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正文

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01-06 14:30: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325

概要: 柳妈告诉祥林嫂:你倒好,头打破了,留下了一个疤,可是还是改嫁了,在人世留下了个耻辱的标记,这个问题还不大,但你死了以后,到了阎王老爷那里怎么办呢?两个丈夫争夺你,阎王是公平的,就把你一劈两半,一人一半。阎王代表什么权力呢?神权。神权居然是这样的一种“公平”。照理说,祥林嫂可以申辩:“我并不要改嫁,是他们强迫我改嫁的呀,你不能找我算账。真要劈两半的话,应该劈婆婆嘛”。可是,阎王是不讲理的。这样,鲁迅之所以不让祥林嫂想改嫁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就是要通过她的处境来显示三个不讲理:夫权是不讲理的,族权是不讲理的,神权是不讲理的。要寡妇守节这一套完全是野蛮而又荒谬的! 礼教不讲理,人不讲理,神都不讲道理,这就是鲁迅第一层次的深度。 鲁迅的和二层次的深刻在于:这种荒谬而野蛮的封建礼教的观念,是不是封建统治者、封建地主才有的呢?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是讲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鲁四老爷是封建统治阶级,他有这种思想,看见祥林嫂头上戴白花就皱眉头,鲁四奶奶有这个思想,她不过是不让祥林嫂端福礼,但,这不太荒谬。荒谬的是,这种思想不仅是他们有,

