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5.革命暴力无法制服国家权力,也不比旧国家暴力好,因为它也杀人,也在行恶他说,19世纪的欧洲充满用暴力革命摧毁专制国家制度的尝试,但都反而使统治阶级的权力更加强了。从前让人民吃尽苦头的旧国家暴力要不得,用革命暴力建立的新的国家暴力也要不得。前者不比后者坏,后者也不比前者好,所以应当摆脱一切国家暴力。他认为,在1905年革命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暴力形式也是砸烂、破坏、罢工,而主要是自相残杀。不能说杀这一部分人是罪恶,杀另一部分则不是罪恶。在他看来,双方都在杀人,因此都在行恶。非暴力抗恶的伦理观来自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有一条重要的道德戒律就是“不可杀人”。托尔斯泰在有关非暴力抗恶的论文里反复地摘引和论证这一道德戒律的重要意义。他说:“基督教教义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惩罚不合理、惩罚有害的道理,指出人类的主要灾难来自一些人以惩罚为借口对另一些人施行暴力。他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揭露沙皇专制政权残暴统治人民的罪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学说具有很大局限性。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观点出发,不加阶级分析地认为一切暴力都是恶,就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其要害在于:他既反对剥削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和非暴力抗恶伦理观(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5.革命暴力无法制服国家权力,也不比旧国家暴力好,因为它也杀人,也在行恶他说,19世纪的欧洲充满用暴力革命摧毁专制国家制度的尝试,但都反而使统治阶级的权力更加强了。从前让人民吃尽苦头的旧国家暴力要不得,用革命暴力建立的新的国家暴力也要不得。前者不比后者坏,后者也不比前者好,所以应当摆脱一切国家暴力。他认为,在1905年革命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暴力形式也是砸烂、破坏、罢工,而主要是自相残杀。不能说杀这一部分人是罪恶,杀另一部分则不是罪恶。在他看来,双方都在杀人,因此都在行恶。
非暴力抗恶的伦理观来自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有一条重要的道德戒律就是“不可杀人”。托尔斯泰在有关非暴力抗恶的论文里反复地摘引和论证这一道德戒律的重要意义。他说:“基督教教义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惩罚不合理、惩罚有害的道理,指出人类的主要灾难来自一些人以惩罚为借口对另一些人施行暴力。他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揭露沙皇专制政权残暴统治人民的罪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学说具有很大局限性。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观点出发,不加阶级分析地认为一切暴力都是恶,就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其要害在于:他既反对剥削阶级滥杀无辜,也反对革命暴力惩罚坏人;既反对非正义战争,也反对正义战争;他不加区分地反对一切国家权力。(选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7年第5期,有删节。)
追忆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