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正文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211

概要: 3思考问题: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从小序中哪一字还可以看出作者还有其他目的? 明确:从“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材料。 (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在苏轼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的一天,一位朝廷钦差为了要讨好王安石,把苏轼捉拿进京,指称他作诗讽刺新法,请皇上下令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定为“讥讽政事”之罪。后受皇帝恩赐,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 明确: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三)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明确:上片望月 板书:上阕望月(写景) (四)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3思考问题: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从小序中哪一字还可以看出作者还有其他目的? 
明确:从“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材料。 
(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在苏轼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的一天,一位朝廷钦差为了要讨好王安石,把苏轼捉拿进京,指称他作诗讽刺新法,请皇上下令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定为“讥讽政事”之罪。后受皇帝恩赐,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 
明确: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三)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明确:上片望月                   
 板书:上阕----望月(写景)

 (四) 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思考问题:联系背景材料,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 
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 
明确: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思想问题: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 
小结: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
(5)既然政治生活让他感到愁苦郁闷,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却和亲人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2、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已有六年不见了。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亲人之间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没有离别的悲伤,哪来相逢的喜悦?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轮圆月。)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
                   板书:下阕----怀人(抒情)   
3、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景,执着人生,下片抒情,善处人生,上下片内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板书: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板书: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 琼楼玉宇     
五、小结:
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雪,月圆是诗,月缺是画。风柔雨润,花好月圆,能不让我们赏心悦目吗?让我们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一起去聆听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明月几时有》,唱熟了这首歌,词你也就能背了。一举两得哦!
六、归纳小结 。(板书)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杨思立

  

上一页  [1] [2] [3] [4]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 我们的"洋思"模式——《诗词五首》教、学案
  3.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词、咏煤炭、虞美人•春...
  4.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
  5.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诗词五首》《我理想中的学校》导学案(...
  6. 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过故人庄...
  7. 诗词五首: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8. 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
  9. 《诗词五首》有关资料:《过零丁洋》赏析
  10. 相思诗词五首赏析:《夜雨寄北》《卜算子》《鹊桥仙》《一剪梅》《...
  11. 抓住诗眼势如破竹——初中第五册第30课《诗词五首》备课指要
  12. 诗词五首 免费教案
  13. 诗词五首 (龟虽寿)(石壕吏)等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语文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