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三 如果上述分析还显零散和薄弱,至此,我们完全可从屡析创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洞察其写作意图的角度再进行充分论证,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首先,诗歌以“兰芝诉苦告状、自请遣归”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将兰芝刚烈、受不得委屈的性格暴露无遗,为后文表现主题打下伏笔,也起到对“兰芝对封建礼教规定的某些妇道之礼淡漠无知”的强调作用;紧接着写焦仲卿立即去质问并进而顶撞母亲,行文干脆、紧凑,表明仲卿根本不做“调查研究”,其淡漠礼法的不孝之举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个“软耳朵”, 媳妇一诉苦,他就去怪娘。这才激怒焦母,下定休弃兰芝的决心:“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种巧妙的、独具匠心的开头,如不细心揣摩,是很难发现其深意的:一是将兰芝和仲卿不以家长为尊、不以礼教为重的表现展示给大家,以供人们深思,也为造成和文末“戒之慎勿忘”的呼应之势;二是留下一个悬念——焦母为何要给兰芝找“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茬,为何“吾意久怀忿”,以至要休弃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媳? 然后,诗歌描写了二人的语言及情感世界
回归历史真实的解读——对《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的再认识(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三
如果上述分析还显零散和薄弱,至此,我们完全可从屡析创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洞察其写作意图的角度再进行充分论证,以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首先,诗歌以“兰芝诉苦告状、自请遣归”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将兰芝刚烈、受不得委屈的性格暴露无遗,为后文表现主题打下伏笔,也起到对“兰芝对封建礼教规定的某些妇道之礼淡漠无知”的强调作用;紧接着写焦仲卿立即去质问并进而顶撞母亲,行文干脆、紧凑,表明仲卿根本不做“调查研究”,其淡漠礼法的不孝之举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个“软耳朵”, 媳妇一诉苦,他就去怪娘。这才激怒焦母,下定休弃兰芝的决心:“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种巧妙的、独具匠心的开头,如不细心揣摩,是很难发现其深意的:一是将兰芝和仲卿不以家长为尊、不以礼教为重的表现展示给大家,以供人们深思,也为造成和文末“戒之慎勿忘”的呼应之势;二是留下一个悬念——焦母为何要给兰芝找“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茬,为何“吾意久怀忿”,以至要休弃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媳?
然后,诗歌描写了二人的语言及情感世界,逐步揭示上述悬念。其中“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誓不相隔卿……不久当还归”、“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誓言及依依不舍的深情,莫不让人拘泪。毫无疑问,人们也是从这些描写中窥见了二人恩爱有加的夫妻情深,认为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棒打鸳鸯,实在可恶。然而,却没有弄明白作者的深意:此步是为了揭示焦母为何休掉兰芝的深层原因的——这二人只顾自己恩恩爱爱、卿卿我我了,而忘记了“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的礼仪,且仲卿“甚宜其妻”,实在让焦母“不悦”。如果焦仲卿“忘了”,你刘兰芝应该“谨记”啊,不然的话,你会被冠以“不事舅姑”的罪名的!这实际上是乱世社会封建教化不能为继,导致青年人对封建礼法淡漠无知的写照!其间铺陈兰芝遣归前的梳妆打扮:“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一般的见解以为这是对刘兰芝漂亮、貌美的具体描写,更反衬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的罪行,但你没发现这是不是有点过了,有点妖媚了,这正是作者对仲卿“甚宜其妻”,以至“父母不悦”的原因的深层揭示——焦仲卿是从骨子里喜欢这样带点妖媚型的女子(有可怜体无比的贤女秦罗敷为衬)而淡漠礼法,两人太恩爱而没注意言行上的分寸,导致焦母心里极为不爽。就这,还要“上堂拜阿母”,所以“阿母怒不止”。人们常说:“死也得让我死个明白呀!”可悲的是,刘兰芝到死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休。因为当娘家生母问起“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时,她竟“惭阿母”:“儿实无罪过。”对封建礼教中关于妇道的礼仪淡漠无知到如此地步,难怪焦母“久怀忿”且不肯原谅她。
