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注意这里的“肃然”和下面几段的“赧然”“凛然”“悚然”“欣然”,分析“听的人”的心态变化过程。未庄人趋炎附势,所以他们听说阿Q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当然就肃然起敬了;而当他们听阿Q说城里的孩子麻将叉得精熟的时候,他们的“赧然”,又表明未庄人盲目的自卑,会叉麻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国民中比丑的劣根性;下面的“凛然”“悚然”“欣然”三个词描写他们听阿Q讲杀革命党时候的心理表情变化过程,一方面“听的人”对于发生在现实中的事如此隔膜,说明革命与农民的天然隔绝,另一方面“欣然”是说“听的人”听完后觉得过瘾,有些高兴的样子,又刻画了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这几个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群麻木愚昧的看客,表明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听的人”为什么一方面“叹息”,另一方面又“快意”?“叹息”是因为阿Q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他们听说阿Q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Q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联系前面妇女对阿Q惟恐避之不及的情节,分析“没有”“有罢”,
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注意这里的“肃然”和下面几段的“赧然”“凛然”“悚然”“欣然”,分析“听的人”的心态变化过程。
未庄人趋炎附势,所以他们听说阿Q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当然就肃然起敬了;而当他们听阿Q说城里的孩子麻将叉得精熟的时候,他们的“赧然”,又表明未庄人盲目的自卑,会叉麻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国民中比丑的劣根性;下面的“凛然”“悚然”“欣然”三个词描写他们听阿Q讲杀革命党时候的心理表情变化过程,一方面“听的人”对于发生在现实中的事如此隔膜,说明革命与农民的天然隔绝,另一方面“欣然”是说“听的人”听完后觉得过瘾,有些高兴的样子,又刻画了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这几个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群麻木愚昧的看客,表明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
“听的人”为什么一方面“叹息”,另一方面又“快意”?
“叹息”是因为阿Q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他们听说阿Q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Q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
联系前面妇女对阿Q惟恐避之不及的情节,分析“没有”“有罢”,说说此时妇女和阿Q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前面情节里,妇女躲避阿Q,是因为受了赵太爷之流的宣传蛊惑,加以愚昧,以为阿Q真个是猎色的坏蛋。而到这里,她们又并不害怕阿Q了,是因为阿Q手里有东西,她们并不是喜欢阿Q,而是喜欢阿Q的东西。“没有”“有罢”表明阿Q以为自己地位提高了,这些女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所以并不想过分搭理她们。这里,作者对妇女持一种讽刺的态度。
说说“不觉失声”对刻画赵太爷妙在哪里。
赵太爷开始摆出架子,本来想贪小便宜却偏要做出个老爷的样子来,所以一开始说话想说得含蓄而有身份。可没想到阿Q说“完了”,他心里一急就“不觉失声”,露出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土地主的尾巴来。
说说阿Q从中兴走向末路的过程。
阿Q所谓中兴,是他在城里做了小偷逃回家来,又在未庄人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受到人们的一段时间的尊敬;而阿Q卖那些偷来的旧货,并且坦率得可爱并不讳言自己做过小偷的经历,使他的地位在未庄人心里大跌,重新回到进城前的地位。尤其是赵太爷想捡小便宜而未得,更暗示着阿Q末路的到来。
绍兴光复这么庄严的事件,作者却用阿Q卖搭连给赵白眼这件事来作补充说明,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有什么用意?
一方面说明普通老百姓并不关心什么绍兴光复,而只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辛亥革命与人们的生活差得太远;表明作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怀疑的,把绍兴光复与阿Q卖搭连这事联系在一起,显得滑稽可笑。
阿Q为什么先讨厌革命很快又向往革命?
阿Q身上有着狭隘保守排斥异端的思想,他天生反对变革现实的一切事情,所以他一开始听到革命时很反感,觉得与他为难,所以“深恶而痛绝之”;可是他身上又有盲目趋时的特点,加上他对现状的不满,尤其自己生活的不痛快,看到举人老爷这样怕,所以他自然又向往革命了。阿Q对革命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表明阿Q对革命态度的不稳定性,对革命的不理解甚至误解。
将“老Q”与前面“混小子”对比,揣摩一下赵太爷的内心世界,说说此时的赵太爷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赵太爷。
此时是一个惶恐狡诈卑怯的赵太爷。
阿Q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用我们的话来概括就是金钱、权力、女人。
说说“革过一革的”这五个字的含义。
表明当时“革命”一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又不理解什么是革命,所以老尼姑演绎说“革过一革的”,这是对革命的绝大讽刺。所谓革命,就是假洋鬼子和秀才的打砸抢罢了。
说说“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揭示两个反动人物“革命”行动的丑恶卑劣,意味深长。也从一个侧面揭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夺取革命果实的史实。“情投意合”“革命”含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阿Q与赵秀才、假洋鬼子虽“素不相能”,但都想到去静修庵“革命”,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革命动机都是十分低下的,无非就是找一些弱者来欺负一番,找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来革一革罢了。它让读者明白,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这样的人太多了。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说明什么?
