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五、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就此展开讨论,然后写一篇短文。此题为口语表达和片断写作练习。设题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作品内涵和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可以开展一次辩论比赛,分出正反两方展开交锋。短文写作也可自由发表见解,不必非持一种观点不可,但教师要作正确引导。六、将这部小说的某个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表演。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附 旁批参考答案:注意体会赵太爷的动作和表情,抓住“会姓赵”“配姓赵”,说说这里刻画了怎样一个赵太爷。姓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本不存在会不会姓什么、配不配姓什么的道理,而赵太爷却说阿Q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并对阿Q又骂又打,他此时心里一定是觉得阿Q如果姓赵,是丢了他们赵家的脸,当然他不准阿Q姓赵;其实阿Q姓不姓赵真是说不清楚,最可恶而可笑的是,赵太爷太不讲理,他的所作所为,活脱脱表现一个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打人、蛮横霸道的土霸王形象。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表明了阿Q怎样的地位和处境?连姓、
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五、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就此展开讨论,然后写一篇短文。
此题为口语表达和片断写作练习。设题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作品内涵和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可以开展一次辩论比赛,分出正反两方展开交锋。短文写作也可自由发表见解,不必非持一种观点不可,但教师要作正确引导。
六、将这部小说的某个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表演。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附 旁批参考答案:
注意体会赵太爷的动作和表情,抓住“会姓赵”“配姓赵”,说说这里刻画了怎样一个赵太爷。
姓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本不存在会不会姓什么、配不配姓什么的道理,而赵太爷却说阿Q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并对阿Q又骂又打,他此时心里一定是觉得阿Q如果姓赵,是丢了他们赵家的脸,当然他不准阿Q姓赵;其实阿Q姓不姓赵真是说不清楚,最可恶而可笑的是,赵太爷太不讲理,他的所作所为,活脱脱表现一个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打人、蛮横霸道的土霸王形象。
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表明了阿Q怎样的地位和处境?
连姓、名、籍贯都渺茫的人,可见其地位之低。中国农村特别注重姓氏宗族,势单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负,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没有姓,没有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
找出下文中阿Q“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一类的“名言”。说说表现了阿Q什么心态。
“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又表现了阿Q什么样的心态?
可以说这是一种矛盾心态。以进过城而自负,是对于未庄人的自负,某种程度上表现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看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
表现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一心态。
怎样理解这一句里“不幸”“倒”“几乎”这几个词的意思?
表面看,“不幸”与“赢”自相矛盾,但实际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了,可见那是怎样的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几乎失败”,阿Q这一次面临失败的真正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地发生了作用。作者用这样的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失效,可见阿Q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联系上下文,说说“蒙”在此处有什么含义。
挨打也像荣幸地蒙受恩惠,这个意思在后文有详细的说明。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阿Q“得意”什么?
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悲的结局。
“照例”说明什么?
“照例”说明阿Q总处于被打的地位,他被王胡等人拉到墙上碰头远不止一次,而是一种家常便饭。
“等候”一词用得妙在何处?
“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隶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
“摩着”“呆笑”对刻画阿Q起什么作用?
摩着,来回摩擦,用力大概不大,充满se情成分;呆笑,极尽阿Q下流相,尽显阿Q欺软怕硬之态。
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这揭示出一个怎样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九分”是作者生造的词,但十分成功,作者略带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这些看客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说说“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既讽刺阿Q,又把阿Q精神与当时的一些国粹家挂上了钩,顺笔讽刺他们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说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正话反说,讽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条,又讥讽了无耻的假道学先生们。
概括阿Q的女性观,并说说你的看法。
阿Q对女性的态度是要不得的,他受封建思想的严重毒害,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但他又是有欲望的人,所以又希望有女人来勾引自己,还想和吴妈困觉。这就非常真实地表现了阿Q的肮脏灵魂,也讽刺了假道学先生的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实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国民被统治者愚弄到何种程度。
体会“蓬”“粗”用词的准确性。
“蓬”是听觉,“粗”是触觉,阿Q先听到竹杠敲在头上的声音,再感到竹杠接触面积的大小,却单单感觉不到打的轻重,阿Q感觉迟钝麻木到何种程度!他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仅使他精神麻木,而且让他肉体也麻木了。
本文对地保着墨不多,但跃然纸上。简要说说地保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地保在小说中出现较少,主要在两个情节中出现,一是阿Q声称姓赵,地保领他到赵太爷那里去,过后受到地保一通教训,还要阿Q给酒钱;二是阿Q向吴妈求爱之后,地保出来处理此事,又骂了阿Q一通,向阿Q加倍索要酒钱,和赵太爷订立五条协议来迫害阿Q。从这两个情节看出,地保实际上是赵太爷的爪牙和帮凶。
这样分明地罗列五个条件,刻画了赵太爷什么样的嘴脸?
