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与妻书» 正文

与妻书

[01-06 16:26:00]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942

概要:《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难点、重点:情感体验,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讨论体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

与妻书,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51jxk.com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难点、重点:情感体验,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讨论体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忱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二、设计问题,讨论解疑。
    1、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讨论此题旨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全文7段,每段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5段,“……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进一步表达全文中心“吾至爱汝”的衷情。第6段,“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夫妻恩爱;“不幸”,“忍舍汝而死”。第7段,“当尽吾意为幸。”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参考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2、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讨论此题旨在了解本文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的写法。)
    提示:
    (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jiao融地结合起来。
    “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3、文章开头说,“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妻子解释的?
    分析: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时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4、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而在第4段末了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
    分析:是论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5、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 


    分析: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得伟大。
    6、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讨论此题旨在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提示:
    (1)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理解这些话语,正是作者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指导学生理解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反顾的精神就更悲壮感人。

www.51jxk.com    (3)指导学生了解《与妻书》阐述道理的两个特点。
    ①在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纵观遗书的行文脉络,1、3、5段属于抒情,2、4、6段则是在抒情的基础上说理,层层推进,波澜起伏,既抒革命之情,又述革命之理。
    ②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6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亦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参考《语言教学》6/1982龙南:《一片丹心照日月——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冲>》)
    三、本文结构: 
    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1自然段) 
    为什么要悲呢?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 
    为什么要诉“吾衷”? “恐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这两个为什么就引出了全文的主旨──“忍悲为汝言吾衷”。那么“吾衷”到底是怎样的呢? 就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2─4自然段) 
    1、从感情上来说: “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2、从理义上来说: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3、从事势上来说: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
《与妻书》相关文章
  1. 与妻书
  2. 与妻书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