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散步》名师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文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414

概要: (板书:一个一个介绍 很重要)师:很精彩呦!一个一个的介绍,一个一个的登场,你们看到过明星走红地毯么,奥运会明星领奖么,镜头一定慢慢的、一个一个的过去吧?(生点头)师:为什么聚光灯要一个一个的打上,镜头要一个一个的对上去?就是这每一个人都是,(停顿一秒)非常重要的。师:我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请刚才第一个读这段的那个男孩子,你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好吗?其他同学听听看,先回想一下他第一遍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一遍他读起来有没有一点调整,好吗?来。生5: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有变化么?生19:他感情有变化。他把“我”,还有“我的母亲”加重了。师:哦,加重了,还有什么变化?速度上有变化么?生:(异口同声)慢了。师:慢了,慢了就怎么样啊?生:(部分)强调。师:强调,强调的意味就出来了。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那是什么口气呀?生:(齐)欢快的。师:欢快的。(读得很慢)“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生:(七嘴八舌)缓慢的,慢慢地……师:缓慢的,想传递出一种,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或者说很有意义的一件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板书:一个一个介绍 很重要)
师:很精彩呦!一个一个的介绍,一个一个的登场,你们看到过明星走红地毯么,奥运会明星领奖么,镜头一定慢慢的、一个一个的过去吧?
(生点头)
师:为什么聚光灯要一个一个的打上,镜头要一个一个的对上去?就是这每一个人都是,(停顿一秒)非常重要的。
师:我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请刚才第一个读这段的那个男孩子,你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好吗?其他同学听听看,先回想一下他第一遍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一遍他读起来有没有一点调整,好吗?来。
生5: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有变化么?
生19:他感情有变化。他把“我”,还有“我的母亲”加重了。
师:哦,加重了,还有什么变化?速度上有变化么?
生:(异口同声)慢了。
师:慢了,慢了就怎么样啊?
生:(部分)强调。
师:强调,强调的意味就出来了。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那是什么口气呀?
生:(齐)欢快的。
师:欢快的。(读得很慢)“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七嘴八舌)缓慢的,慢慢地……
师:缓慢的,想传递出一种,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或者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语速放慢呢?我们依据什么来把语速放慢呢?
生20:“散步”两个字可以体现出来,他们速度要很慢,因为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生21:这几个标点符号可以体现出来,像逗号,冒号,“我”后面有个逗号,“我的母亲”后面也有个逗号。
师:红笔圈出来,哎呀,我们同学太精彩了,这个姑娘已经做了好几次大贡献了。依据什么标志?读出浓浓的亲情是我们的感受,对吧?我们从哪里感受到了浓浓亲情,感受到了责任感,你看我们发现,(指着板书“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他这样一个一个排列,说明他对家里每一个人都是重视的。把自己排在第一个,并不是他把自己看得最重,而是他有一种什么?
生:(齐)责任感。
师:这是我们从这样一种文字、语言中,一点一点感受出来的。我们这种感受合理不合理呢,是要看文字,看句子,看词语,看标点。他发现两种标点,逗号表停顿,这个地方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标点?
生:逗号。
师:为什么不用顿号?顿号的停顿就是?
生:短暂的。
师:短暂的,比较短促一点的。做了笔记没有,同学们?
师:把这个逗号圈一圈,旁边写一写,不用顿号用逗号,有意放慢节奏,将每个人出场的时间,聚光灯打在这个人身上的时间要怎么样?
生:要长。
师:要长。有感觉了吧?冒号也是,冒号放在这是一种书面的提示下文,书面语的感觉。就像刚刚我们同学还看到,我和我的母亲。你们通常和妈妈去散步会怎样讲?
生22:我和我的妈妈去散步。
师:“母亲”和“妈妈”这个称呼有什么不一样?
生22:我觉得,“母亲”这个称呼就尊重一些。
师:嗯,为什么说“母亲”就尊重一些?那“妈妈”是什么感觉呢?
生22:用“妈妈”感觉也可以,就是没有,没有,怎么说呢。
师:怎么说呢?你有感觉,我就是希望你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我儿子今年高三了,他有时候会喊我“老妈,别烦了!”(师生笑)妈妈、老妈、母亲,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生22:说“老妈”的话,我会感觉到比较亲切一点,“母亲”听起来就感觉是对长辈的比较尊重。
师:他的感觉非常好,叫“老妈”显得亲切,叫“母亲”是?
生:(齐)尊重。
师:“老妈”是什么时候用啊?
生:(七嘴八舌)平时,随意,偶尔……
师:“母亲”往往用在什么场合?
