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 正文

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27

概要:4、诗中有“文化”。①清•高鼎有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纸鸢”我们称作什么?②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为民间什么节?我们称“茱萸”为什么?悬挂门前有什么说法?③流行歌曲中《涛声依旧》中有句歌词“月落鸟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句歌词是依据哪首诗而创作的?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的? 5、诗中有“科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和地理上何种现象有关?另外,“平地三月花,深山四月花。”为什么平地与深山中开花时间不同呢?(五)一展歌喉唱古诗名家选段欣赏:《满江红》、《虞美人》。邀请同学献唱。音乐课代表领唱。全班同学参与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六)心灵手巧用古诗1、初试身手——用诗词解读以下话题,小组选题合作完成。要求:构成排比话题:生命、友谊、爱、潇洒、思念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

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4、诗中有“文化”。
①清•高鼎有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纸鸢”我们称作什么?
②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为民间什么节?我们称“茱萸”为什么?悬挂门前有什么说法?
③流行歌曲中《涛声依旧》中有句歌词“月落鸟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句歌词是依据哪首诗而创作的?
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的? 
5、诗中有“科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和地理上何种现象有关?另外,“平地三月花,深山四月花。”为什么平地与深山中开花时间不同呢?
(五)一展歌喉唱古诗
名家选段欣赏:《满江红》、《虞美人》。
邀请同学献唱。
音乐课代表领唱。
全班同学参与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心灵手巧用古诗
1、初试身手——用诗词解读以下话题,小组选题合作完成。
要求:构成排比
话题:生命、友谊、爱、潇洒、思念
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2、大显身手——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点评代表性作品。
四、课堂总结:
你对这次活动有哪些感悟?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示例:漫步在古诗苑,我发现古诗中有鲜花的芬芳,有碧草的青绿,有蜂蝶的翩翩起舞,有鸟虫的嘤嘤成韵,我以生活在诗的国度而自豪!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珍贵的灵芝深山里栽,美丽的珍珠大海里采,假如你要当诗人,请到编辑部里来。你们所辑录的古诗句,都是珍贵的灵芝,美丽的珍珠。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采珍探宝,让灵芝发出灵气,让珍宝绽出异彩!现在,我们已将这次活动展示的内容编辑成书,同学们都是出色的小编辑。
颁奖仪式:宣布获奖名单,集体奖获得者----;个人奖获得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最后,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本非常特别的书,一起呼唤这个书名吧,她就是——《古诗苑漫步》!
五、出示本次活动编辑诗集的封面:
本“书”编辑: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初2013级四班全体学生
本“书”策划:
                       树德中学教师  李  解
教学反思
一、构想缘起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以课程的形式走进了语文教材,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课改实验中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为我们教师也提供了一次如何进行这个课题的探索机会和难得的实践尝试。
先看看教材,教材的导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诗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并直陈漫步古诗苑,即接受美的洗礼的教化作用。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三个层面的设计: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后面还附录了“‘唱’古诗”这种别致的方式,并还举了一例加以说明。很明显,教材仅只一个轮廓而已,非常大体地给学生和老师一个大略的建议而已,如何利用本次平台和机会真正引领学生们在茫茫中国古诗苑林里来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呢?完全在教材的基础上给予具体化得过程?又觉得未免太单薄了些,缺乏让学生心动的东西。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充分地调动起他们课堂参与的热情,甚至激发起他们展示表现自己的精彩和亮点呢?
再研究教参。洋洋洒洒的教参阐释说起来就是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接受审美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积累感悟,发展思维,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看看我们初中六册的语文教材,尤其是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入选了很多文言文和古诗词,且入选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在难度深度方面较传统的语文教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这就对今天的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同时,树德中学的教育核心思想中就强调“卓越教育”, 让学生接受审美熏陶,提高文化品位,让传统古典诗词浸润学生的身体并能让其闪耀出灼眼的光辉正好是“卓越教育”这种理念的应景。
于是,我想换个角度用一个较为新颖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古诗集”形式,人人争当小编辑,参与到这本“古诗集”六个章节——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诗中有趣赏古诗、一展歌喉唱古诗、心灵手巧用古诗的编辑过程中来,希望通过对古诗词不同形式的品析赏读演绎活动,消除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进而提高他们阅读学习古诗词乃至较长的文言文的兴趣。在主动参与中体会到漫步古诗苑的快乐,加深对古诗博大精深内容的理解,提升对美的感悟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所得
自我觉得,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尽管实践有限,但是,无论从设计环节还是教学课堂都凸显出了许多亮点。教学完毕,也受到的听课专家和各位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总体说来,对于此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得意之处:
1、设计出发点、活动课形式非常新颖。活动课却不说是“课”而是调动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进行尝试当一次“编辑”的新体验。整节课分为六个环节却不说“环节”而说是一本书得六个章节,而师生共同进行的40分钟的活动课程却说成是在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诗集。这让本堂课在未上之前就引发了学生不一般的认识体验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并从心理和思想上做好的进行一次“新”的心灵远足的准备。
2、课堂导入新颖巧妙。首先,教师以步步深入的询问带领学生参与到“争当编辑”的新奇之中,然后让学生中最熟悉的同学——两位语文课代表登台亮相,以一番精妙绝伦、气势磅礴、至纯至美、绚丽隽永的文字引领学生进入曲径通幽、芳醇四溢的古诗苑,同时也是“这本书”最诱人迷人醉人的前言和导语。
3、课堂结束总结升华环节也是别致有趣。本课以让学生谈感受、老师寄语、颁奖表彰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和升华,第一,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有了一次直观的情感体验,并在古诗苑营造的文化的氛围里有了一次口头语言的表达。第二,老师寄语既是对本次活动课的一个小结,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提出了希望。第三,颁奖仪式既是对课前设计的一个很好的呼应又是最后对学生兴趣的再次激发、对学生荣誉感、自豪感的的极大满足。最后再出示本次“编辑”成果的封面,为这本“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这堂课画上完美的结局。
4、学生参与达到了最大化。六个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和包融,有些内容和环节非常简单,这就创造了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最大可能。并且,课堂采用了生生竞赛、小组竞赛的方式,竞赛中,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浪高过一浪。由于各组都不甘认输,他们抢答,不但学得快乐,而且学得也快,课堂容量大大的增加了。整节课统计下来有四十多人次发言参与,学生发言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即便是平时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的杨森若同学也登台朗诵了(即便是声音小、即便是读错了字,我从心底替他高兴),张羽嫣和熊超同学声情并茂、大气磅礴的《天净沙》《行路难》朗诵,更是把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品古诗和唱古诗的环节,王韵茜同学和李洁同学竟然有了“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线条美——‘ 孤烟 ’是直线,‘落日’是弧线;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层次美——“落日”是远景,“孤烟”是近景”的体验;范伊尹和张羽嫣两位同学居然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起了《长相思》和李煜的《乌夜啼》,在她们的感染下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热情洋溢地唱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和保护。
5、活动课也充满了读书声。古之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之读书人“口舌成疮”日诵不辍;古之贤者早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深刻阐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其他的语文活动课都应该让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师生不但要读,而且应该大声地读,快乐地读。本次活动课,声情并茂诵古诗的第三环节,师生们就在几曲美妙贴切的音乐背景下动情地诗朗了诵李白的《行路难》、马致远的《天净沙》、李煜的《虞美人》 ,而且根据课堂临场情况采用学生试读、小组竞读、生生互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的几种朗读方式,在朗朗的书声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接受熏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春望》教学设计 (北师大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