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关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初探» 正文

关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初探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420

概要:杨淑娟 惠州市仲恺中学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曾给许多关注语文教育事业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然而,高中语文,受着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仍在数理化生、英史地政的边缘夹缝中品尝冷落和无奈。据最近网上调查,有30%的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40%说不上有兴趣也说不上没兴趣,20%比较有兴趣,10%的兴趣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强迫去学,又怎能学好呢?知识传授成绩的提高尚且是“少”、“慢”,又何谈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呢?由此看来,在高中的众多学科中,语文的确很不幸地面临着一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教者深感其难,学者缺乏兴趣。而社会上关于“语文误尽苍生”的指责也不假思索劈头盖脸而来。面对高考,面对社会,语文的确迷惘!“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而“源不深”则“流不远”,要改变语文教学这种两难局面,只有正本清源,才能保证水清流长。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老师统治课堂。过去,我们常常批评“满堂灌”,否定了“满堂灌”,又变成了“满堂问”。老师要么问一些诸如“作者是谁”之类的简单问题,要

关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杨淑娟 惠州市仲恺中学

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曾给许多关注语文教育事业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然而,高中语文,受着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仍在数理化生、英史地政的边缘夹缝中品尝冷落和无奈。据最近网上调查,有30%的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40%说不上有兴趣也说不上没兴趣,20%比较有兴趣,10%的兴趣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强迫去学,又怎能学好呢?知识传授成绩的提高尚且是“少”、“慢”,又何谈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呢?由此看来,在高中的众多学科中,语文的确很不幸地面临着一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教者深感其难,学者缺乏兴趣。而社会上关于“语文误尽苍生”的指责也不假思索劈头盖脸而来。面对高考,面对社会,语文的确迷惘!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而“源不深”则“流不远”,要改变语文教学这种两难局面,只有正本清源,才能保证水清流长。

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老师统治课堂。过去,我们常常批评“满堂灌”,否定了“满堂灌”,又变成了“满堂问”。老师要么问一些诸如“作者是谁”之类的简单问题,要么把问当作指向标准答案的路径,看起来学生有活动,但实际是老师主宰课堂,学生不是围绕文本活动,而是围绕老师在活动。把为学而教变成为教而学,为考而学,使语文教学效率低,学生厌学语文,语文教学也因此受到社会的批评。

其实,我们只要留心一下那些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就会发现,语文成绩不只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更多是自己凭兴趣去读、去写获得的。这样,倘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尽最大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为主动,那我们就事半功倍了。

要想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要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要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其实在新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两点:“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对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些尝试,从中得到了一点启示。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我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初探,共同仁商榷。

一、 鼓励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结合新教材听、说、读、写并用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利用每天课前3—5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朗诵或推荐读物等说话训练。演讲第一步是提前准备,必须脱稿,主要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第二步是抽签即兴演讲,有题目,准备2分钟,演讲3分钟,目的是训练捕捉信息及迅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课堂常能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这并非在制造火红热闹的气氛,因为当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要把课堂还原为学生的主体活动,老师须打破狭隘的课堂语文观,树立“生活是语文之源”的大语文观念,随时利用生活的无限教材。例如,针对校园生活及周边的人和事,像关于中学生泡网吧、女生热衷减肥、同学间如何相处等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而那些引起全社会、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发展、伊拉克战事、SARS病毒入侵全球等,各媒体都有大量的报道、评论,学生对此也感兴趣,老师要顺势引导学生对事件全息透视,搜集相关材料,组织发言,各抒己见,虽是短短几分钟,却不时能撞出思维的火花,让信息资源共享。对此,不少学生认为课堂口语训练,让他们品尝到小小成功的快乐。我想,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提高他们的演讲和写作水平,这3分钟所创造的价值并不亚于我们即使做了40分钟课堂上的“崔永元”所带来的效果。

有了高一训练的基础,到高二阶段,学生即可水到渠成地组织辩论赛。对此,我建议可模仿央视节目“挑战主持人”的限定话题和时间让两人辩论的形式,既灵活又能让每位同学有锻炼的机会,还可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定期举行擂台赛。语文教材往往赶不上时代的发展,而生活中刚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以及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才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教材,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思考瞬息万变的社会,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

