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象 象体型庞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却温和柔顺,行走安祥庄重。象在中国并不多见,多半是外邦進贡的馈赠品,稀有难得。“太平有象”就是古人认为太平盛世的强大安定、珍贵与万邦来朝的情况和上列有关象的描述契合而衍生的成语。至于“盲人摸象”则是源自佛教《涅盘经》中故事,比喻众生不明法理之博大,更不知道踏实修炼,就像盲人仅从接触到象的一部分就以偏概全,骤下结论,而且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这样永远也无法得知究竟。 麒麟 麒麟是古代的仁兽,其形象为鹿身、马足、牛尾,头上只有一角,角端有肉。古籍描述麒麟行走规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后处,不踏陷阱,举止就如同仁人君子一般。因此,用“喜获麟儿”祝贺人家获得仁厚贤德的子嗣,保证是再恰当不过的称颂之词! 其实成语中与飞禽走兽相关联的内容不胜枚举,以上仅就自己兴趣取题材撰写,其它就请读者自行研究了。成语故事:善游者溺善长游泳的人容易溺水,善长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都是因为自恃所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害。所以喜欢多事的人常常事与愿违,喜欢争利的人常常陷于穷困。远古时代的共工氏(远古传说中的水神)力气很大,用头将不周山(传说中的擎天柱)撞断,结果使大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象
象体型庞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却温和柔顺,行走安祥庄重。象在中国并不多见,多半是外邦進贡的馈赠品,稀有难得。“太平有象”就是古人认为太平盛世的强大安定、珍贵与万邦来朝的情况和上列有关象的描述契合而衍生的成语。至于“盲人摸象”则是源自佛教《涅盘经》中故事,比喻众生不明法理之博大,更不知道踏实修炼,就像盲人仅从接触到象的一部分就以偏概全,骤下结论,而且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这样永远也无法得知究竟。
麒麟
麒麟是古代的仁兽,其形象为鹿身、马足、牛尾,头上只有一角,角端有肉。古籍描述麒麟行走规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后处,不踏陷阱,举止就如同仁人君子一般。因此,用“喜获麟儿”祝贺人家获得仁厚贤德的子嗣,保证是再恰当不过的称颂之词!
其实成语中与飞禽走兽相关联的内容不胜枚举,以上仅就自己兴趣取题材撰写,其它就请读者自行研究了。
成语故事:善游者溺
善长游泳的人容易溺水,善长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都是因为自恃所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害。所以喜欢多事的人常常事与愿违,喜欢争利的人常常陷于穷困。
远古时代的共工氏(远古传说中的水神)力气很大,用头将不周山(传说中的擎天柱)撞断,结果使大地向东南方向倾斜。他和高辛氏(黄帝的孙子)争夺帝位,失败后藏在海底不敢出来,连后代都没有。战国时代太子翳为逃避王位,躲到山洞里隐藏,越国的百姓烧了艾草烟来熏,翳没有办法只好出来当了越王。
由此看来,得不得到在于命运,不是由于力争。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乎天理,不是在于计划的周密。
“善游者溺”形容人自恃本事而惹祸。
(处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由此观之,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
不知所终
向子平是西汉末年河内朝歌人,穷得没钱买食物,好事者送给他,他只取够用的,而把多余的还给人家。大司空王邑想推荐他,被他坚决推辞。向子平读《易经》,读到《损》和《益》卦时,常常叹息说:“我已经知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道生和死到底是什么关系?”
建武年间中,向子平的女儿出嫁了、儿子也成家了,就告诫家人不要挂念自己,和北海的禽庆出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果不其然
明朝时南海县有个读书人叫范?M,从20岁开始考相公(秀才),考了30年也没考上,家里穷得只有两间草房,老母和妻子吃不上饭,丈人胡屠户很瞧不起他。54岁那年,范?M终于中了相公,范?M又想?M城去考乡试(举人),来找丈人商议盘费,被胡屠户啐了一脸,骂他“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
范?M只好偷偷去考,不想榜文下来,居然中了。马上有人送了他一所宅子和50两银子。胡屠户也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赶来贺喜。范?M包了两封银子给了胡屠户,胡屠户收了银子,对女儿说:“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哩。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回家去,骂这短命的奴才!”说完,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果不其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不念旧恶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的王子,为了推让王位,两人先后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暴易暴、以臣弑君,曾加以劝说。周武王灭商纣统一天下后,伯夷、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到山里挖野菜,后来饿死了。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并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自《论语》)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辑录410007邮箱:xccwxx@163.net)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辑录
一朝之忿
樊迟跟随孔子在天坛下散步,问孔子:“请问老师:如何能提高道德修养、去掉恶念、辨别迷惑?”
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考虑个人得失,不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不就能去掉恶念吗?由于一时的愤怒,克制不了自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不是很迷惑吗?”
“一朝之忿”比喻一时的气忿。
(出自《论语》)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钟鸣漏尽
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
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進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
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
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
“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求仁得仁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 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岐(今陕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西岐。此时,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认西伯昌为文王,带着文王的棺木,向东方?M军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不赞成这种以暴易暴的做法,拉着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君主,这叫做仁吗?”周武王不听。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里挖野菜,后来就饿死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