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近义词辨析» 正文

近义词辨析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45

概要: 担任:意义与“担负”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大多与“职务”及具体职务名称、“工作”及具体工作名称搭配。 负担:意义与“担负”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除了可以跟“工作、责任”等搭配外,更多的是跟“费用”一类的词搭配。有时“负担”还可作名词。102、但:常用于书面语体中,特别是在句中如果有“是”出现时,更常用“但”,不常用“但是”。 但是: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语气比“可是”重,比“然而”轻。“但是”之后可以停顿。 可是:常用于口语。 然而:常用于书面语体。103、到底:同为尽头、最终。到底:多用于口语中,少用于书面语中。另外用在问句中,则表示深究的语气。还可以作“毕竟”用。 终于:一般用于书面语中。104、抵抗:同为动词。用力阻挡、制止敌对势力。可以指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抵抗:着重于反抗、抗拒,是主动、积极的行动。对象常是进攻或威胁自己的人或事物。如敌人、侵略、进攻、灾荒、疾病等。 抵御:着重于防御、阻止住,常是用相当多或相当强的人力、物力抵挡。对象一般只是进

近义词辨析,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担任:意义与“担负”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大多与“职务”及具体职务名称、“工作”及具体工作名称搭配。

负担:意义与“担负”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除了可以跟“工作、责任”等搭配外,更多的是跟“费用”一类的词搭配。有时“负担”还可作名词。

102、但:常用于书面语体中,特别是在句中如果有“是”出现时,更常用“但”,不常用“但是”。

但是: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语气比“可是”重,比“然而”轻。“但是”之后可以停顿。

可是:常用于口语。

然而:常用于书面语体。

103、到底:同为尽头、最终。到底:多用于口语中,少用于书面语中。另外用在问句中,则表示深究的语气。还可以作“毕竟”用。

终于:一般用于书面语中。

104、抵抗:同为动词。用力阻挡、制止敌对势力。可以指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抵抗:着重于反抗、抗拒,是主动、积极的行动。对象常是进攻或威胁自己的人或事物。如敌人、侵略、进攻、灾荒、疾病等。

抵御:着重于防御、阻止住,常是用相当多或相当强的人力、物力抵挡。对象一般只是进攻、侵略以及自然灾害的威胁等。

105、典范:除指事物外,还可以指人。褒义词。专指特别突出的、不可多得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可以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

典型:中性词。泛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人或事物,或者有代表性、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106、叮咛:同为特意告诫对方记住。叮咛:词义比“嘱咐”重,是反复嘱咐。

叮嘱:词义更重,是反复多次嘱咐,语重心长,多用于长对幼、上对下,

嘱咐:告诫对方记住。比“叮咛”、“叮嘱”词义轻。

107、度过:经过、通过一段时间,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渡过:常用于有水面的空间。如江、河、湖、海或难点、难关、危机、困难时期等。

108、断定:着重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

确定:着重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地决定。

109、对比:多指比高低、上下、大小、优劣等,在这一个意上,既可以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男女、新旧、大小、强弱、轻重、长短、冬夏、今昔等),也可以用于并列的事物(如产品、速度、效果、力量、人心等)。

对照:有时表示相对、映衬,在这个意义上,多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有时表示互相比照、参看、参照,在这个意义上,用于相关联的事物(如文白对照、言文对照等)。

E

110、恶果:贬义词。专指坏的结果和坏的下场。程度比“后果”重。

后果:中性词。有时泛指将来产生的结果,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坏的结果。这时它的前面常加贬义形容词。

111、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112、而后:多指“然后”,即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动词的状语居多;单独用于句首,作全句状语。

尔后:多指“此后”,常单独用于句首全句状语。

以后:“而后”、“尔后”常用于书面体,意义比“以后”小,“以后”则反之。

F

113、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治国的思想、方法。

114、发表:宾语常是表示言论的词,如“意见、声明、宣言、演讲、谈话”等。没有什么色彩。而“公布”、“宣布”,特别是“宣告”则具有郑重色彩。

宣布:同为把事情公开出来。宣布:除了是名词(如法令、纪律、罪行、名单、结果等)以外,还常是某些动词或小句,如“开会、开幕、弃权、退场、成立、接受意见、国家诞生”等,以口语中使用居多。

公布:宾语常是“法令、纲领、条例、方案、名单、帐目、成绩、事实”等,以书面语居多。

宣告:宾语常是小句或某些动词(以表示重大事物的居多),如“(国家)诞生、(计划)破产、(旧制度)灭亡、(敌人)失败”等。

115、发达:意义范围广,除能形容蓬勃发展的状态之外,还能形容事物已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可以形容人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形容语言,科技、文化、工农业、交通等。

兴盛:只能形容蓬勃发展的状态,并且着眼于事情的昌盛。通常形容国家、某些事业等。

兴旺:只能形容蓬勃发展的状态,但它着眼于人或生物的旺盛,如“人丁兴旺”。

116、发愤:决心努力。着重指内心:下决心,立大志,力求强盛,常说“发愤图强”。

发奋:着重于“奋”,振作起来。有时也可作“发愤”、“奋发”用,但不如“发愤”、“奋发”常用。

奋发:着重指精神状态:振作精神,情绪饱满、高涨。

117、反映:⑴、反射。⑵、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⑶、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⑴、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⑵、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⑶、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如“反应如此之 快”。

118、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了工作、学习等之外,还常是革命、和平、健康、治安、利益等。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着重指给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对象常是工作、进步、学习、交通、视线、活动等。

119、仿佛:表示不十分肯定的语气。也可以表示委婉的否定。还有“差不多,类似”之意。

好象:意义与“仿佛”相同,但“好象”多用于口语中。

似乎:不能表示比喻,后面不常搭配“一般”、“一样”等词。多用于书面语中。

120、非常:表示程度高,十分、极。非常:可以修饰单音节词,后面可以加“之”,常作状语、定语。

异常:程度比“非常”高,一般不修饰单音节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之”。

121、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分辨:区分辨别。着重于“辨”,多用于容易相混、不易区分的事物。

122、分外:着重指“特别”,比平常或一般显得特别不同。

格外:有时着重指“更加”比平常更进了一层,还常作一般动词的状语,而“分外”很少这么用。

123、丰富:不仅指数量大、品种多,而且指质量高、内容好、形式多样。使用范围广,能形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丰厚:不仅指数量多、品种多,而且指东西贵重,包含深情厚谊。使用范围较窄,一般批礼品、奖品等。

丰盛:只限于形容物品丰富(多形容食物)。

124、风景:意义范围较小,一般只指可供观赏的,而且是着眼于整个景象。

景色:意义范围更小,一般只指有特色的风景,多着眼于色彩。

景物:意义范围较大,可以指供观赏的自然物,多着眼于物体。

景致:意义范围较小,一般指好的风景,特别是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125、风气:着重指习气,是现时流行的、较普扁的爱好、习惯。

风尚:着重指在一定时期中大家共同崇尚、尊重的风气。

风俗:着重指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126、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着重指局限于表面。常形容看法、理解、了解、体验、观察、研究等。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有肤浅、浅薄之意,但不如“肤浅”、“浅薄”常用。

浅薄:着重指知识少,修养差。常形容知识、思想、内容等。

127、伏法:依法处以死刑。

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

128、伏帖:⑴、心里舒服。⑵、顺从。

服帖:⑴、顺从 。⑵、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如“~ ~在他身上”。(辨:表示顺从、驯服时,服帖、伏帖通用。但表示舒坦时用伏帖,表示妥当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伏贴”。

129、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材料匮乏应急三招