刻画了赵太爷敲骨吸髓的凶残本性。我们看到,这五个条件,基本没有针对这一事件的,而是借题发挥,要敲诈阿Q,把阿Q逼上绝路。连阿Q这种一贫如洗的人,赵太爷都要如此盘剥,赵太爷之凶狠可想而知。
简要说说你对吴妈的看法。
吴妈与阿Q同是奴才,被剥削者,按理说应该有共同语言,但是她对于奴才的命运似乎非常满意,所以开口闭口就是赵府上的事。对于吴妈来说,赵府是她的整个世界。她同样也受了封建毒害,阿Q跪着向她求欢,更成为她生命史上的污点,所以她要寻短见以显示自己的清白,但她能清白么?她作为赵府的奴才,妄图与阿Q划清界线,实际是不可能的,她只能是暂时做稳了奴隶,明天不知是晴还是阴呢。在盘剥阿Q的战利品中,她只分到了阿Q破衣衫的小半部分,这令人恶心。吴妈最后也去看阿Q游街示众,充分说明吴妈已经变成一个麻木而缺乏同情心的看客了。她无形中充当了杀害阿Q的众多帮凶中的一个。作者塑造的吴妈,可恶的成分多于可怜的成分。
用个“钻”字,妙在哪里?
一词写出一个形象,“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即使阿Q是个流氓,也可能不会动她一个手指头。她的“钻”,实在是自作多情。
真的是小D“谋了他的饭碗去”吗?
并不是小D谋了阿Q的饭碗,而是以赵太爷为代表的统治者剥夺了阿Q的生活权利。但阿Q误以为是小D在与自己抢生意,可见阿Q不觉悟之严重程度。
为什么用“大约”一词?
这是在描写看客,因为鲁迅笔下的看客,大都是对别人的打架吵嘴煽风点火,以得到看的愉快。所以“大约”表明很可能不是解劝。
小D与前面的王胡,是怎样一类人?
小D与王胡,其实都是奴隶,受着统治者剥削的劳动者,但是他们却窝里斗,不争气,说到底,亦是阿Q一类的麻木的国民。
“空虚”“了然”在这里是什么含义?
这是字面上的环境描写,实际上的心理描写,表明阿Q此时生计没有着落,穷途末路的感觉。
说说“求食”一词的言外之意。
“求食”是动物找食的用语,可见此时的阿Q已经十分悲惨,落到维持动物性的生存的地步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赵太爷之流的可恶与残忍,因为就是他们把阿Q逼到这种地步的。
阿Q真的“并不想要”吗?
他并不是不想要,而是阿Q本质上是一个老实人,他不会做那种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事,所以他知道馒头是要不到的,人家也决不会赊给他吃。
阿Q的狡辩突出表现了他性格中的哪一方面?
表现阿Q性格中的圆滑无赖。
简述阿Q是如何被迫进城的。
阿Q调戏赵府上的奴仆吴妈,被赵太爷打骂并勒索,还断了他的生计,看到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在未庄生存下去了,他就决定进城。
与《孔乙己》中孔乙己买酒时的“排”比较,这里的“扔”字表现阿Q什么心态?
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五文大钱”,用“排”表明他此时穷困潦倒,五文大钱得来不易,出手时有些舍不得,生怕多给,故用这个“排”字。而这里阿Q刚从城里回来,人家不知他的底细,他也因为做小偷得了些钱,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摆阔,所以他故意“扔”,这个字还带有声音的意思,表明他目空一切,忘乎所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