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箭箭中的针针见血——《“友邦惊诧”论》赏读» 正文

箭箭中的针针见血——《“友邦惊诧”论》赏读

[10-16 16:50:09]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98

概要: 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是一篇非常典型而著名的驳论文。说它著名,是因为本文饱含着作者对投降卖国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义愤,对徒手请愿的爱国学生的深切同情。它似匕首、投枪,痛刺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友邦”的罪恶心脏,又如号角、战鼓,大长全国人民的爱国斗志。说它典型,是因为本文善于抓住论敌的要害放射连环箭,箭箭中的,针针见血,层次谨严地将敌论批驳得体无完肤。文章起笔叙述学生请愿的背景——“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学生们非但没有读书的环境,还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客观平静的叙述中包含着对国民党政府的几多鄙夷与遣责,流露出对请愿学生的几多敬意与同情。学生的请愿使得国民党政府惊恐万状,紧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对学生进行大肆诬蔑,指出学生请愿的结果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包含鲜明爱憎激情的叙述中引出了敌论,树立了批驳的靶子。提起“友邦人士”,作者憎恶至极,情不自禁地将满腔怨愤倾注于“好一个‘友邦人士’!”的反语之中。作者以铁的事实剥开帝国主义“友邦”的画皮,让其狼子野心、丑恶面目毕现于三个“不惊诧”与一个“惊诧了”

箭箭中的针针见血——《“友邦惊诧”论》赏读,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是一篇非常典型而著名的驳论文。说它著名,是因为本文饱含着作者对投降卖国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义愤,对徒手请愿的爱国学生的深切同情。它似匕首、投枪,痛刺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友邦”的罪恶心脏,又如号角、战鼓,大长全国人民的爱国斗志。说它典型,是因为本文善于抓住论敌的要害放射连环箭,箭箭中的,针针见血,层次谨严地将敌论批驳得体无完肤。
文章起笔叙述学生请愿的背景——“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学生们非但没有读书的环境,还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客观平静的叙述中包含着对国民党政府的几多鄙夷与遣责,流露出对请愿学生的几多敬意与同情。学生的请愿使得国民党政府惊恐万状,紧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对学生进行大肆诬蔑,指出学生请愿的结果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包含鲜明爱憎激情的叙述中引出了敌论,树立了批驳的靶子。
提起“友邦人士”,作者憎恶至极,情不自禁地将满腔怨愤倾注于“好一个‘友邦人士’!”的反语之中。作者以铁的事实剥开帝国主义“友邦”的画皮,让其狼子野心、丑恶面目毕现于三个“不惊诧”与一个“惊诧了”的鲜明对比之中。这有如给了论敌以当头棒喝:什么“友邦人士”!他们根本不是些“什么东西”,充其量只是你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友邦人士”!对于他们,我们人民是不会理睬的,我们只有愤怒与憎恨!
根本不是些“什么东西”的“友邦人士”该不该对我们的事情指手划脚、说长道短呢?作者又以事实撕掉了帝国主义“友邦”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强盗面具。在痛快淋漓的鄙视与奚落之中又给了论敌以重锤:得了吧,那些家伙还没有资格“惊诧”呢!
对于帝国主义“友邦”没有资格、毫无道理的“惊诧”,本应不予理睬。国民党政府何以“怕”得厉害,大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呢?作者以“好像”一词精细地揣摩出党国“失了东三省”的心态,代国民党政府作了绝妙的回答。作者对党国心态的入微揣摩,代党国的绝妙回答,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椐的,那就是党国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电文里“说得明白极了”的。“友邦人士”的“一惊诧”,就让国民党政府心贪领神会了:对“越轨”学生,“屠戮”勿论!党国之所以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原来是“怕”遭受“友邦人士”的严厉训诉: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1800万的军费,400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 “军政当局”呀?作者这番精细入微的揣摩,形象地揭示帝国主义“友邦”与党国之间的主奴关系,这一利箭直刺论敌心脏,入木三分地揭露出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的反动本质。由于敌论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诬蔑基础上的,因此,作者特意在文末附记中引叙了报刊电文的内容,让论敌对学生的诬蔑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这样,在文章结束之时再给论敌以有力的重创,使敌论完全失去基础。
纵观全文,作者开篇引出敌论,树起批驳靶子之后,先就“友邦人士”的身份予以辩驳,再就“友邦人士”惊诧的资格予以辩驳,然后就党国怕“友邦人士”惊诧的实质予以辩驳。由于整个敌论是建立在承认帝国主义“友邦”身份基础上的,因此,作者的利箭首先直射“友邦人士”。否定其“友邦”身份,便使敌论失去基础。敌论基础既失,其后面的论调则成无稽之谈。“莫名惊诧”是导致“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谬论的根源,因此作者的利箭紧接着对准这一靶子,彻底否定帝国主义“友邦”惊诧的资格,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反动论调成为无本之木,无稽而荒谬。明确了“友邦”根本不是些“什么东西”。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来“惊诧”之后,作者对准敌论的中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射出勇猛有力的一箭,通过精细揣摩党国的心态,并以事实予以佐证,揭示帝国主义“友邦”与党国之间的主奴关系,揭露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的反动实质。这样,全文抓住论敌的要害予以环环相扣、层次谨严的批驳,真正箭箭中的,针针见血。在批驳论敌论点的基础上,又在文末从论据上给予论敌以重创,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敌论尖锐深刻而全面有力的批驳。
  〖本文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1999年5月主办的“庐山之春·全国语文教师教研成果报告会”上获一等奖(1999年5月)。〗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欲擒故纵间接驳斥——析《俭以养德》的反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