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宜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正文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宜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660

概要:阅读(三)第2、3题,连续考察语句仿写,要求考生借助诗文背诵,借助语法修辞,学习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尤其是第2题,具有较高难度,体现出对语言学习和语感培养的高要求,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写出了佳句,特别是第3题,绝大多数考生答题严密,对仗工整,如“我爱水的冷,冷如白色的积雪;我爱水的暖,暖如红色的太阳。”“我爱水的静,静如忧郁的少妇;我爱水的动,动如欢快的少年。”显示出考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佳句不胜枚举。但是,从整个阅读部分的答题情况来看,问题依然不少。阅读(一)第1、2题的古诗文记诵,错别字很多,不会写“曦”字,把“三峡”写成“山峡”,把“啼不住”写成“提不住”和“蹄不住”,把“轻舟”写成“青州”、“青舟”、“清舟”,把“已过”写成“己过”“巳过”“以过”等等。有的考生不看题目要求,胡乱写出毫不相关的诗句,甚至将古诗名句写成随意的文言句子。第3题考察工具书的使用,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带了工具书,有的人却不会用,或者干脆不用,而乱写词义。反映出一部分考生的学习习惯很差,连最起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敲响了警钟:在全面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宜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标签:中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阅读(三)第2、3题,连续考察语句仿写,要求考生借助诗文背诵,借助语法修辞,学习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尤其是第2题,具有较高难度,体现出对语言学习和语感培养的高要求,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写出了佳句,特别是第3题,绝大多数考生答题严密,对仗工整,如“我爱水的冷,冷如白色的积雪;我爱水的暖,暖如红色的太阳。”“我爱水的静,静如忧郁的少妇;我爱水的动,动如欢快的少年。”显示出考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佳句不胜枚举。

但是,从整个阅读部分的答题情况来看,问题依然不少。

阅读(一)第1、2题的古诗文记诵,错别字很多,不会写“曦”字,把“三峡”写成“山峡”,把“啼不住”写成“提不住”和“蹄不住”,把“轻舟”写成“青州”、“青舟”、“清舟”,把“已过”写成“己过”“巳过”“以过”等等。有的考生不看题目要求,胡乱写出毫不相关的诗句,甚至将古诗名句写成随意的文言句子。第3题考察工具书的使用,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带了工具书,有的人却不会用,或者干脆不用,而乱写词义。反映出一部分考生的学习习惯很差,连最起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敲响了警钟:在全面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夯实基础。

阅读(二)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和第4题。多数人不知道“《梁祝》”这一曲名。有一部分人将“昆虫”和“动物”混淆不清,以致将“取材昆虫的成语”写成“车水马龙”“狗急跳墙”“龙飞凤舞”“打草惊蛇”等。还有少数考生将成语写成了动物的叫声,如“嗡嗡”、“嘤嘤”“唧唧”、“啾啾”等,令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见,加强语文课内外衔接,加强语文知识的课外积累,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在实处。

阅读(三)第1、2题问题不大。第3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是:①审题不准,题目要求从两个相对的方面仿写,有的考生所写的两个方面不是相对的,如“我爱水的缓,缓如正在散步的人们;我爱水的静,静如宁静的山村。”②自相矛盾,如“我爱水的静,静如漂飞的炊烟”、“我爱水的急,急如轻盈的微风”、“我爱水的绿,绿如白色的玉石”等等。③用同一事物设喻,如“我爱水的急,急如险滩中的水;我爱水的缓,缓如山间的小溪。”④未用比喻,如“我爱水的静,静静地等待着春风”、“我爱水的缓,缓缓奔向大海。”⑤风马牛不相及,如“我爱水的清,美如春天的花朵。”第4、5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手头的资料缺乏必要的筛选,眉毛胡子一把抓;部分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阅读(四)第1、2题只有10%以下的人出现错误。第3题谈对“观其大略”的看法,有一部分人不得要领,或扣题不紧。第4题也有少数人对“相关链接”所写的内容与选文毫不相关,如随便介绍一位与文章无关的作家、科学家;其次是缺乏相应链语,所选材料虽与文章内容相关,但无链语连接。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考生平时对学习就缺乏严谨、科学的求实态度,因而反映在考试答题中的随意性也就再所难免了。

(二)作文亦喜亦忧

    看2003年中考部分考生的作文,觉得有一股股灵气和活力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这些作文,少了老八股新八股学究式的老气横秋,多了新思维新格调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勃勃生机;少了政治化伪圣化的虚情假意和空洞说教,多了新潮理念纯真情感的真实流露和自然宣泄。读这些作文,觉得有一种“新莺出谷”的清纯,一种“小荷才露”的灵秀。

1、新视野

站在新世纪时代的高度,面对全球的新格局,面对中国的新形式,面对眼前的新环境,考生学子们登高望远,立意境界高,行文视野阔,能做到环球宇宙尽收眼底,国事家事皆注笔端。

