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论文对《理性我思致用》的批判(陈祥书)(教学论文)» 正文

对《理性我思致用》的批判(陈祥书)(教学论文)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8409

概要:第三是阐释不当。按照常理,在阐释“表现性追问法”时,应当先讲“表现性”,后讲“追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讲什么解读原则。可是,徐江同志却在一开始就阐释什么解读原则——从文本中有关事物的“表现”与“表现性”的生成关系中探求文本的深刻内涵,然后才去阐释“表现”与“表现性”。而且,他的阐释不能说明“表现性追问法”;因为如果按照他的阐释,只能将“表现性追问法”归结为“探求内涵法”。而阐释“文本假设比较法”时,更是莫名其妙:劈头就来了个“多元思维”,给人的感觉好像下面就要具体阐释“多元思维”了。可你一读,才知道并非如此:原来下面先讲“文本假设比较法”的定义,再讲“文本假设比较法”的好处。同样,阐释“阅后设题写作法”时,也是如此。一开始,他就讲“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人误以为下面就是阐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可是,你再往下一看,原来下面讲的是“阅后设题写作法”。具体一点,就是先讲“阅后设题写作法”的含义,再讲“阅后设题写作法”的目的,最后讲要养成阅后设题的习惯。此外,就评者而言,不敢赞同。最主要的,不外乎三点:其一,按语不妥当。编者按认为,徐江同志到中学“下水”上课,很有热

对《理性我思致用》的批判(陈祥书)(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三是阐释不当。按照常理,在阐释“表现性追问法”时,应当先讲“表现性”,后讲“追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讲什么解读原则。可是,徐江同志却在一开始就阐释什么解读原则——从文本中有关事物的“表现”与“表现性”的生成关系中探求文本的深刻内涵,然后才去阐释“表现”与“表现性”。而且,他的阐释不能说明“表现性追问法”;因为如果按照他的阐释,只能将“表现性追问法”归结为“探求内涵法”。而阐释“文本假设比较法”时,更是莫名其妙:劈头就来了个“多元思维”,给人的感觉好像下面就要具体阐释“多元思维”了。可你一读,才知道并非如此:原来下面先讲“文本假设比较法”的定义,再讲“文本假设比较法”的好处。同样,阐释“阅后设题写作法”时,也是如此。一开始,他就讲“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人误以为下面就是阐释“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可是,你再往下一看,原来下面讲的是“阅后设题写作法”。具体一点,就是先讲“阅后设题写作法”的含义,再讲“阅后设题写作法”的目的,最后讲要养成阅后设题的习惯。
此外,就评者而言,不敢赞同。最主要的,不外乎三点:
其一,按语不妥当。编者按认为,徐江同志到中学“下水”上课,很有热情,很有勇气;是对教育的虔诚,很令人感动。依愚之见,此说十分不妥。因为作为大学教师,不好好地研究大学语文,跑到中学来较什么劲?凑什么热闹?应该说,属于不务正业,不守本职。非但不值得提倡,反应受到批评。如果是在大学里“混”不下去,或是“混”不出什么名堂,就到中学来“折腾”,捞取“名声”,那就更加可耻,更为可恶。因为这不仅带有“炒”的性质,而且带有“闹”的意味。
其二,评语不正确。评者认为:徐江老师解读《游褒禅山记》是一节学术性的传播一种教学理念的示范课。我认为,此评也极不正确。第一,有何学术性?他的解读顶多是一个普通中学语文老师的解读,谈不上有什么学术性。第二,传播了什么教学理念?他的三种解读方法是中学语文最最普通的方法,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第三,有何示范意义?探求内涵、假设比较和读写结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常规做法。只要是稍有经验的老师,都会这么做?他给谁示范?给大学的师范生还差不多。
其三,调查不可信。因为现在的调查水分太足,蒙骗太多:一是调查的设计很不科学,其倾向性十分明显。二是就学生而言,调查很新鲜,学生好奇;大多数是说好话。三是学校组织调查,学生不敢不说好话,怕影响不好。这种“举手表决式”的调查,反对的人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因而,既不足为怪,也不足为信;充其量,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当然,也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它既毫无意义,也毫无价值。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徐江同志的观点未必正确,探索未必深入;但他也提醒了我们:社会各界都在关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提高效率。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中学语文,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具体一点,必须努力更新教学观点,追求新的教学理念,站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加大思考力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强化读写结合,力图活学活用。如此,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进而,使中学语文教学更有成效,更加辉煌。
原载《文江垂钓》(2007、9)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议论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