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互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互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06

概要:【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掌握“凶、察、兵、直、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3.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2.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时数】 3教时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 视频播放《五十步笑百步》 千秋亚圣-孟子:他是继孔子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儒学理论——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被尊为“亚圣”,和孔子一起合称“孔孟”。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 4.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寡人之于国也》互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掌握“凶、察、兵、直、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3.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2.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时数】 
3教时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  视频播放《五十步笑百步》 
千秋亚圣-孟子:他是继孔子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儒学理论——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被尊为“亚圣”,和孔子一起合称“孔孟”。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 
4.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 
5.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6.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  背景介绍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3]  字词整理 
1.给下列字注音 
王好战hào    弃甲曳兵yè    数罟不入洿池cù gǔ  wū  衣帛yì    鸡豚狗彘tún  zhì    庠序xiáng    饿莩piǎo 
2.词语讲解 
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察: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3)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士兵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直 
(1)与“弯”相对 
   木受绳则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6)副词,径直、一直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7)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数 
Shù 
(1)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Cù 
(4)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Shǔ 
(5)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uò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互动设计4]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罪〗归罪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互动设计5]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互动设计6]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例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劝学》互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