走出国门:“极地冰川融化”、“巴以和谈”、“美伊之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融入生活:《为了明天,你准备好了吗》、《悄悄靠进你,后母》等。抒写人生:《直挂云帆济沧海》、《让自己成为一袋速溶牛奶》等。穿过时空:《愚公新传》、《孙悟空修路》等。还有“电脑网络”、“流行音乐”、“经济一体”、“社会腐败”、“教育迷失”……总之,在他们的笔下,跳动着新时代的脉搏,涌动着新世纪变幻的风云,闪动着新生活的多彩。

请看一考生写的《同样是风景》:“你想成为耀眼的太阳,却只是一颗星星;你想成为鲜艳的花朵,却只能是一棵小草,于是你被冷落了。其实不然,只要换个角度想想,你也同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草朴实,却同样点缀春天;星星渺小,却照样给人光明。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不也存在‘小草’、‘星星’式的悲剧吗?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性发展,单用应试这个模式去框,用分数这把尺子去量,轻易否定了一些学生。然而,事实上许多分数低的学生出校后发展还是不错的,可以说他们也是人才,因为他们也有所长。/ 正如清朝顾嗣协《杂诗》所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发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长处,扬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敬爱的老师,请不要用‘太阳’、‘花朵’的标准去苛求‘星星’和‘小草’,请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赞美,他们将同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章切中教育时弊,娓娓道来,如诉如泣,其情也真,其理也沉,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又如有位考生写的《“朱”要适应“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成语启示我们:交朋友要慎重,提防近‘墨’变黑。/ 是不是‘朱’永远不要近‘墨’呢?恐怕不是吧,但是,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对这个成语作绝对的理解。不错,‘朱’者近‘墨’要注意自己不让‘墨’染,保持自己的朱色。然而,‘朱’者近‘墨’未必会变黑,雷锋、张海迪等热情帮助后进青年的动人事迹,已是人所共知的,他们一个个‘朱者’近‘墨’的结果,不但自己没有变‘黑’,反而化‘墨’为‘朱’,自己更‘朱’了。……其实,大多数‘墨者’还是希望变为‘朱者’的,‘朱者’大可不必跟他们划清界限,而应大胆接近他们,帮他们脱‘墨’成‘朱’……”小作者立意的高远和行文的流畅,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2、 新理念

今天的考生,冲破了“左”的政治化(伪圣化)的禁区,张扬了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他们崇尚崇高、庄严和神圣,崇尚自由和个性,崇尚清纯、真诚和朴素。在他们看来,作文没有一统化的标准,更没有划定的“雷区”,要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自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正因为如此,不少考生的作文能真实地再现生活,而不回避现实,如《悄悄靠进你,后母》:“肆虐的风卷着黄沙,夹杂着纷纷的落叶,扑打着、啃噬着墙壁头那几根枯草。我轻轻地推开门,发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坐在沙发上,哦,我想起来了,她就是王大妈给我爸找的新媳妇,我的新妈妈吧……我慢慢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心里叹息道:‘久违了,父亲的爱。’放下书包,我便‘回忆’起刚才那个女人来,白棉袄,黑裤子,不太长的头发……我打开录音机,一个宏亮的声音高唱:‘宁愿一个人寂寞,一个人生活——’这是我专门用来对付她的,听同学们说,后妈是很凶的……一转眼,十几天过去了,她来后,我也能和她主动地谈许多心里话,或许是我适应了和她一起生活吧,我觉得她来像同学们所形容的那么可怕,音乐放的多了,自然很熟悉,有时不经意地哼出来又怕她见怪,于是,便大声地唱:‘情愿抛弃了寂寞,一家人生活……’”

有的考生能还够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而不掩饰自己的心迹,哪怕是自己不足或不美的成分,如《老师,您好》一文中这样写道:“清子一直不喜欢刘老师,甚至有些讨厌他。……因为他离老师的形象太远了。不说他讲课的速度之慢,单是他的外表就让人另眼相看:乱蓬蓬的头发,黑乎乎的脸,几个月不刮的胡子,油腻腻的领口,长长的灰指甲,糊满烂泥的破皮鞋——这哪像个老师嘛!/清子开始讨厌语文课——因为他的缘故。他们在课堂上很响地吃东西,拖拖拉拉地不交作业,把他精心批改过的评语不屑地扔在一边,甚至连见面时最简单的一句‘老师,您好’也省略了/一次公开课,清子在左邻右舍的示意下,站起来很响亮地提了几个极生僻的问题,他答不出,这让他极为尴尬,也让教室后面的评委们大失所望。几天后,他被调走了,调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去了。全班为此‘欣喜若狂’了好一阵子,后来,从新老师那里听说,他生活极端困难,家里有一个精神失常的妻子和不满三岁的儿子。/清子他们发疯似的找出他批改过的评语,念着那些比自己写的周记还长的评语,清子想起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周围的人啜泣起来,继而变成了全班大哭。/站在邮筒前,清子的心沉甸甸的,他慢慢地把信塞了进去,信上只有一句话——老师您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