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写作指导】1、主题解读 唐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五万余首唐诗的创作者的阵容庞大。它的题材非常广泛:阶级矛盾、个人抱负和遭遇、人生悲欢离合、秀丽河山均可入诗。在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交相辉映。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还创造了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对后世诗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唐诗人人都熟悉,但是以“走近唐诗”为主题来写作,是易写而不好写的。主要问题是其写作范围宽泛,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我们可以将“走近唐诗”看成一个大的话题,然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只写唐诗这个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2、基础理论 解读08年《考试说明》可知,要使作文别具一格,就需要在发展等级下工夫。由于唐诗本身重视描写和抒情,所以,对于“走近唐诗”这个主题的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二“丰富”中的“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之三“有文采”中的“文句有意蕴”比较重要。更关键的是“有创新”的五项要求。解读唐诗的文章向来很多,而只
“走近唐诗”作文导练(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写作指导】
1、主题解读
唐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五万余首唐诗的创作者的阵容庞大。它的题材非常广泛:阶级矛盾、个人抱负和遭遇、人生悲欢离合、秀丽河山均可入诗。在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交相辉映。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还创造了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对后世诗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唐诗人人都熟悉,但是以“走近唐诗”为主题来写作,是易写而不好写的。主要问题是其写作范围宽泛,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我们可以将“走近唐诗”看成一个大的话题,然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只写唐诗这个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2、基础理论
解读08年《考试说明》可知,要使作文别具一格,就需要在发展等级下工夫。由于唐诗本身重视描写和抒情,所以,对于“走近唐诗”这个主题的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二“丰富”中的“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之三“有文采”中的“文句有意蕴”比较重要。更关键的是“有创新”的五项要求。解读唐诗的文章向来很多,而只有根据这些要求完成的见解新、构思新、组材手法新的文章才受人欢迎。
3、写作技法
如何落实上述的“三新”?主要是怎样去解读唐诗。如前所言,唐诗虽然范围广、内容多,但可以至少可以从纵横两个角度和多方面寻找线索性的元素去解读。
①融诗化文法
所谓融诗化文,即将诗歌中写景、抒情、言志的意境融化入文章之中,使文章具备诗歌的特点。这样可以减轻许多构思方面的负担。如果只是将一首诗歌化为散文,未免混同为翻译或鉴赏以内的文字。所以,可以将同一或不同诗人的多首风格相近或完全相反的诗歌融入到一篇文章。唐诗可说是写尽了人世间的情、志、景的华丽篇章,因而任何文章都可以融诗化文。如,唐诗中的爱情诗众多,可以将王维的《红豆》、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串联在一起,化为一篇文章。综上,融诗化文法,也可以理解为诗歌串联法。
②人物串联法
人物串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同一个流派或同一时期被人并称的诗人而言。唐诗的主要流派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战争诗派、韩孟诗派、元白诗派。并称的诗人较多,如“大历十才子”等。
不同流派的但有较相同的思想追求或人生经历或处世风格的也可以串联在一起。如:王维、白居易两位诗人都是前半期积极入世,但是经历过多年宦途浮沉,在人生的后半期都是参禅礼佛、半官半隐。杜甫、白居易等人擅长抓住社会现实来写,可针对唐诗的现实主义风格做整体解读。
诗歌串联法是以诗歌为纲,不同于此的是人物串联法中也必须讲到诗歌,只不过是以人物为纲。如:
走进唐诗,走进初唐“四杰”,与王杨卢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理解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份诚挚,“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羁旅思愁;懂得了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高歌;知晓了卢照邻“寂寂寥廖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那份凛然气节;感受到了才高位卑的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悲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万千感慨。
——《走进唐诗》(创新作文网)
③意象串联法
在唐诗中,日、月、星、辰、水、风、霜、雨、雪、兰、梅、竹、菊、舟、钟、酒这些自然景观往往会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意象的首选。以其中某一个意象为线索,就其动与静、实与虚、颜、大小等等角度有机地将诗歌串联在一起,成就文致兼美的文章,也无不可。以意象蕴涵的感情来串联也是一种方法。例如,诗人流沙河的名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中学生优秀范文《唐诗如酒》就是这类串联方法的范本。
④理趣探究法
唐诗重“情”,重视寄托“情”的意象,但这并不是说唐诗不重“理”,只是“情”主而“理”次而已,寓“理”于“情”中乃唐代说理诗的美学境界的极致。唐代说理诗一如王维式的谈禅说理诗,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再如一些表现对生活、事理的体察的诗歌,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08年湖南高考作文试题所考查的韩愈《早春》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属此类。近年来,许多省市的高考作文已经将有理趣的唐诗作为突破用作诗歌鉴赏和作文的考查。
【学生作文】
(一)追忆杜甫
我想人们已经无法回到那个年代,只是能从这若有若无的遗迹和那似雾如梦的情节中凭吊心中那个仅有的依稀轮廓的朝代背影。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是你满眼的哀伤和落寞,对世事的失望。国家一度空前繁荣,王朝经历了开国到乱世,无可奈何已经不重要。只是你每每想到这段历史心便会异样地沉重起来,那种失落和隐痛可以绵延数千年。站在历史的彼岸,透过你的心,透过迷蒙的云烟,我试图回望那远逝年代里的种种纷纷扰扰!
