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正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915

概要: 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3.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4、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背景导入--整体感知、体悟品赏--整合评价、实践运用--特色鉴赏、合作探究--联系现实、迁移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1.欣赏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 2.欣赏幽默、讽刺的语言。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 解题:1、套子:规矩,限制人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和生活圈子,要求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沙皇俄国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例。2、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大家:美•马克•吐温 英•欧•亨利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3.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4、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
背景导入--整体感知、体悟品赏--整合评价、实践运用--特色鉴赏、合作探究--联系现实、迁移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欣赏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
       2.欣赏幽默、讽刺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     解题:
1、套子:规矩,限制人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和生活圈子,要求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沙皇俄国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例。
2、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大家:美•马克•吐温
                         英•欧•亨利
                         法•莫伯桑
                         俄•契诃夫
 二、介绍背景资料:
 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2、写作背景: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3、课文是原小说主要部分的节选。原作开头是中学教师布尔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去打猎,因为耽误了时辰,便在村外过夜。布尔金给他的同伴讲了这个别里科夫的故事。原作结尾还有伊凡的一段议论。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已成为保守、反动、扼杀新思想、阻挡革命潮流的代词。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
课外可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原著,还可阅读契河夫的《第六病室》,进一步了解当时的俄国社会状况。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作品,掌握故事情节。
   1、作家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列出情节提纲:
    第一部分 别里科夫的特征
    第二部分 别里科夫的婚事
        别里科夫决定结婚(开端)      
        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发展)
        别里科夫的挫折(高潮)
        别里科夫之死(结局)
        为别里科夫送葬(尾声)

    开端(从“可是”到“就讨厌他”):结识华连卡
    发展(从“现在”到“回家去了”):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从“第二天”到“哈哈哈”):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从“这响亮”到“从此再也没起过床):恋爱最后失败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3、别里科夫的婚事,初看起来,好像与前文连接不紧,这一故事情节的设置妙在何处?
    作家把他的主人公放在婚事的面前加以描绘和议论,对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本质,对于突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就连“结婚”的义务和责任“别里科夫”都不敢承担了!”甚至连“求婚”“允婚”的勇气都没有了!在别里科夫枯竭了的心灵里,连“该结婚”的念头也产生不出来了!至于真正的爱情,那就更是别里科夫所无法理解的。仅仅是一个“该结婚”的念头就弄得他一命呜呼了。——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别里科夫的性格。在这里,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跟真正的爱情是无缘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契诃夫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多么深入细致,对人物的刻画是多么准确、真实。
   4、可见别里科夫是个病人,整理别里科夫的病历,包括症状、病因、病源、病害。
    症状;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没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怕出乱子。
    病因;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胆怯和憎恶现实,仇视新生事物。
    病源:沙皇专制制度;奴性心理。
病害:辖制了别人,送了自己的命。
5、别里科夫死亡的主要原因:
①、       套子太重,无法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②、       柯瓦连科明目张胆,毫无顾忌,他再无法制止。面对“礼崩乐毁”,他痛心疾首,他忧郁不堪,惧怕新生力量,气急败坏而死。
6、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品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三、把握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旧制度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别里科夫是个时代的典型,也是一个性格的典型,他的名字常常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第二课时
一、课堂讨论,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
    (1)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他有哪些套子?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