说明“革命”换汤不换药,许多投机分子钻进革命队伍中,窃取了革命果实。
“空荡荡”用得妙在哪里?
这个词把人们看惯了脑后的辫子,而现在一下子看不到辫子时不习惯的微妙感觉写出来了,很有滑稽感。
说说“惊服”一词的含义。
这个词刻画了未庄人前后相连的两种心态,先是猜想“银桃子”可能是当大官的象征而吃惊,过后很快便佩服,表明未庄人的趋炎附势心理。
假洋鬼子的这段“演讲”,满口“鬼话”,不提辛亥革命的真正功臣孙中山、黄兴等,却提一个投机分子洪哥。说说这段话刻画了假洋鬼子一副怎样的嘴脸。
满口鬼话,大吹牛皮,捏造革命经历和革命资本。半吊子知识分子,外表新式,实际上是一个投机、善变、钻营的封建余孽。他的这番话只能蒙骗没见过世面的未庄乡下人。
“洋先生”为什么不准阿Q革命?
假洋鬼子作为一个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式资产阶级人物,注定与广大人民有着天然的隔膜,并没有丝毫共同的利益可言。尤其是,假如假洋鬼子同意了阿Q与他一起共同革命,那么就会认为是对自己身份的极大污辱。所以他决不准阿Q革命,决不会与阿Q共一条战壕。
阿Q认为“再没有别的路”,你认为呢?
凭阿Q当时的觉悟程度,他认为自己是无路可走了,实际上他也确实是无路可走。本来可以投奔真正的革命党,但按照他的觉悟,他不可能找到真正的革命党。
这两段话用了六个“抬出了”,对于表现阿Q此时的心情有怎样的效果?
强调阿Q没有被邀请革命而表现的焦虑不安的心情,更体现他革命动机的低下,那就是想分点东西。
未庄人为什么既“快意”又“恐慌”?
“快意”是因为未庄人平时虽说敬畏赵太爷,但作为被压迫者,心底里还是恨赵太爷这种压迫者,所以听说赵家遭抢,自然就“快意”;“恐慌”是因为对形势不了解,怕危及自己的财产和性命。
用这么多兵捉拿阿Q,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揭露统治者的残暴与虚弱。
“高明”通常是什么意思?这里怎么解释?
“高明”一般是指见解、技能等的高超,这里作者是一种创造性的用法,意为高大明亮。意思就是土谷祠并没有比大牢更好。
说说你对阿Q下跪的看法。
阿Q的下跪,表明他身上的奴性根深蒂固。见到官就下跪,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者对人民驯服的结果,背后的实质是对国民人格的污辱,但国民长期习惯如此,就像阿Q一样,觉得某人有来头,就自然下跪。作者描写这一情节,一方面是揭露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另一方面是批评国民的奴性人格。
“画圆圈”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阿Q什么性格?
表现阿Q的死爱面子,死到临头还不觉悟。
小说中前后共几次写阿Q“睡着了”?说说其言外之意。
大概有五六次写他“睡着了”,这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含着他的麻木不仁。作者焦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又希望他们惊醒。
死到临头的阿Q,精神上还如此“泰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表明阿Q精神麻木到了极点。
“狼”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狼”象征着那些麻木的看客,不仅充当看客,也充当统治者刽子手的帮凶,一起来吃掉阿Q。
“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万变不离其宗,顽固的封建阶级本性不变,得了“银桃子”比作“顶子”“翰林”,失了辫子如丧妣,终于还是迷恋封建王朝的“遗老”。
独写一段未庄人对阿Q被枪毙后的态度来结束本文,它隐含作者什么用意?
给读者揭示一个十分悲观的现象:社会仍是如此黑暗,国民仍是如此愚昧,中国,何时才能得救?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有趣又不失深沉的小说,估计一部分学生以前读过,一部分学生在拿到新书后也可能进行了阅读,这就为教学打下了基础。尽管这样,还是要在课前布置预习,要求是:通读课文,用铅笔画出认为精彩的语句;思考旁批提出的问题,思考的结果可用铅笔记下。
二、教学步骤
1.写作背景介绍。大约用十几分钟介绍《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2.朗读课文。按照一定速度朗读课文,一课时朗读两章左右;参考课文鉴赏说明中的“内容分析”,简单概括每章所写内容,理解一些字词和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并对旁批问题进行简短解答。这样大约需要四至五课时。朗读方式可以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轮流朗读和集体朗读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读完一章讨论本章提出的旁批问题。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活跃课堂气氛。朗读阶段就是要让学生开心的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