遥想当年,你也曾雄姿英发。望岳时,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你伟岸的身躯和执著的步履总没能走出路途的青草和淋泥。也许你羡慕过清莲,生于盛世,可以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慨叹,可以说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可以讲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阔论。也许你也想酩酊大醉,在乱世之中沉沦!但是,你没有这样,尽管“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边患和内乱一拨接着一拨;尽管离开故园多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而这两种情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远望昭君的故里香溪,遥想到北国荒陲独自向黄昏的青冢,你咏叹“环佩空归月夜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今你只能见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情景,见到这样凄凉的蜀相祠堂。这些都无法动摇你“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宏愿。
幸好你没有酩酊大醉,没有在乱世之中沉沦!否则我们就无法欣赏到象《登岳阳楼》这样的集胸中壮志、眼前胜景、国家大事和起承转合、宏大气势于一体的诗歌,因为它响彻千古,几乎就成了你的绝命诗。
幸好你没有酩酊大醉,否则唐王朝的没落都都无法留住你的笔墨。于是,你成了诗史,见证历史,讲述历史。然后你自己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通过你的诗,我了解不一样的唐朝。
一个曾经显赫的朝代已经过去,只留下破旧的残迹。曾经让你伤心的,残破的时代也早已逝去,灰飞湮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的梦想早已实现!
日月交替,风雨轮回。千百年来,穿过历史亘古的风尘,人们的视线始终飞不出你悬挂的那支斗笔和那些沉甸甸的诗行。
千年之后,你依然如故。
简评:文章以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宏愿串联杜甫的名诗名句,表达了独杜甫忧国忧民的胸怀和作者自己身在校园、立志为国的大志。坦白地讲,这是一篇高一学生的习作,虽经老师的点化和作者对类似优秀文章的参考,但仍然掩饰不了作者对杜诗的欣赏和对老杜的仰慕。
(二)我不是浪漫主义诗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代英豪,终魂归大地,念其才华横溢,浪漫知性,特封其为“诗仙”,望受万人敬仰,流芳百世,钦此。
哎!想我李白一生,桀骜不驯,死后竟得此美名,也该知足了,为什么我的灵魂无法安然离去,为什么大家要说我是浪漫主义诗人?有谁明白,我的不甘,我的理想,我的浪漫之下那份浓的化不开的忧愁。辽阔的大地呀!听听我心里的话吧!
我一生爱酒,有了酒,就有了诗,可喝遍了大江南北,却喝不出懂酒的知音,连杜甫都说我“痛饮狂欢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好朋友尚且如此,何况世间的俗人。但有一人是我唯一的酒朋友,他便是宣城的酿酒师傅纪叟,我曾经在宣城喝着他酿造的美酒,听他诉说酒的甘醇与喝酒的乐趣,我感叹世间竟有如此懂酒的人,懂我的人。可时间带走了他和他的酒。我唯一的酒朋友,他走了,叫我如何不介怀,叫我如何继续浪漫。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1] [2]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