二、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增设课内阅读课。高一新生开学时,我便把学生带到图书馆阅览室,让他们自由地选择阅读刊物。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脸上洋溢着好奇和兴奋。由此,我认为语文教学有必要适当增设课内阅读课,因为语文是“杂”家,要求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然而高中生学业繁重,理科作业多,因而有想读课外书却又没时间读的矛盾。增设课内阅读课,能让学生有更自由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易而难地过渡,如由《读者》、《青年文摘》开始读,再到一些畅销易懂的书,如刘墉作品《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等,再过渡到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和中外名著,这样能引导学生远离那些文化垃圾。老师还可根据高中三年的教材,有计划地推荐书目。如放假时,可参考下学年的教材,列出有涉及到的文学名著的书目,为了配合诸子散文的学习,可推荐《论语》、《庄子》等;为了配合古典小说的学习,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其中的1-2部。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适当推荐课内少有或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类文化精神。如《音乐海》、《谈克隆技术》、《梵高传》、《文化苦旅》、《爱的教育》、《 EQ情商》等人文书籍。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又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和无序。同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分为“词语佳句荟萃、格言录、名家逸事、人物点评、点滴感受”等栏目,让他们读写结合,边读边积累。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丰富、灵活些,如○1开展朗诵会。让学生交流喜欢的段落、诗篇,在培养他们朗读兴趣与水平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阅读的兴趣;○2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因为高一文言文学习占50%,而很多学生都怕学文言文,老师可设计有关文学常识、文言实词和虚词等趣味知识题,用抢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积累情况,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竞赛形式远比单纯枯燥的记忆学习效果好。还有针对高考中的正确使用成语这一专项,我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三个成语,借鉴电视中综艺节目的新颖形式,最后可举行“成语大比拼”活动,检验成语积累效果,如成语接龙;用成语口头作文;表演猜谜等。所说的表演猜谜,即让同桌两人一组,一个看成语进行描述、释义、表演(但是不能说出相同的字来),另一个学生根据提示猜成语,猜出一个加十分,多多益善,三分钟时限。这些富有新鲜动感的趣味性竞赛方式,能让学生的热情潜能得到更大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因为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体验探索与成功的乐趣,而且能够使他们在公平开放的竞技中增长才干健全心智。○3开展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开展2-3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方法、心得体会等,或引发议论,引起争议,如读《致橡树》,则可以讨论爱情观;读《边城》,则可与《飘》对比女主人公性格及命运的不同,从而透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说,这样的讨论往往是智慧火花的碰撞,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广泛性得到了锻炼。个人探索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了,兴趣就更加高涨,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如果能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热情定会高涨。如果进行有组织的广播站、文学社、校园通讯站等团体活动,则很快会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语文风气。学校主办文学社,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出版成刊,然后发给学生,当个人文字变成铅字时,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探索的热情。广播站可举行普通话比赛、主持人选拔赛等,让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另外,每个班选拔一、二名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组织校园通讯站,把班内的好人好事及时写成表扬稿,进行校内广播,对班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写出小评论,进行批评帮助。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协调好德育工作。

四、 教学成效。

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发现语文课堂比以前活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取得了进步。例如学校开展艺术周,学生踊跃参加,且表现优秀,诗文背诵、演讲比赛等都拿了一等奖;阅读方面有了进步,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怎样读书和读什么样的书,阅读层次也不断提高了,许多同学在阅读中改变了对阅读的一些认识上的不足,舍弃了对漫画、流行小说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更有利于其丰富知识、提高认识的书目上;另外,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不断提高,变“不想写”为“想写”、“乐写”,周记内容越写越丰富,有乐于做诗歌词赋的;有的连续写两三篇随笔;还有的创作了七八千文字的短篇小说;甚至还有同学尝试用文言文写作。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踊跃向各类报刊投稿,有些文章已见诸于《广东教学报》等 。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活起来,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了主动,语文素养的提高就不是一纸空谈了。

作者邮箱: yangshujuanldq@21cn.com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2016年高考题,我有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