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正文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762

概要:让我们敲响和平的钟——《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二第二主题单元“和平的祈祷”第一模块“遭遇战争”中,收录了前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在这部以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作品中,肖洛霍夫借助于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普通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教学这篇课文,我不想依照小说的要素来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希望通过文本的研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情感。所以,我主要是抓住文章中的“我”的情感变化来做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学生记忆中积累的关于战争文学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战争文学的本质。本课授课,共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师:提到战争,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图象。有的人想到的是血肉横飞,哀鸿遍野;有的人想到的是驰骋疆场,杀敌立功。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学生,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遥远的过去。对于战争,我们还知道多少?提到战争,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蓄,看看你的记忆中,保存着什么样的战争画面?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让我们敲响和平的钟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二第二主题单元“和平的祈祷”第一模块“遭遇战争”中,收录了前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在这部以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作品中,肖洛霍夫借助于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普通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

  教学这篇课文,我不想依照小说的要素来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希望通过文本的研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情感。所以,我主要是抓住文章中的“我”的情感变化来做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学生记忆中积累的关于战争文学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战争文学的本质。

  本课授课,共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师:提到战争,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图象。有的人想到的是血肉横飞,哀鸿遍野;有的人想到的是驰骋疆场,杀敌立功。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学生,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遥远的过去。对于战争,我们还知道多少?提到战争,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蓄,看看你的记忆中,保存着什么样的战争画面?然后再想一想,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保存在你的大脑中呢?

  生:我看过《南京大屠杀》,留在记忆中的,是无数的尸体,还有遍地的鲜血。对于战争,我痛恨。

  师:这部片子,我也看过,确实是惨绝人寰。我们应该牢记这份灾难。

  生:我看过《黑太阳》,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日本人用中国人做活人实验,特别残忍。当时,我就希望手中能有枝枪,把这些日本鬼子全部打死。

  师:我也看过,和你一样的心情。日本的731部队,在中国大地上确实犯下了滔天罪行。

  生:我没看过什么小说,电影好象也只看过《地道战》。在这部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的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消灭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家乡。

  师:《地道战》是一部经典电影啦。我小时侯看过无数遍。每次看到民兵们在地道中用长矛戳死日本鬼子,就感到特别痛快。

  生:我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写了美国军人如何拯救一个叫瑞恩的被俘士兵的故事。因为瑞恩的其他兄弟都在战争中死去了,美国人要为这个家庭保留下一个孩子,就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带敌人后方去把他救了出来。

  师:哦,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美国大片,可惜我没有看过。你认为这部美国影片,它想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生:善良吧……

  师:善良?

  生:还有机智。在这个片子中,美国人表现的非常勇敢机智,也非常善良。

  师:好,刚才几位同学,从他们观赏过的战争主题的影视作品出发,带领着我们回忆了发生在中国和外国的几次不同的战争。对于战争,我们有了个初步的印象。然而,我们的印象毕竟是肤浅的。因为我们仅仅是个看客。战争,对战争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身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的人。下面,我们就打开课本,共同学习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的经典作品《一个人的遭遇》。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整理出“我”所遭遇的主要事件。最好是用曲线图的形式,标注出“我”的人生起伏。另外,对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做好标记,写好自己的批注。阅读中遇到疑问,可以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少量同学在交流。此处用去15分钟。

  师:谁来说说“我”都经历了哪些事件?从“我”出发上前线开始说起,你说。

  生:“我”上前线,和妻子分离,“我”用力推开妻子。然后我到战场,做运输兵。后来被德国人抓住了,受尽折磨。后来找到机会,俘虏了一个德国少校回到了自己的队伍。然后是接受治疗,然后写信回家。从邻居来信中,知道妻子和女儿都被zha弹炸死了。再后来过了几个月,我又惊喜地知道了儿子还活着,并且做了军官,正在前线和德国人作战。然后,有一天,儿子部队的人来通知我,说儿子牺牲了。后来战争结束,我到一个战友那去开车。偶尔的机会,捡到一个孤儿。我收养了这个孤儿,和他相依为命。再后来,我开车撞死了一头牛,驾驶证被没收了,我带了孩子到别的地方去流浪。

  师:复述的很完整了。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你有吗?

