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正文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07

概要:14 “薄暮”:傍晚;“薄”,迫近,靠近。 15 “冥冥”:晦暗。 16 “斯”:这。17 “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8 “则”:就。 19 “去”:离开。20 “国”:国都。 21 “忧”:担心。 21 “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22 “讥”:非议,诋毁。 23 “萧然”:萧瑟凄凉的样子。24 “感极”:伤感到极点。 26 “者”:……的情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译文] 像那久雨不住,连月不晴的时节,阴惨惨的风狂吼乱叫,浑浊浊的浪翻滚腾空;日月星辰失去了光辉,高山巨峦消失了形体。来往客商不能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来临,天色昏黑,猛虎长吼,猿猴悲啼。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受到诋毁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慨万端,悲伤无已。[导读] 提问 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14  “薄暮”:傍晚;“薄”,迫近,靠近。   15  “冥冥”:晦暗。  16   “斯”:这。
17  “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8  “则”:就。      19  “去”:离开。
20  “国”:国都。    21  “忧”:担心。    21  “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
22  “讥”:非议,诋毁。  23  “萧然”:萧瑟凄凉的样子。
24  “感极”:伤感到极点。 26  “者”:……的情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译文]
     像那久雨不住,连月不晴的时节,阴惨惨的风狂吼乱叫,浑浊浊的浪翻滚腾空;日月星辰失去了光辉,高山巨峦消失了形体。来往客商不能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来临,天色昏黑,猛虎长吼,猿猴悲啼。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受到诋毁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慨万端,悲伤无已。
[导读]
     提问 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布置作业
1.背诵第1—3段。
2.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懂得词义、句意(第4—6段),理解其段意。
2.写景、抒情。
3.篇末出旨,对比明意。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 讲解课文第4—6段
[朗读]  第四段
 [讲解]
1  “至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    2  “和”:温和,和煦。
3  “景”:日光。     4  “惊”: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
5  “上下天光”: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湖光;“光”,景色。      6  “一”:全。
7  “锦鳞”:美丽的鱼儿;“鳞”,借代鱼。                    8  “芷”:一种香草。
9  “汀”:小洲。    10  “郁郁”:浓郁,形容芳香。          11  “青青”:形容茂盛。
12  “而”:连词,顺接。    13  “或”:有时。   14  “长烟”:指空中的云雾。
15  “一空”:完全消散。    16  “浮光”:浮动的水面的月光。 17  “跃金”:闪着金光。
18  “静影”: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19  “沉璧”: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璧”:平圆形的玉。           20  “何极”:哪有穷尽。
21  “心旷神怡”:心情畅快;“旷”,开朗,“怡”:和悦,愉快。
22  “偕”:一起。    23  “把”:持,端。    24  “临”;面对。
25  “洋洋”:得意喜乐的样子。
[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丽,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栖止相聚,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芳香浓郁,一片茂盛。有时长空的云雾全然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色的光辉闪烁跳跃,明月的倒影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此刻人们登楼赏景,那就会感到心情无比畅快,以至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真有无限的喜悦啊。
[导读]
提问 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朗读] 第五段
讲解1  “嗟夫”:表示感叹。    2  “求”:探求。    3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
4  “或”:或许。          5  “为”:作,这里指心理活动。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悲伤喜悦,不因为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喜悦悲伤;这两句话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以”,因为。
7  “居”:处于,位于。    8  “庙堂之高”:朝廷中的高位;“庙堂”,宗庙明堂,指朝廷。9  “处江湖之远”:指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作地方官。    10  “是”:这。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