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高考作文分项训练» 正文

高考作文分项训练

[10-16 16:55:02]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作文教学   阅读:8424

概要:成都十二中学语文组 雷声 指导思想:每课一练,分项能力突破。(详细请函leimn@263.net) 记叙分类 第一项:基本叙述的能力 训练要求:能将一件事清晰、完整、流畅地进行复述。 指导: 1. 定准视角,便于叙述 叙述的视角,就是作者以何种叙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叙述的人称。一般说来,记叙文中有这样几类叙述的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这种人称叙述常用全能视角。在这种视角中,作者不在文章中出现,他完全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对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了如指掌,甚至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都能做一番细腻而真切的心理分析,作者就象超越于文章中现实世界之上的“神”,具有视野开阔,全知全能的特点。这种叙述角度便于对头绪众多、转换频繁的较大事件的记叙,便于全面的叙述事情。这种叙述又称为第三人称叙述。如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为了抢救六十一个中毒的阶级弟兄,从发生地张庄到平陆县到北京,作者用时间的顺序将与抢救有关的事情记叙下来,虽时空转换很大,但作者对每一件事,都非常清楚,甚至知道平陆县城的司机在送药时候的心理:“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

高考作文分项训练,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成都十二中学语文组  雷声 

指导思想:每课一练,分项能力突破。(详细请函leimn@263.net) 

记叙分类 
第一项:基本叙述的能力 
训练要求:能将一件事清晰、完整、流畅地进行复述。 
指导: 
1. 定准视角,便于叙述 
    叙述的视角,就是作者以何种叙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叙述的人称。一般说来,记叙文中有这样几类叙述的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这种人称叙述常用全能视角。在这种视角中,作者不在文章中出现,他完全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对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了如指掌,甚至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都能做一番细腻而真切的心理分析,作者就象超越于文章中现实世界之上的“神”,具有视野开阔,全知全能的特点。这种叙述角度便于对头绪众多、转换频繁的较大事件的记叙,便于全面的叙述事情。这种叙述又称为第三人称叙述。如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为了抢救六十一个中毒的阶级弟兄,从发生地张庄到平陆县到北京,作者用时间的顺序将与抢救有关的事情记叙下来,虽时空转换很大,但作者对每一件事,都非常清楚,甚至知道平陆县城的司机在送药时候的心理:“万一出了毛病,我就扛着药箱送去!”作者没有以任何作品人物身份进入到作品中,而是作为一个超越于作品之上的全知者来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在这种叙述人称中,常有两种视角: 
    首先,出场的作者视角。作者以当事者的口吻进行叙述叫第一人称叙述。在作品中,是“我”或“我们”直接出现的叙述,即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来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我”是作者自己,也是事件的目击者或见证人。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便于直接叙述作者的观点态度,给读者以亲切和真实的感觉。如鲁迅的作品《孔已己》,作者是以咸亨酒店的伙计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以他的眼光来看小镇,来看孔已己。 
    其次,作品的人物视角。叙述者往往就是文章的主人公自己,作者用主人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以主人公的口吻去叙述他自己,并径直袒露,剖析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再现其内心意识的流动,这种视角亲切、自然,真实感强烈,人物的表现富有深度,但局限性也较大。比如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作品就是以狂人的眼光来看世界,主观色彩很强。 
    第一人称叙述也有不足,受“我”的见闻的限制,和事情有关的而出于“我”视野之外的一些内容难以叙述,也不能深入作品中其它人物的内心展现其思想活动。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作者就是以一个当事者的第一人称来叙述,使读者觉得真实、亲切,而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很直接方便,但对车夫的心理活动作者只能从他的行动中进行揣摩。 
    叙述角度和人称的选择,要根据表现人物和记叙事件的需要来选择。并不是全能型的角度就好,对于某些材料来说,这或许过于客观,难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也并不是第一人称叙述就好,对于某些事件来说,又太过于片面和主观,受到诸多的限制。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 

2. 交代要素,要而不繁 
叙述的要素包括: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他们是不可以少的,也是不可以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巧妙的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的联系的一面,而对于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点。 

3. 理清顺序,组织有序 
    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人物或中心,就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安排的巧妙,还会产生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记叙文的写作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为序。 
    以时间为序常有这样的方式: 
    顺序: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展开叙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时间先后来进行叙述。这是最基本的序数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来叙述,文章的层次和段落符合事件的阶段性发展顺序,读来使人感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处理不好又容易成为平铺直叙,给人以陈旧、平冗的感觉。要避免这种现象,就一定要处理好文章中材料的详略,使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同时在必要的地方插入一些细致的描写,融入一些精练的抒情或议论,这样,就可以避免轻重不分、一叙到底的现象。 
    倒叙:指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从头至尾来展开记叙。倒叙的运用,可以通过强调结局来突出主题;可以通过强调某一片段吸引读者,产生悬念。从而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吸引力。同学们在运用倒叙的时候,要选择需要强调的过程片段,要注意由倒叙向顺序过渡的衔接。 
    插叙:指在原来叙述的过程中,出于表达和构思的考虑,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与当前叙述无时间承接的另一段叙述,插入总是与顺序结合在一起使用,没有顺序,何来插叙?因而插叙往往是顺序的中断,插入后又回到原来的顺序。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在现在时间外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对当前叙述内容的注释、补充、对比、说明等等。适当的插入,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使情节发展集中紧凑而结构又富于变化。同样插叙的时候要注意到交代清楚插叙的起止点,衔接过渡的地方要自然、连贯。 
    补叙:指全篇或一篇中某个故事、事件叙述完结之后,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重要的片段的补充叙述。补叙的主要特点,从位置上看,它是主要情节叙述完之后的叙述;从内容上看,它叙述的是情节的某个片段,只不过位置后移了;从作用上看,是对主要情节片段的补充、交代。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从内容上区分,插叙可以叙述事件本身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与当前叙述有关的另一些内容,而补叙则不能叙述另一些内容,只能叙述位置后移的某个事件片段;从形式上区分,插叙后必须顺序下去,不能就此终结,而补叙后的这一事件则可告结束,可以终结。补叙的作用是可以兴起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平叙:平叙是平行叙述的简称。指分别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也可以是将几件事交叉叙述。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把错综复杂的事情叙述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这种叙述方法也称为分叙。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和内在联系。 
4. 突出主旨,纲举目张 
    对于一般中学生的写作,中心主旨鲜明突出更好一些。记叙文的鲜明突出并不是说要直白地发表“感想”来点名中心主旨,而是说在写作时,作者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整篇文章的构思。要构思好一篇记叙文,大家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线索,就是贯穿文章、作品材料的脉络。线索对文章的材料起着贯穿、组织的作用,是安排作品结构的重要手段。同时,线索还是作者思路和文章内容的最好体现。线索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是时间或空间。一篇文章有一条线索,叫单线,有两条线索,叫复线。线索的确立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线索应该应该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与文章的材料和内容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其次,线索应该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命题训练: 
1.《尝试》自己确立中心,写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2.阅读下文,改写为一篇白话文。可适当加工。 
                      奇骗 

[1] [2]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
上一篇:教育管理中期望值调节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