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正文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355

概要:6)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其反问意思怎样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写白杨树的外形美和精神美都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2、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点:1、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2、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教学安排:复习本文线索,思路。重点突破第5、7段内容及写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我们先复习几个问题:1、本文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2、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3、描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6)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其反问意思怎样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作者写白杨树的外形美和精神美都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 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 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 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手段: 多媒体图片
教学安排:复习本文线索,思路。重点突破第5、7段内容及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我们先复习几个问题:
1、 本文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2、 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3、描写西北高原运用那些写法?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分析5——9自然段内容,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学习本文优美的句式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一、一起学习5、6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白杨树给你的总得体印象是什么?团结向上、努力向上。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白杨树的美?(外形、色彩、品格)
3、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干、枝、叶、皮)
划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和品格特征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细致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
                  干,笔直
        外形      枝,靠拢      旺盛,力争上游
                  叶,向上
                  皮,光泽
白杨树
描写,            倔强挺立
刻画    精神      向上发展      坚强,有斗争精神
                  不折不挠

明确:作者从干、枝、叶、皮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目的是突出树的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把白杨树拟人化了。
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同学们思考归纳这两段的写法特点:由远及近,由下至上,由平视到仰视,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 

二、学习第7、8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内容。 
要求:
1) 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说说前4句运用什么写法?
明确: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  
2、学生齐读5---8句,看主要运用那两种修辞手法?反问、排比
  讨论:这四个句子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① 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
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由外向内,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8自然段有何作用?
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4)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种手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第7段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运用排比反问修辞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象征意义,第8段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齐读在书上划下揭示象征意义的语句
三、 读第9自然段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楠木指哪些人?运用什么写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楠木”在文中象征诸如国民党反动派等。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愤慨、鄙弃之情。先抑后扬,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首尾呼应。再次赞美白杨树,深化主题,结束全文。
四、归纳本课重点写作手法: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先写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的美,再写外形的美,过渡到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的美,再联想到人的精神,由树及人,可见文章是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表达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同时,作者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并对托意的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这又是第一节课给大家介绍的象征的写作手法。
试试看: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可简单说,也可以说一段话,课下做为作业也可以写你想到的其他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叶、梅花、老黄牛、鹰、荷花、蜡烛、小草、翠竹、孔雀
例: 见附页。
五、在本文写法上我们有哪些收获?
写作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描写景物: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由下到上,由平视到仰视,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语言句式:多用修辞(排比、反问、比喻 拟人)语言优美,富有感情六、学习运用:]
结合本文主要写作特点:学习句式及托物言志的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结合屏幕所给图片仿写一段话。 
仿写抒情句:
1)当你……难道……难道……难道……
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
2)我赞美莲花(菊花,梅花,落叶……),就因为……不但……尤其…
3)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七、作业
1、运用象征手法,任选一幅图片。礼赞“落叶”或“梅花”等,在话题本上完成200字的片断。
2、小结本上小结本课内容。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粤教版选修9《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