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感受“月亮文化”》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文

《感受“月亮文化”》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794

概要: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虞美人》李煜(南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二关:赛一赛看谁赏得有深度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夜深寒气袭人,月光照在窗前皎洁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作者,看到窗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

《感受“月亮文化”》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虞美人》李煜(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二关:赛一赛看谁赏得有深度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夜深寒气袭人,月光照在窗前皎洁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作者,看到窗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骤然间以为是秋霜降落。这孤寂的寒月自然引起无限惆怅,使作者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而黯然伤感。望月思乡是古人旅居外地时所常有的感情。这首诗形象表现了作者心理活动过程,以平淡的语调娓娓道来,将一副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生:吴飞龙
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也许月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它也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杜甫就将自己最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都承载在月亮身上。《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是,兄弟离散,音信不通时所写的。在月亮是有着他对弟弟的深深思念。其实,天下人共享一轮明月,人们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皎洁,一样的明亮,可作者却说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的,从这便可看出,他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深深思念。正是因为有着这一点点的“自私”心理,才使得这一句话成为千古名句的吧?!
------生:李舒琪
《月下独酌》赏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此首《月下独酌》更多的表现出李白的孤独,思念与愁绪,与明月共饮,与明月同醉,实无人而似有人,借酒消愁,借酒抒情,李白的酒中作诗可谓出神,而与其共饮者更是标新立异。没有亲朋在身边,夜里更是寂寞难耐,与月相对,喝下杯杯相思之酒,话在酒中,情在酒中,一杯酒下,万分思绪齐涌心头,不知不觉而醉,伴月起舞,一种辛酸荡漾不散!
————生:姚云龙 
我认为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于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生:王怡敏
   《西江月》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辛弃疾在夏天的夜晚,行走在上饶黄沙途中的 景象,也体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恋。读完这首诗后,我觉得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我就置身于作者所 描绘的图画里。天上空中有着明月,听着蝉鸣,谈论着丰年的喜悦,听着田野里的蛙声一片,我认为这首诗的景色描写非常好,全诗诗情画意,使人获得很好的审美享受。
                                           ————生:胡宇泽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作者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生:蒋蕊蕊
小儿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又疑窑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儿童时期对月亮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态,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 “疑” 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话,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生:崔柳

第三关,赛一赛看谁积累得丰厚。
女生: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益(唐)《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温庭筠(唐)《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李煜(南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锦瑟》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二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