从她回到娘家之后,诗文则重点表现了她如何不受利诱,不能和心爱之人白头偕老就以死以明心志的品质,这是全文的高潮,也是对这个人物身上符合封建礼教的闪亮点的彰显:尽管她有上述不足,但她在“忠贞不二”的大节上却是无与伦比的。这一部分还表现了创作者对整个社会不以妇女忠贞为尊的批判,从而警示人们应树立封建主义的忠贞观。还是从诗歌描写的实际出发,诗中以急促的笔法描写县令、太守这样的社会代表人家迫不及待地去向一个刚被休弃回娘家的女子求亲,且刘兰芝已在第一次县令家求亲时就有“结誓不别离”的“宣言”,那为什么你太守家还要去刘家给儿子求婚,刘兄也急催着劝导妹妹改嫁,如果你们都以兰芝“结誓不别离”的意见为重,以封建礼教中妇女的忠贞为重,人家只愿和仲卿为伴,只不过目前出了点意外,只要给人家一点时间,想必人家会有重续旧好的可能(有“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为证),你们何必急急催促人家改嫁呢?结果就弄出这么一出大悲剧。可见,诗歌所要揭露的是从上至太守这样的士大夫、下至刘兄这样的平民,整个社会都对封建礼教中妇女忠贞观念的淡漠。同时,也表现了焦仲卿不顾寡母在世身单而“自挂东南枝”的既可恨又可悲之举,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淡漠礼法的不孝之举——这真是一个只顾自己“悦情”,不顾寡母死活的家伙。
最后,对全诗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深化和总结,所以才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和“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深化主题思想的结尾。特别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更应好好揣摩。究竟“戒”什么呢?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整理出所“戒”内容:一戒男女恩爱亲密程度引起父母不悦,像焦仲卿这样的“单亲家庭”更应注意——对家长不尊;二戒刘兰芝不明婆婆不满于她的心思,毫无忍受和担待,反而在焦仲卿面前诉苦告状并自请遣归——又对家长不尊;三戒焦仲卿的不冷静和言辞行为的不当,对母亲采取质问的口气和顶撞的方式——仍对家长不尊;四戒仲卿不顾身后寡母身单死活而自杀——还是对家长不尊;五戒整个社会都淡漠妇女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不是你们都急着催兰芝改嫁,也不至于发生这种惨剧。如果非要说有揭露和批判,那就是这“五戒”内容,有刘兰芝、焦仲卿不以家长为尊、不以礼教为重的结果,也有整个社会不重礼教的结果。这种揭露和批判,是对作者生活的乱世现实中不合礼教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而不是根本否定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基于历史背景和诗歌描写实际,而不是猜测甚至想当然的结果。
综上所述,该诗的首要目的,就是对刘兰芝宁死不事二夫的忠贞之节的赞赏,尽管她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时,也批评了这两位青年男女不以家长为尊、不以礼教为重的错误,是需要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他们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封建教化在乱世社会被弱化的结果,从而导致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法淡漠无知,表现了封建乱世人们对以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为核心内容的封建正常统治不能为继的隐忧,渴望重建封建正常统治秩序和这种统治思想的绝对权威。这才是对《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回归到历史真实的解读,是符合文艺作品“主题的产生”规律的主题思想的解读。
[作者简介]王宝杰,男,生于1970年,1994年毕业于陕西安康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2007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学历,现在陕西省佛坪县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有《中学生怎样品<水浒>》《刚烈•专情•绝望•轻生》发表于山东省《科技信息》杂志。
参考文献
[1]《唐弢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http://baike.baidu.com/view/64290.html?wtp=tt之“主题”。
[3]《孔雀东南飞》:焦母休掉刘兰芝的原因。
转自『中学语文网』 原文地址:http://www.zxyww.com/rjb/ges/201004/11235.html。
[4]http://baike.baidu.com/view/32300.htm?fr=ala0_1_1《孔雀东南飞》。
通讯地址: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邮政编码:723400
联系电话:13630267767
王宝杰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