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八是生态建设仍有欠帐。由于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里拿不出更多的钱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全县还有不少荒山没有绿化,全县有300平方公里小流域尚未得到治理,县城绿化建设的规模和档次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产业发展战略及定位“十一五”期间我县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快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继续调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构建“六大重点产业”和“四大经济增长区域”。到20xx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 %和 %以上。产业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跻身全市经济强县,建设全省旅游大县,打造中国北方绿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争创全国生态名县,争当贫困地区小康建设先进县 ”的定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工协作,加速XX经济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加快实现与“魅力长治”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
xx县开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标签:学生会工作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http://www.51jxk.com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产业发展战略及定位
“十一五”期间我县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快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继续调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构建“六大重点产业”和“四大经济增长区域”。到20xx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 %和 %以上。
产业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跻身全市经济强县,建设全省旅游大县,打造中国北方绿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争创全国生态名县,争当贫困地区小康建设先进县 ”的定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工协作,加速XX经济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加快实现与“魅力长治”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产业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重点产品、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对接,促进开放型经济和内生型经济的融合,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构筑XX产业高速成长的新高地。在与“魅力长治”对接和互动中,不断壮大主导产业,使XX成为全省有影响的集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区。
产业发展要遵循“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内外结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一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体,靠行政和计划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走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二是针对我县产业化初级阶段发展实际,着力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走产业新型化发展之路;三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破的发展之路;四是坚持发展市场导向型和资源导向型产业并进,整合内生型经济资源,加快与开放型经济相融合,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走内外结合,互动发展之路。
(二)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大开放原则。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快与“魅力长治”的产业对接,加速融入全省新型能源基地。
——集约化发展原则。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整合,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龙头企业向农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市场化原则。依托资源和比较优势,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增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各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提高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创新原则。围绕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的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进一步规范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和未来要求,选择和确定我县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是:一、产业现已具备较大规模或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及空间,在全县产业中占相当比重,有可以依托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二、能有效利用资源、区位、生态和生产要素各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和扩散,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三、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通过拉伸产业链,能有力地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四、有较高的产出效益,财政贡献较大,对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XX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大的山地林木资源,有煤、铁、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盛产绿色果蔬、小杂粮、鸡、猪、羊、奶牛等农副产品以及中药材,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生产要素成本低,具有发展旅游、矿产、林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导向型产业和钢铁、化工、建材等市场导向型产业的良好条件。按照我县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反复筛选论证,确定将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作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
四、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一)总体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产业完成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集约化进程,形成以协作配套和分工合作为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传统产业基础更坚实,高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县开放型经济的支柱产业。
到20xx年,全县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达到 亿元、 亿元和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 %和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 户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超亿元的企业达 户以上,实现 户以上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形成钢铁、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6大产业(产品)的全省重要基地,新增 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
(二)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钢铁产业。依托常平集团、环海集团规模经济优势,按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改造生产工艺,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煤炭产业。依托我县西南部煤炭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大力整合资源,改革化工产业。依托壶化集团进入全国民爆行业前三强的优势,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发新产品,扩大销售量。
建材产业。依托XX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国家支持的新型建材,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扶持生产工艺达到环保标准的空心砖,建成特种水泥生产线。
农产品加工业。依托XX独特的绿色环境优势,重点发展优质小杂粮、规模化养殖、旱地蔬菜等特色农业,扶持壮大九牛寨乳业、紫团饮业、郭氏羊汤、辛寨醋业、裕丰酿造(5万吨燃料乙醇和DDGS营养蛋白饲料)、西柏林豆制品、康泰牧业酪蛋白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生态旅游业。依托太行山大峡谷独特的自然风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绿色、生态为内涵,立足生态观光游,突出休闲度假游,全力打造“绿色XX”生态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县域优势产业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通过宣传促销等手段,将XX旅游融入国家级黄金旅游圈之中,成为山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全县地域特点,有重点分层次地合理布局全县生产力,促进人口与经济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均衡分布,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聚集,形成县城北部工业园区、西南部煤炭工业区、城南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及中部原料生产基地、东南部旅游区四大经济区域,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县城北部工业园区:以常平开发区为中心,带动钢铁、化工、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XX第二产业的主体和县域经济的强大支撑。
西南部煤炭工业区:以百尺镇为中心,带动煤炭产业的发展,形成我县第二产业的重要补充。
城南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及中部原料生产基地:以店上镇为中心,带动规模养殖、标准化种植等原料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业园区的发展,形成XX第一产业的主体和农村群众增加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东南部大峡谷旅游区:以桥上乡为中心,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XX第三产业的主体和东南山区农村群众脱贫的载体。
六、主 要 任 务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认真筛选,我县初步确定了产业发展项目和工程211个,其中农业项目87个,工业项目15个,旅游业项目11个,其它项目98个,具体体现在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中。
(一)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