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正文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46

概要: 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2)掌握每类题型常见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1)每类题型解题方法的实际操作(2)有理有据的多元化解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画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炉火纯青,无论是仰天长啸,还是低眉信手,无论是边塞风雪,还是田园风光,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二.高考追踪高考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那么命题者往往从哪些角度来设计题目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此一起来做个探讨。三.分析角度(一)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曾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诚然,个别字词用得好,让全诗境界全出,甚至成为全篇的灵魂,被称为“诗眼”。我们先来看这首诗:渡桑干 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问题:诗中的“霜”字有哪些含义?1.先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2.学生思考并写下答案。3.请学生发言,点拨启发。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
(2)掌握每类题型常见的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每类题型解题方法的实际操作
(2)有理有据的多元化解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画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炉火纯青,无论是仰天长啸,还是低眉信手,无论是边塞风雪,还是田园风光,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高考追踪
高考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那么命题者往往从哪些角度
来设计题目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此一起来做个探讨。

三.分析角度
(一)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曾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诚然,个别字词用得好,让全诗境界全出,甚至成为全篇的灵魂,被称为“诗眼”。我们先来看这首诗: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问题:诗中的“霜”字有哪些含义?
1. 先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 学生思考并写下答案。
3. 请学生发言,点拨启发。
4. 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与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
5. 小结:对字词的理解可由浅入深,由字面意思到深沉含义即比喻义或象征意义。

(二)字词离不开句子,那么对诗句的鉴赏呢?来看李白的一首诗: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问题: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的理解。
1. 和学生一起解读前三联。
2. 学生自由讨论第四联。
3. 学生发言,并小结:解读诗句可抓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及景物。
4. 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诗人听完蜀僧弹琴才发现不知从几时开始,青山已罩上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用时间流逝之快说明作者沉醉于美妙的琴声之中,从侧面烘托蜀僧技艺之高超。

(三)诗歌内容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对作者而言是了然于胸的,但有些诗的内容不是很明确,这就为考查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多元化解读提供了空间。一起来看下面这首词: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关于这首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写“游子”,有人认为是写“思妇”,有人认为两者皆有,说说你的看法。
1. 老师点拨,应注意“长亭”这一意象和词中人物的动作,学生分组讨论。
2. 请学生发表观点并阐述理由。
3. 多媒体展示答案的语言组织:A.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 小结:诗歌的人物形象可由人物的言行,肖像,神态等来分析。

(四)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可以进行个性化解读,但要依据文本,有理有据,不可无中生有或人为拔高。来看杜甫的一首诗,如何鉴赏诗歌的主旨: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问题: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人认为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那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1. 和学生一起解读全诗,补充写作背景,抓住“落日”,“老马”这两个意象所表达的含义。
2. 请学生思考并组织答案。
3. 请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A. 自强不息。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流露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B. 怨愤之情。诗中颈联写到“落日心犹壮”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但不被重用,结尾两句借用典故,说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5. 小结:鉴赏主旨应把握全诗内容及知人论世。

(五)一个诗人的风格,从整体上看是稳定的,但只是相对而言,比如杜甫,杜诗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但也有清新淡雅之作,如《客至》。所以,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往往是考查的热点。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 集体朗读,整体感悟这首词的风格。
2. 学生分组讨论。
3. 学生组织答案回答。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①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舒畅;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别有一种乐观。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尚小,为整首词奠定了悲凉的氛围;二、三句虽有情趣,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一“又”字说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惜春之情油然而生。“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天涯何处无芳草”真是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5.小结:鉴赏风格应了解诗人的主体风格并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来分析。

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了解了高考诗歌鉴赏主要从字词、句子、形象、主旨、风格等角度来考查及解题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徐晓飞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农夫和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相关文章
  1.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2. 《高考诗歌鉴赏》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下册)
  3.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4.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5.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误例谈(人教版高三必修)
  6.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下)(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7.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上)(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8. 高考诗歌鉴赏题十读法
  9. 高考诗歌鉴赏考情总结与备考意见(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
  10.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例说(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11.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手法)
  12. 高考诗歌鉴赏“十步关注”
  13.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