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三),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柳妈告诉祥林嫂:你倒好,头打破了,留下了一个疤,可是还是改嫁了,在人世留下了个耻辱的标记,这个问题还不大,但你死了以后,到了阎王老爷那里怎么办呢?两个丈夫争夺你,阎王是公平的,就把你一劈两半,一人一半。阎王代表什么权力呢?神权。神权居然是这样的一种“公平”。照理说,祥林嫂可以申辩:“我并不要改嫁,是他们强迫我改嫁的呀,你不能找我算账。真要劈两半的话,应该劈婆婆嘛”。可是,阎王是不讲理的。这样,鲁迅之所以不让祥林嫂想改嫁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就是要通过她的处境来显示三个不讲理:夫权是不讲理的,族权是不讲理的,神权是不讲理的。要寡妇守节这一套完全是野蛮而又荒谬的!
      礼教不讲理,人不讲理,神都不讲道理,这就是鲁迅第一层次的深度。
      鲁迅的和二层次的深刻在于:这种荒谬而野蛮的封建礼教的观念,是不是封建统治者、封建地主才有的呢?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是讲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鲁四老爷是封建统治阶级,他有这种思想,看见祥林嫂头上戴白花就皱眉头,鲁四奶奶有这个思想,她不过是不让祥林嫂端福礼,但,这不太荒谬。荒谬的是,这种思想不仅是他们有,而且跟祥林嫂同命运的人有,就是柳妈,这种观念也是根深蒂固。虽然鲁迅没有写柳妈是一个寡妇,但从情节的上下文看来,可能也是寡妇,老寡妇,何以见得?因为,她似乎件当寡妇的经验很丰富。没听说她丈夫来看她,她也没像长妈妈回家探亲什么的。大体可以断定跟祥林嫂同样命运的女人。她坚信菩萨把祥林嫂一劈为二是公正的,劝祥林嫂去“捐门槛”赎罪。这种寡妇罪有应得,被统治阶级也当作天经地义,这才叫可怕。荒谬野蛮的观念已经深入到被压迫者的潜意识里,到骨头里去了,荒谬到感觉不到荒谬了。举一个例子。祥林嫂在改嫁被抢亲了以后,很快丈夫得伤寒症死了,儿子被狼咬死了,又回到鲁镇。这个时候,鲁迅在《祝福》里面单独一行,写了一句话。叫什么话?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读者早就知道她叫祥林嫂了,这不是废话吗?其实,用意非常深刻。女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她为什么叫祥林嫂?因为她老公叫祥林。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谁都不知道。老公叫祥林,就叫祥林嫂。但是问题来了,嫁了第二个老公,此人名曰贺老六。再回到鲁镇来,有个学术问题要研讨一下,是叫祥林嫂还是叫老六嫂比较妥当呢?(大笑声)“或者为了全面起见干脆叫她祥林老六嫂算了。你们说说?(众:说不清…..大笑声)“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对这么复杂的文化学术问题,就自动化地,不约而同地“仍然叫她祥林嫂”。碰头会都没有开啊。(大笑声)这里有一个自动化的思维套路,只有第一个丈夫算数,“好马不配二鞍”呀,“烈女不事二夫”啊,嫁第二个丈夫是罪恶呀,思想的麻木,以旧思想的条件反射为特点。
      看来是一个极小的问题,可跟西方的思维模式,做一点文化比较,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在西方,包括在俄国,女人嫁了丈夫以后,是要改姓的。譬如,普京娶了老婆,他老婆的名字后面要加上普京的姓,变成阴性的,叫普京娜。如果从俄语第二格来理解,就是属于普京的。比如说,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这个人是女权主义者,不得了,用美国话来说,是非常aggressive,也就是非常泼辣的。她嫁给克林顿以后,不久也改为希拉里•克林顿。又比如说,肯尼迪的老婆,她原来的名字叫杰逵琳,她嫁给肯尼迪,就改为杰逵琳•肯尼迪。但是她后来也跟祥林嫂一样,丈夫死了,又嫁了一个丈夫,是希腊的船王,名曰,欧纳希思。她的名字后面,加上欧纳希思。她过世之后,墓碑怎么刻呢?美国人也没有讨论。我出于好奇心去看了一下,怎么刻的呢?是杰逵琳•肯尼迪•欧纳希思。(大笑声)你看人家嫁了两个丈夫,在墓碑上,堂而皇之。但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要叫她祥林老六嫂了(笑)她一定很恼火。但是叫她祥林老六嫂是很符合逻辑的呀。(大笑声,鼓掌声)“仍然叫她祥林嫂”,是不讲理的呀,荒谬呀,不合逻辑呀。但是,大家都习惯于荒谬,荒谬到大家都麻木了,荒谬得失去思维能力了。
      被侮辱被损害者,并不感到不合理,不觉得可悲,也不觉得可笑,这种悲剧,这种悲喜剧,是不是更为令人沉痛?荒谬而野蛮的观念,成了天经地义的前提,成为神圣的观念。成为思维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麻木,思维的套轴。
     更严重的是,这种观念不仅被统治阶级广泛接受,不仅大家有,而且被侮辱、被损害最甚的祥林嫂也有。当柳妈告诉她要被劈成两半。祥林嫂对这种荒谬,完全没有反诘,没有怀疑,她只有恐怖:生而不能做一个平等敬神的人,死而不能做个完整的鬼,这太恐怖了。这完全是黑暗的迷信嘛。我们今天看得很清楚。如果祥林嫂和我们一样,也有这份觉悟,那就啥事都没有。可她非常虔诚地相信了。她毫不怀疑地去“捐门槛”。我算了一下,大概花了一年以上,将近两年的工资。她以为这样高的代价赎了罪,就可以摆脱躯体一分为二的恐怖下场,就可以成为平等的敬神者了。可是,她端起福礼的时候,来却遭到了打击—鲁四奶奶觉着再嫁的寡妇,不管怎样赎罪,也不能端福礼。她跟祥林嫂非常有礼貌地讲“祥林嫂,你放着吧”,就是说,你没有资格端福礼,或者是,你端就不吉利。-—福礼是什么?我最初不知道,看了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才知道,在一个漆成红色的木盘上面,放上一条大鲤鱼。端福礼,就是把这个盘子捧到神柜上去。但是,仍然不让她端福礼,祥林嫂这一下子,就像被炮烙似的——像个滚烫的铜柱子烫了她一下,从此以后脸色发灰了。她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记忆力衰退,刚叫她做的事就忘掉了。接着是,体力也不行了。鲁迅这样描道: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祥林嫂的精神恐怖的后果这这样的严重,精神就崩溃到这样的程度:无疑导致她走向了死亡。可是,恐怖的原因,杀人的凶手,在哪儿呢?没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鲁迅对祥林嫂,一方面看到她的苦难,是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叫“哀其不幸”;另一方面,祥林嫂又很麻木呀,她不让你端福礼就不要端了。不端福礼去睡大觉,身体不是更好吗?记忆力不是更强吗?这就是另一方面,“怒其不争”了。鲁迅提示了,这个观念就是这样野蛮,可是,中毒就是这么深,中毒到了自我折磨、自我摧残,自己把自己搞得不能活的程度。这是鲁迅的深邃之处。祥林嫂不仅死在别人脑袋里的封建礼教的观念,而且死在她自己脑袋里的封建礼教的观念。所以,祥林嫂尽管对外部的暴力,反抗是很强的,在抢亲的时候她拼命反抗,脑袋都打破了;可从内心来说,虽然,有怀疑,直到临死的时候,遇到作品当中的“我”——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鲁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物——问:“人死了之后有没有灵魂”?在这句问话以前“我”看到祥林嫂,四十岁左右,头发就花白了,脸上不但没有悲哀,而且也没有欢乐,脸上肌肉不能动了,像木头一样,只有眼睛偶尔一转,证明她还没死。就是在问人死了有没有灵魂的时候,鲁迅写了一句话,“她的眼睛里放出光来”。就是说她残余的生命集中起来,还有点希望。希望什么?希望人死了以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家人不能见面,就不会打官司,阎王就不会把她一劈两半。她还在怀疑,这样一个有一点反抗性的人,最后还是被荒谬观念压倒了,或者用《狂人日记》中话语来说,就是吃掉了。
     鲁迅的深邃,就深邃在多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封建礼教本身野蛮和荒谬;
     第二个层次是周围的人和她自己也迷信野蛮。光是压迫者,一部分人有这种观念,可恶,但是,没有多大杀伤力,当观念成为周围大多数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就具有能具有杀人的力量。鲁迅自己说过,妇女的节烈观,坚持这种观念,“中国便得救了。” “是多数国民的意思”[1]
     第三个层次,就是写这个凶手的“凶”,其特点,1,后果极其惨,但前因似乎不恶,就如,鲁四奶奶不让祥林嫂端福礼,也说得很有礼貌,“你放着吧”,并没有骂她呀。但是,这却是要了她的命的。这就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或者用《狂人日记》中的话来说,就是“吃人”没有罪恶的痕迹。本来,这是极其恐怖的,可是,没有一点恐怖感,很平常,很平静,可是就在这种平静中,人却活不下去了。2,人死了,后果这么严重,可是人们还是很安静。鲁迅所提示的是:没有恐怖感的恐怖,才是最大的恐怖。3,这些心安理得的人,脑袋里有吃人的观念,曾经参与吃人,然而,却没有感到任何歉疚,心安理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