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论文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反讽艺术(教学论文)» 正文

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反讽艺术(教学论文)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8350

概要: 2.结构反讽艺术的运用 (1)时间结构的反讽艺术 小说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故事新编》更能体现出鲁迅对时间处理的杰出才能。读过《故事新编》的人,对于这部小说集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它的荒诞、奇异色彩。而这种荒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间结构的古今杂糅。比如在《奔月》中,本来处在遥远的洪荒时代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和神人后羿及嫦娥,却被置于了充满现代气息的世俗世界里:住的是奴仆成群的大宅院,吃的是拌肉的炸酱面,闲暇之余还会下馆子、打麻将。比如在《理水》中,尧舜的天下不仅有幼稚园、飞车,有满嘴外语,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鱼肉百姓、纸醉金迷的官吏。又比如在《起死》中,手持警棍,狂吹警笛,携有现代装备的巡士和商纣时期惨遭屠戮的百姓,则全部出现在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地上。这样一来,时序颠倒,怪相环生,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作家就是通过这种嵌合和有意误植的方式把现代的话语、事件、现象直接移植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融,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而这样处理时间的结果就是在文本中出现了两组扭结在一起,然而又完全相对的时间体系:过去和现在,也

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反讽艺术(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2.结构反讽艺术的运用
   (1)时间结构的反讽艺术
    小说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故事新编》更能体现出鲁迅对时间处理的杰出才能。读过《故事新编》的人,对于这部小说集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它的荒诞、奇异色彩。而这种荒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间结构的古今杂糅。比如在《奔月》中,本来处在遥远的洪荒时代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和神人后羿及嫦娥,却被置于了充满现代气息的世俗世界里:住的是奴仆成群的大宅院,吃的是拌肉的炸酱面,闲暇之余还会下馆子、打麻将。比如在《理水》中,尧舜的天下不仅有幼稚园、飞车,有满嘴外语,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鱼肉百姓、纸醉金迷的官吏。又比如在《起死》中,手持警棍,狂吹警笛,携有现代装备的巡士和商纣时期惨遭屠戮的百姓,则全部出现在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地上。这样一来,时序颠倒,怪相环生,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作家就是通过这种嵌合和有意误植的方式把现代的话语、事件、现象直接移植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融,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而这样处理时间的结果就是在文本中出现了两组扭结在一起,然而又完全相对的时间体系:过去和现在,也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当然这种时间结构的反讽,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手段,同时它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对生活、生命的感受方式,是作家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反映。而从这里我们得到的是作家对于历史经验的悲剧性的重复感与循环感。在作家的眼里,历史的演进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简单的重复。在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事物、思想都能在其他时间点上找到“孪生子”。客观的时间永远流逝,而不变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就像作家所说中国社会始终在两种时代中循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试将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是宋末,是明季。 ”从这些语句,我们读到的是作家独特的对于时间与人类历史的感受,在他的眼中,时间并非是直线式的上升,而是一种圆周式的运动,就像《在酒楼上》吕纬甫的生命感受——人是永远逃不出原起点的。单独的个体如此,人类社会更是如此。这是作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敏锐捕捉到的历史经验。而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才使《故事新编》摆脱了时间的森严壁垒,在古代与现代中自由出入,并使正统的历史呈现出荒诞的面孔,从而也构成了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批判。
   (2)空间结构的反讽艺术 
    小说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一样也是作家主体经验和存在的方式。而在《故事新编》中,作家同样采用了反讽来处理文本的叙述空间结构。小说作为叙事性文本,叙事的视角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它决定了文本的叙述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在《故事新编》这部小说集中,作家则采用了多个聚焦点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不断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对所有的事物从多个方位、多个层面来加以关照、描写和展现。而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们相互映射,又相互对立。这就不可避免的使文本的叙述空间呈现出反讽的特征。比如《出关》中老子到函谷关的一段描写。对于老子这个人物,作家同样是从多视角来进行展示的。首先是从关尹喜的角度来看老子,起初在他的眼里,老子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馆长”,是一位有学问的先生;接着视角切换到帐房和书记的角度,这个时候老子就变成了只会念一些令人头痛而且一钱不值的学问的迂腐可笑的老头。最后,作家又把视角切回到关尹喜上,经过了老子关于道的玄乎含混的折腾之后,关尹喜对老子也失去了先前的热情,此时在他的眼里,老子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值五个饽饽的老作家。通过这种视角的变幻所得出的关于人物的不同价值判断充满着反讽的力量,不仅处在聚焦点的老子的面目被挤压变形,而且对聚焦者也是一种莫大的反讽。它不仅构成了对历史中具有先哲地位的人物的一种冲击,同时也是对世俗世界的一种强烈批判。  
    反讽艺术不但大大增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表现力度,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作品艺术性的美学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反讽艺术,使鲁迅虽然深处黑暗战乱年代,然而不甘沉沦,以更加坚定的态度行进在现实的社会人生中,以生花妙笔抒写着人生社会,书写着自我的生命感受。《故事新编》于诙谐中见苍凉,它启迪着后人,警醒着来者,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鲁迅:《故事新编》(《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孟广来:《<故事新编>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
3.鲁迅:《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4.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5.甘竞存:《鲁迅研究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6.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上一篇:观潮(上)(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