一首婉约词。可是它的作者不是李清照,而是周邦彦。宋朝中后期的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现在大家快速地从文中找到作者周邦彦当时在何处?生:吴门(小声),长安(理直气壮)。师:大家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肯定不在吴门。确切地说,也不是长安。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家看注释。生:汴京。师:对,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那么作者在长安做什么呢?想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简介。请大家出声地读一读。(生读)师:这段文字有三个要点。一是谈到美成词,清真词的时候要知道说的是周邦彦。二是因写了一篇《汴都赋》被提拔,在京城做官。三是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师:一篇作品怎样把握语气语调,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生:作者的感情。师:下面我们看一下作品的上阕。一开始作者心情如何?(生沉默。)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生:炎热潮湿的夏季。师:心情如何?生:烦闷。师: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生:低沉。师:语速呢?生:稍慢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多媒体展示缺少作者和题目的《苏幕遮》词,)
师:大家看一下这首词,大家猜一猜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还是李清照?
生:李清照
师:大家的判断还是挺准的。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是一首婉约词。可是它的作者不是李清照,而是周邦彦。宋朝中后期的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现在大家快速地从文中找到作者周邦彦当时在何处?
生:吴门(小声),长安(理直气壮)。
师:大家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肯定不在吴门。确切地说,也不是长安。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家看注释。
生:汴京。
师:对,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那么作者在长安做什么呢?想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简介。请大家出声地读一读。(生读)
师:这段文字有三个要点。一是谈到美成词,清真词的时候要知道说的是周邦彦。二是
因写了一篇《汴都赋》被提拔,在京城做官。三是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师:一篇作品怎样把握语气语调,主要是由什么决定?
生:作者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作品的上阕。一开始作者心情如何?(生沉默。)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
生:炎热潮湿的夏季。
师:心情如何?
生:烦闷。
师: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
生:低沉。
师:语速呢?
生:稍慢。
师:我们试读一下。(生读,然后师又范读)
师: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变化?
生:有。
师:那又该怎么读?(生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师:大家感情把握的非常好。好,四句接起来读一下。(生读)
师: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
师: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师范读)听出来了吗?
生:风荷举。
师: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生读)
师:刚才我们说在这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生:“呼”,“窥”。
师: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刚学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
(一男生):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师:下面不好意思说了。通过这两个动词,我们仿佛听见了?
生七嘴八舌。
师:“呼”这个字,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什么四字词语?
生:呼风唤雨。
师:切合这个情境的?像呼朋引伴,欢呼雀跃。对,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而“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
生:……
师(提示):我们偷窥的时候,一般有什么样的动作?一缩头,不见了。(生会意地笑)
对,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
生:高兴。
师:说明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
生:咬文嚼字
师:要“咬”要“嚼”。下面我们赏析一下这一首词的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多媒体显示这一内容)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生: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师肯定)
生: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
生: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
师:这让我们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一句,是什么?
生:亭亭净植。
师:举和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具有一种什么美?(师有手作向上举的姿势)
生:阳刚美。
师:非常好。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
生:风。
师:“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
生:动态美。
师:非常好。而且这种动态美写出了荷的阳刚美的另一面。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怎么说的那一句?
生: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师:对,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师:下面大家闭上眼睛,跟我一起去看,去闻,去想像。(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大家看到荷了吗?闻到荷香了吗?感到荷的高贵的气质了吗?(生会意地笑)
师: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看屈原向我们走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然屈原不可能穿着荷叶作上衣,荷花花瓣作下衣的衣服,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美好的节操。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
生: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一种美好的希望。
生: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莲,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
师: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精彩。我现在给大家说说我的喜好。知道我喜欢哪种吗?(生七嘴八舌地猜)我喜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生笑)。我觉得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了一份艳丽,有失荷花的真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倒是真纯,可惜少了几分风韵;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得倒是极好,可惜圣洁冰清,不食人间烟火,使人难以接近。而唯有美成的荷花写得色香俱全,形神兼备,通了人性,有了性灵之美。它美而不妖,香而不腻,柔美中有风骨,娇媚中见矫健,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比大家欣赏品味高,观点有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下面我们共同把上阕有感情地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下面大家看一下下阕,看看上下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师:作者的目的是写景还是抒情呢?
生:抒情。
师:对,写景是凭借,抒情才是目的。作者正描写着荷花美景,怎么突然就抒起情了?有没
有感觉突兀呢?作者是通过什么把景情联系起来的呢?(生沉默)
师:作者的家乡在哪里?
生:苏州
师:在苏杭一带。
生:苏杭盛产荷。
师:那作者看到荷想到家乡就是在情理之中了。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大家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家里有梨树的同学,看到街上卖梨的,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人。(生点头)这就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生:遥,距离家这么远,怎么可能不想家呢?
师: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所以“遥”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悠长,好像能感觉到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有家不能回的感觉怎么样?
生:难过。
师: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一种心痛、无奈的感觉,并且要放慢速度。大家读一下这两句。(师示范)
师:还有什么字体现思乡的?
生: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
师:我觉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还有吗?(生沉默)
师:还有一字不能忽视。
生:旅。

[1] [2]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2. 《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苏幕遮》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