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一,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编”的目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用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引导。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作文的“编”的确能提高写作水平。第二,编辑别人的作品,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冲动:怎么别人写文章那么容易?我是不是能够写出?第三,编辑别人的作品,必须对别人的作品从主题、体裁、结构等方面去进行分析、取舍等,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兴致自然就有了;这样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编”的活动之中。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往的教改讨论,主要集中在解放学生的灵性上,强调“个性”,培养独立、完整的人格,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加上“编”,则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把学生锻造成未来社会的一颗颗螺丝钉,培养公民意识,让写作成为贯穿孩子一生的精神活动。2、“编”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编”讲究的是“生生互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办报、出访、写作。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和实践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
试论作文教学中的“编”,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一,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编”的目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用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引导。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作文的“编”的确能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编辑别人的作品,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冲动:怎么别人写文章那么容易?我是不是能够写出?
第三,编辑别人的作品,必须对别人的作品从主题、体裁、结构等方面去进行分析、取舍等,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兴致自然就有了;这样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编”的活动之中。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往的教改讨论,主要集中在解放学生的灵性上,强调“个性”,培养独立、完整的人格,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加上“编”,则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把学生锻造成未来社会的一颗颗螺丝钉,培养公民意识,让写作成为贯穿孩子一生的精神活动。
2、“编”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编”讲究的是“生生互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办报、出访、写作。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和实践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通过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实现的知识经验的增长。学习者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带着一定的目的和对外界的预期,对现实的事物(客体)展开实际的观察、操作和实验等,直接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同时在头脑中不断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概括等,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抽象,从而建构起关于客体及活动的知识经验。这是个体经验获得的最原本、最直接的途径。杜威曾说“在做中学”,皮亚杰及其后继者的研究均表明了“做中学”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无疑就可以得到提高。
3、“编”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作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只是注重学生作文的写作,教师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总结,得失的评价,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成就,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机制。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编”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通过“编”,可以让学生体验编辑工作的辛苦,编成之后成功的喜悦;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自编的作文上发表,可以在校报校刊上发表,还可通过教师的推荐得以发表等;这些都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如何在“编”中学,在写中“编”
1、开辟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根据大写作观和整体提高的原则,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这方面,我们可采取在全校建立文学社团的方式,吸引学生参加;同时语文老师应同心协力,主持和指导办好社团社报,给学生一个参与和发表的机会。我认为“编”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建立文学社,主办文学报,组织学生到外地参观、采访、旅游等。2002年,我们组织高一学生到我市省级森林公园龙山开展“爱我涟源夏令营”活动,参加者多达135人,高一语文备课组8位教师全部参加,负责组织、后勤、宣传等工作,把夏令营搞得生气勃勃,收效甚大,同学们也写了100多篇好作文,编选了小册子,在高一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1年,学校又创办了《三闾文学报》,共有会员352人。这张由学生自写自编的报纸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起到了课堂作文教学无法取代的作用。
2、给每一个同学发表的机会
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专门的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如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编”就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除了上述所讲的第二课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有自己的“自留地”,如指导编辑班刊,象《试金石》、《小荷》等,将一部分同学吸引到语文园地来,巩固阵地。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欲,应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就象我们说话总希望有人听一样,我们写的文章也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读到。但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语文老师一个读者,这就好比一个演说家在滔滔不绝地演说时,下面只有一个听众——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谈起?相反,如果学生意识到他的作文将有很多读者,那么他的写作积极性会更高,写作态度也会更认真。
从2001年开始,我班学生的课堂大作文的定稿不是抄在作文本上,而是抄在稿纸上。每次作文定稿,我都要请课代表组织同学进行编辑,分类装订成册,写好前言;再请班上擅长绘画的同学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这不仅是一种编辑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给全体同学提供了一个发表的机会。每当作文集挂出来后,同学们都纷纷先睹为快:不仅读作文本身,还看作者和编者写的后记和编注。许多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在作文本上写下自己的看法。这种“发表”形式,虽然范围有限,但这种“发表”的机会对每一个同学都是公平的。这种“作文集”还便于我保留学生的作文资料。几年来,我都坚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共编有120本作文集。
3、推荐发表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教会学生作文。所以大家只注意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的讲解,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虽然也讲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但一般只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都很难引起学生内心对写作的冲动。作为作文教学重要手段的“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老师能将文学报、班报上的优秀文章推荐出去,就有可能发表的机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指导学生编辑整理班上的作文的同时,还将一些优秀的作文推荐发表。近几年在报刊发表的有王一枝、曾娅、廖晶晶等一批同学。每年学生入学,我都要将一些成功的范例讲给同学们听,这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和编辑的兴趣。这样,已有一批学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今年暑假,我校三闾文学社社长王少来和社员刘西湖还赴西安参加了第二届华人少年美文大赛,得到了文学大师贾平凹的称赞。学校出了一个宣传刊,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4、教师如何指导
①组织编辑小组。编辑的内容非常广泛,无论是编辑校报校刊,还是编辑手抄报、版报和墙报,都需要一批爱好编辑的热心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组织不同的人员来搞好编辑工作。
②举行多种多样的讲座,培养学生的编辑能力。A、请名人、编辑和记者来校举行各种有关的讲座,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B、举行阅读讲座、读书座谈会、文学欣赏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③指导学生评改。一是老师指导评改,是老师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完善和深化主题,补充和增删材料。在编辑的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A、中心突出;B、选材得当;C、语言生动流畅;D、标点符号准确;E、无错别字;F、书写工整……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优点与缺点,修改的过程是学习别人的过程,也是逐步摸索写作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同时,也可由编辑人员去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自行修改,甚至可以集体讨论一些具体的文章,如何以臻完美。因此只要指导得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对“编”的理性思考
1、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基本要求: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在进行“编”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新的教学理念。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写作水平的提高又是呈渐进性的。因此,除了常规的作文教学课外,还应有超常规的作文教学理念。比如“编”,就可以当作一种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编”确实对作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就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要让学生明白“编”的重要性和作用,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典范性新闻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社会影响,有的还可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
教师还应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它在时间上突破了45分钟的束缚;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的限制;在活动方式上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上由学生自由选定;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辅导者。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可以在某种活动中充分显示自己,宣告大写\"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