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话题作文拟题技巧均县镇中学——明瑞涛话题作文文体选择自由、立意多向发散、选材范围宽广,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展示写作才华,激发创新意识。但是,令不少考生感到棘手的是:话题涵盖范围太宽泛了,怎样选取最利于自己的角度切入话题,拟题就显的格外重要。俗话说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怎样快速拟出一个鲜活新颖的题目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一、确定文体,扬长避短。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如:以“梦”为话题,《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宜写成议论文。以“树”为话题,可记叙为主-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均县镇中学——明瑞涛
话题作文文体选择自由、立意多向发散、选材范围宽广,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优势,展示写作才华,激发创新意识。但是,令不少考生感到棘手的是:话题涵盖范围太宽泛了,怎样选取最利于自己的角度切入话题,拟题就显的格外重要。俗话说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怎样快速拟出一个鲜活新颖的题目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确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如:以“梦”为话题,《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宜写成议论文。以“树”为话题,可记叙为主--《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我的小桃树》;可抒情为主--《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可议论为主--《给我一片绿荫》、《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二、善于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拟题技法。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其标题就可以拟为《诚信,为人的底线》、《我们需要诚信》、《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诚信是金》、《诚信不可抛》。如:以“语文课”为话题,或激情感受,《多味的语文课》;或发挥想象,《虚构语文课》;或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或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又如,以“手”为话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或在标题中开诚公布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三、巧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1、比喻。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引用。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A、直接引用: 引用诗词。如: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引用名句。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B、化用。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3、对偶。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4、拟人。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书的自白》《"我"心灵的镜》《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5、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6、设问。《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7、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8、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9、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 ”为话题——《给生活
加点苦吧!》
10、引用诗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
幽洲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其它还有:倒装式,《{回来吧!妈妈}。顶真式,《人贵有志,志在奋斗》 仿词式,
《战胜脆弱,从心做起》矛盾式《死海不死》等等。
四、巧妙借用,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直接引用的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三百六十五个祝福》;变化后套用的如《都是考试惹的祸》;如: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题;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作题--《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以“同学”为话题,可《长相忆》,因“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言必行,行必果》(话题“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话题“诚信”)、《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话题“微笑”)、《常回家看看》(话题“思念”)、《走进新时代》(话题“家乡变化”)、《背起爱的行囊》(话题“亲情”)。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反弹琵琶,引人入胜。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时正面无从下手,何不反其道而行之,来个反弹琵琶,焕然一新。“竞争”为话题:对待敌人,应该向秋风扫落叶,可是,往往没有对手,没有敌人,自己也就变得懒散而缺乏进去精神,是敌人或者对手像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抑或像一个冷面杀手使你喘不过气来,是敌人催你进取,催你快速成长,可拟出《感谢你——我的敌人》;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过曲折,有过艰难,有过拼搏,才会有美丽的彩虹,可拟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等文题。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如果以《妈妈,你离婚吧!》为题,我想谁也会想象得到应该怎么构思拟题(应以情取胜)。以“素质教育” 为话题:我想,真正写素质教育带来的巨大好处的肯定不多,不妨就来委婉地批判吧:《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难得的暑假炎热》、《救救孩子》。既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又确实有道理,让人觉得这话说得太迟了。近年来,中考高分作文以“求异型”思维的题目居多。拟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不妨超越常规,进行“异向思维”。如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不妨来个《世上只有妈妈‘坏’》;人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不妨来个《多个‘朋友’多堵墙》;……这样拟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很有创意。
[1] [2]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