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小组合作,分析、体会。学生读句子,说修辞,析作用。朗读时感情要充沛。可能涉及以下内容:①对比手法罗布泊的今昔的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②拟人手法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果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小组合作,分析、体会。
学生读句子,说修辞,析作用。朗读时感情要充沛。
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①对比手法
罗布泊的今昔的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②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果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③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准备交流。
学生激情朗读,说说自己对文句的理解。
学生展示时可能会涉及以下内容。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①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的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
②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学生齐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学生听记。
三、个性表达:听听你的声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畅想表达:
1、多媒体展示109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教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紧扣罗布泊百年的历史,要投入感情。
2、 2、你能让罗布泊重现昔日的美丽吗?请展示你的智慧。
教师注意总结:引水入湖;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珍惜水资源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自由发言。
学生思考,发言。
四、结束语: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成就是世界瞩目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决策,这里有摘自搜狐网的一段话: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的省、市、自治区有:重庆市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陕西省 宁夏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内蒙古 广西等,共四亿人口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流失严重,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说明了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密切关注因发展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今天,我用一句话来结束这堂课:科学,需要理性精神;自然,呼唤人文关怀。愿罗布泊的悲剧不再重演!
第三部分:达标测试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 ) 清澈( ) 欢娱( ) 罗布泊( )
滋润( ) 和煦( ) 干涸( ) 庇护( )
2、 改正下列句子的错别字。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状。( )
原来费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厂。( )
3、 根据下列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罗布泊,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4、 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好?为什么?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结合上下文,说说人制造了一出怎样的悲剧?
6、“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的是什么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本文什么特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