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 正文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05

概要:楚国的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子胥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消灭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你能使它灭亡,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北),楚昭王逃难在外,申包胥到秦国去搬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大野猪,残暴如大蟒蛇,多次侵食别的国家(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臣下前来紧急求救说:‘吴国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占领了楚国,成为您的邻国,它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一部分就是您的土地了。如果凭借您的威灵楚国得以保存,楚国将世代事奉您。’”秦哀公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宫廷上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大臣,还不至于灭亡。”终于发兵救楚。“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出自《左传•定公四年》)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楚国的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

伍子胥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消灭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你能使它灭亡,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北),楚昭王逃难在外,申包胥到秦国去搬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大野猪,残暴如大蟒蛇,多次侵食别的国家(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臣下前来紧急求救说:‘吴国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占领了楚国,成为您的邻国,它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一部分就是您的土地了。如果凭借您的威灵楚国得以保存,楚国将世代事奉您。’”

秦哀公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宫廷上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大臣,还不至于灭亡。”终于发兵救楚。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出自《左传•定公四年》)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恨海难填

《山海经》上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死后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树枝和小石头,要想把东海填平。

由此人们引申出几个成语,其中“恨海难填”是说人的怨恨就像大海一样,很难填平。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一动不如一静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



伯玉知非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说:“伯玉派了个很称职的人来。”

蘧伯玉谦虚谨慎,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淮南子》上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伯玉知非” 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自《论语》和《淮南子》)



举案齐眉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着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什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什么过失?” 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M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出《后汉书•卷九十三》)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月怀一鸡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读《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