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明确;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 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 2信客匆匆的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如果说,这是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在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dai办邮政业务。 1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 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 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信客的凶险,他不干了。 2到此为止,信客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在做信客时,作者着重叙述了两件事,是什么呢? 明确:(1)当代
蜡烛、台阶、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信客、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精华),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明确;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
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
2信客匆匆的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如果说,这是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在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dai办邮政业务。
1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
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
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信客的凶险,他不干了。
2到此为止,信客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在做信客时,作者着重叙述了两件事,是什么呢?
明确:(1)当代理人(2)受诬陷
但是,信客并没有何怨言,表明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
最后,信客不干了,人们的通信成了问题,人们也就想起他的伟大。对信客来说,社会总体上还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
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
1他为什么能当老师、校长呢?
明确:上过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辈子,阅历丰富;代人写信,增长知识。
2为什么吊唁的人很多?
明确:他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承认,人们怀念他。
3为什么他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明确: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总结:
1三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及语言特色的差别:提示:根据文体,写作重点、作家风格等方面答题。
2写墓志名:可概括信客的一生,概括他的职业,他的品质,只要突出一方面即可。也可面面俱到,写一篇文章。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说明事物的特点,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以代表性事物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筛读、讨论、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拱”字切入。
(1)展示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并做出判断。
(2)出示两种文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说明文体。
二、整体感知:
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并解决学生阅读课文中疑难问题。)
三、研讨课文
(1)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的时候,为什么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一个不是更简炼吗?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勾画圈点,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是不是体现了中国石拱桥这些特征了。
(3)结合课文,观看幻灯片,赵州桥和卢沟桥各自还有什么特点吗?
(4)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5)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设计一段话,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四、总结
五、课后作业
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桥梁无处不在,请你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小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①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③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
④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
茅以升是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专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茅以升的资料,了解他一生对人民的伟大贡献及其著作,以开阔视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你见过不少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座桥?你能抓住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吗?若要清楚地说出其特征,就要学会如何“说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三、学生交流所查资料,明确: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1989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标上段落序号,并在听读中思考下列问题:
a.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b.文章为什么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
c.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生听读后分小组讨论明确:
a.2—3段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b.因为这两座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很具代表性。
c.文章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然后指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五、重点研读。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b.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c.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意见,然后全班交流明确:
a.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先总述,后分述。
b.赵州桥的特点是:全桥只一个拱,长37.4米,桥洞像一张弓。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有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其最大的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
c.示意图略。(可在大屏幕上显示)
⑥学生齐读课文4、5自然段,再体会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六、教师小结
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说明白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学生齐读课文6~8段后,总结出卢沟桥的特征。明确: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为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路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三、全班讨论明确:赵州桥只有一个石拱,为独拱;卢沟桥有11个石拱,为联拱。两例并举,起互相对照和补充作用。
四、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两座桥的特点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然后小组推出一人全班交流,明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