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③泛读型:泛读是一种休闲式、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这种由“面”及“点”的阅读追求的是阅读的“量”,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泛读课型,要求学生在网上浏览时要根据需要选取最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泛读课型的操作流程一般为:浏览网页—精读选段—下载编辑—分析点评。(三)运作举隅下面以《逍遥游》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三维阅读教学精读课型的课堂运作,因篇幅所限,专题型和泛读型的课堂运作略去不谈。1、教学设想: 对《逍遥游》这篇文章的学习应依托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去把握重点和化解疑难,在演示、观察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辩,进行创造性学习。2、学习重点、难点:①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②初步鉴赏先秦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③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④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3、课时安排:1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将文章及其下列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传到校园局域网自学区网页上。①庄子简介及背景资料。②
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③泛读型:泛读是一种休闲式、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这种由“面”及“点”的阅读追求的是阅读的“量”,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泛读课型,要求学生在网上浏览时要根据需要选取最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泛读课型的操作流程一般为:浏览网页—精读选段—下载编辑—分析点评。
(三)运作举隅
下面以《逍遥游》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三维阅读教学精读课型的课堂运作,因篇幅所限,专题型和泛读型的课堂运作略去不谈。
1、教学设想:
对《逍遥游》这篇文章的学习应依托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去把握重点和化解疑难,在演示、观察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辩,进行创造性学习。
2、学习重点、难点:
①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②初步鉴赏先秦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③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④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3、课时安排: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将文章及其下列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传到校园局域网自学区网页上。
①庄子简介及背景资料。
②教师配乐朗读《逍遥游》。
③“诗仙”李白《上李邕》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几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此诗配上李白画像,体会诗人在自由心态中获得满足的神情,其神情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印迹。
④视频:庄子画像(画外音:《庄子》一书的影响)。
⑤文本阅读要求:
A、明思路:诵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涉及到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B、品美点: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C、悟事理:庄子《逍遥游》的主旨——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5、学习过程:
①听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在网络上阅读、赏析课文。
A、学生自主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
B、文本阅读检查:学生完成“文本阅读”中的问题,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集体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③主题性研读
A、利用Net Meeting、BBS等作为意见表达工具围绕相关问题,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自我探索或集体讨论,谈感悟,重点讨论对“逍遥游”的理解。
B、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主控机浏览或评价学生看法、见解,进行反馈性评价。)
④教师总结
6、课外延伸:
课外上网,查阅有关庄子及其散文评论的文章,拓宽阅读面,收集整理,建立“庄子小文库”。
(四)评价体系
1、评价常模
反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综合评价
反馈性评价以卷面考试的形式予以体现,形成性评价以活动的形式予以体现。
2、评价办法
①卷面考试。
②定期进行各项能力专项检测,主要检测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③举办创新写作竞赛、文学评论竞赛、辩论赛等,根据比赛结果及所获成绩作出评估。
④鼓励学生在网站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发帖的数量、等级作出评估。
(五)网络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平台,因而网络的建设几乎主宰了网络阅读教学的命运。
我校建有了网络教学专用教室,装备了60台多媒体电脑。教师机装有“清华同方”软件,便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室内装有大屏幕投影仪,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演示。此外还装有电子白板,可直接写字、作图,以弥补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无法预计课堂突发情况的不足。
网络教学专用教室每台电脑均与校园网相联,学生既可在校园网内部高速交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也可与因特网相联,广泛搜集外部资源。
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辟了语文阅读教学网站。网站分为资源区、自学区、交流区、咨询区。
资源区分为站内资源和网络资源。站内资源版快设有网上图书馆、网上题库、高考复习在线、学法指导专栏、课件选粹等栏目;网络资源版块注册开通了www.98yw.com、www.51jxk.com等22个语文专业网站。
自学区分为课文导读、美文赏析、时文选粹、答题指津、在线测验等几个版块,方便学生自学。
交流区有BBS、校园论坛和聊天室供学生讨论交流。
咨询区有在线教师、释疑解难等栏目,还可为学生提供免费电子邮箱。
网络创设一个以学生为直接主体、教师为间接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四、实验成效
为了客观地评价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维教学模式的现实价值,我采用等组实验法进行了教学实验,以书面测试、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实验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
1、书面测试显示,实验班的学习效益明显高于对比班。主要体现在三次对比性书面测试:
第一次测试,即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均旗鼓动相当,难分轩轾。
第二次、第三次测试,即中测和后测,原为平行班的两个班在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已不再“平行”,实验班明显强于对比班,且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第三次测试显示,对比班平均分仍在及格线上徘徊,而实验班平均分已由及格线提升到几近优秀线。
2、辩论赛上,实验班学生在论辩中,论据充分,知识丰富,引经据典,游刃有余,思维敏捷,语言流畅,与对比班相比,优势十分明显。
3、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全新的学习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认为收获颇丰:能熟练地借助网络搜索并发送信息,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思辩能力大为增强,等等。实验班学生也普遍认为学习潜能得到了较大限度的释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优化了学习行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信息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了勤奋、好学、专注、善思、刻苦、上进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发展要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还认为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大大促进了其它科目成绩的进步。
4、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每学期可节省近20个课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益。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三维教学模式这一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质具有很大作用。
五、几点认识
在理论探索和课堂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维教学模式对新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交互讨论,多向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孤立的学习状态。网络教学的这种交互性、合作性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三维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2、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教学的有序化。
网络教学是基于文本、图形、音频和视频等资源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矫正或激励,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及时得知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教师针对性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向。
3、发挥了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强化了学习的探究性。
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网络世界里,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可以尽情享用。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
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和认真的课堂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三维教学模式,实施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阅读教学,能更有效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姚承智、范承岁,《“自探精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2、李成军,《自主性学习方式与学本教材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8期
3、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师大网何克抗主页
5、威廉•维尔斯曼(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6、李伯泰、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