生:书面语。
师:哦,书面语,有感觉了吧,很好,请坐。你看,第一段里我们有几个发现?
(学生七嘴八舌)
师:第一点我们发现了,所有对象一一出现,是不是?
生:(齐)是。
(教师板书:1、对象一一出现)
师:第二个我们发现了什么?对象排列的?
生:(齐)顺序。
(教师板书:对象排列的顺序)
师:第三个我们发现了什么?考考你们。我们从什么来判断语速?
生:(齐)标点。
(教师板书:3、标点)
师:我们发现作者有意用了两个强调语速慢的标点,使节奏慢起来的标点,一个是冒号,一个是什么?
生:(齐)逗号。
(教师板书:逗号、冒号)
师:冒号是一个正式的、书面化的提醒;而逗号明确告诉我们节奏要放慢。我们还发现什么?
生:(个别)对母亲的称呼。
师:对“母亲”的称呼是书面语。
(教师板书:4、书面语)
师:了不起吧,同学们?现在停下来,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节、第二节,我让大家已经读了四五遍了,不要齐读,自己读。节奏一定是慢的,作者心中一定是带着一种郑重其事的感觉的,慢慢地把那种郑重其事的感觉读出来,自己读,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师:嗯,同学们读的很轻,是不是有点感觉啦?
(生点头示意)
师:这种表达,让我们这么小的事情变得?
生:(大部分)重大。
师:所以以小见大不是一下子拔高,而是一开始作者就有意识的一种,我们给它一个命名吧——庄重的表达。有意识的一开始就用一种庄重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庄重的表达。
(教师板书:庄重的表达)
师:好,你们现在可以前后来合作一下,独立的做也可以,第二节、第三节或者第四节,我建议从第二节开始,好吗?你发现,第二节里有没有一些,我们在第一节里没有发现的庄重的表达?你看哪些地方是作者有意的加重语气,放慢节奏,凸显他对人物对事件的一个态度的?好,我们同学前后讨论,左右合作都可以,看第二节有没有发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做指导)
师:有感觉的同学就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让我来听听你的感受。
生23: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从这句话我读出了,他对母亲在冬天里熬过的那些艰苦的日子发出的感叹,春天来了,他为母亲感到高兴。
师:(点头)哪些词?刚刚你注意到了“熬”,“熬”就是一个程度很深的词,经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是不是?
生:是。
师:作者有意识的把母亲能够经过这个冬天的不容易,艰难,庆幸,总算过来了写出来了,因为这个冬天实在是一个怎么样的冬天?
生:(齐)严冬。
师:严冬,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所以这个“熬”字是一个程度深的词。
(教师板书:5、程度深的词语)
师:还有么?
(教师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寻找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
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找的那段,就是“但春天总算来了。”这句写了他盼望春天的到来,也盼望母亲的生命能够到春天的感叹。
师:这句中哪个词语程度特别深呀?
生:(齐)总算。
师:好,总算。这句中还有吗?我们既然找到了这句,我们就要盯着这句,把这句琢磨透。
(大部分学生举手,教师找寻还未发过言的学生回答问题)
生2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这句话。我听说,老人在严寒的冬天一般都是体弱多病,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他身体也就好一些了。而作者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太迟太迟了。
师:嗯,对呀,你看他读了四遍,他觉得两遍不过瘾,
(师生笑)
师:这个地方作者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反复。
师:反复,懂不懂?学过没有?
生:学过。
(教师板书:6、反复)
师:好,学过。那我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反复强调么?早上出门,妈妈会说“上课好好听讲哦”,有没有这样说?
生:(大部分)有。
师:说一遍,还是说好几遍?
生:(大部分)好几遍。
师:好几遍,就是为了强调嘛!这个地方强调春天来得太迟,跟刚刚那个“熬”是不是异曲同工啊?
生:(齐)是。
师:那个是从母亲终于度过了,熬过了,好不容易啊来写;这个是从春天,哎呀,总算来了,那么晚那么晚来写,对吧?感受到了吧?
生:感受到了。
师:其实还有,不过我相信你们还会有其他的发现。愿意讲这句也可以,愿意讲其他的发现也可以。
(大部分学生举手)
生25:“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啊”这句话体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关爱。
师:哪个词,哪个句子?
生25:正因为如此,才应该。
师:语句是非常重,非常肯定的。还有么?(前两排同学都把手举得很高,后面也有部分同学举手)你看我们前两排,从这开始我要找一下中间的举手的,好,这一排这个小姑娘举过,那个小姑娘举过,最边上的小姑娘你好像不喜欢举手,举了一次我没来得及叫你,来,你来把你们的想法讲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