  生:主要的就是这些。另外,课文中还有少量的细节,比如“我”回家乡探视时的悲伤;比如“我”找到儿子时的梦想等等。我觉得这些细节对表现这个人物特别重要,比故事梗概更重要。

  师:哦,还有很多细节。细节比梗概更重要。这样,咱们先把细节放一放,继续研究梗概,一会研究细节时,你再继续发言,好吗?

  生点头,坐下。

  师:主要故事梗概整理出来了。我们在一起归纳一下,看看在这个梗概中,我的情感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生:作者的情感是个波浪线。从课文节选这个部分看,是从“喜”入手的,回归部队,特别高兴。后来得知亲人被炸死,是“悲”。再后来,得知儿子还活着,并且还做了军官,又是“喜”,课文中说是“喜气洋洋”。但是,战争的最后一天,儿子却牺牲了,这又回到了“悲”。这种“悲”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认了一个孤儿做儿子,又回到了“喜”。后面的日子就很平常了。

  师:噢,悲喜人生。故事是在悲与喜的交织中进行的。再思考一下。这里的“悲”与“喜”,如果我们用个坐标轴来标注一下的话,“悲”应该在第几象限,“喜”在第几象限?

  生:“悲”是副值,在第四象限;“喜”是正值,应该在第二象限

  师:为什么“喜”不是在第一象限?

  生:这个“喜”并不是真正的大喜,“喜”中含有很多“悲”的成分的。

  师:噢,“喜”中含有着很多“悲”的成分。所以,不能在最快乐的第一象限。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这样的划分。我觉得,无论是“悲”,还是“喜”,它们都应该在第四象限中。因为这里的“喜”,看起来是高兴的开心的事,实际上,它还是一种悲。而且,这里的“喜”的事情,连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都比不上。如果我们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看成Y轴,那么,这里的“喜”肯定是副值。

  师:哦?为什么说这个“喜”连普通人的生活都比不上?

  生:这个人所感到欣喜的事情,一个是找到了儿子,一个是认了个儿子。这两件事,和和平年代中的亲人生活在一起相比,显然是可悲的事情。离散后找到了,虽然是值得高兴的。但这个高兴,肯定比不上生活在一起没有分离这个底线的。至于认了个儿子,更谈不上有太多的喜了。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这里的“喜”,仅仅是一种悲到极点后的一点点好转,它实际上还是悲。是吗?

  生:是的。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大家比较认同哪种划分?

  生齐答:后面的。

  师:好,这个问题看来形成共识了。下面,我们一起回到刚才放下来的那个话题上,研讨一下课文中的几处细节。先请刚才那位同学继续发言,说说你在这个小说中,最喜欢的细节是什么?

  生:不是喜欢,是感动。最感动我的细节是文中的“我”到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

  师:这个细节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给大家读出来,好吗?然后你再说说你的理解。

  生朗诵课文:“我走到棺材旁边。我的儿子躺在里面,可他已经不是我的啦。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而望着我所不知道的很远的地方。只有嘴唇角上仍旧保存着的一丝笑意,让我认出他就是我的儿子小多里……我吻了吻他,走到一旁。中校讲话了。我的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这一处的朗读,学生读出了情感,声音哽咽,显得很激动。其他同学受她的感染,也沉浸在默默中。我也一时无话可说。

  大约停顿了有半分钟,这个同学开始发表她的见解。生:对不起,刚才默读这段时,我就很感动。现在一朗读,情绪就有些控制不住了。我觉得这个段落中描绘的那种父亲的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不是有句话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吗,这里,作为父亲的我,就是“心”死了。“我”因为心死了,所以也麻木了,没有眼泪了。

[1] [2]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三峡》课堂实录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2. 《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3.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